道教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传统宗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道教历史表明,古老的道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业绩。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道教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代道教徒必须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要奋力拼搏,不断前行。这就是说,当代道教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以务实的精神抓落实,以创新的精神促发展;当代道教徒,必须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主动肩负起道教振兴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认真研究道教历史发展之经验,客观分析目前道教发展之现状,主动借鉴其他宗教成功之模式,积极探索当代道教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道教事业的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就是要积极实现道教的自我完善一与自我转型,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弘道兴教的历史责任,不断推进道教各项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因此,当代道教必须要在不断适应时代进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这是道教自身建设与弘道兴教的需要,也是道教积极融入社会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道教的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道教的创新发展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身建设是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宗教的发展也如此,只有不断加强宗教的自身建设,才能始终保持宗教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当代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开始个面复兴,道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新机遇,促进道教事业的个面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积极推进当代道教的创新发展,因为实现道教的创新发展是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古老的道教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道教不仅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科技的发展,而且还要积极服务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发挥出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固本强身,不断提高道教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能力。要“内强素质”,不断提高道教徒的道学造诣和品德修养,通过纯正信仰、持守规戒,使广大道教教职人员真正成为有道之士,这是道教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还要“外树形象”,不断加强教风建设,改善道教的社会形象,这是道教创新发展的外在需要。当然,在推进道教创新发展进程中,要始终保持道教信仰的纯洁性和神圣性,这是道教的核心问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始终坚持将道教的创新发展作为加强道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要通过道教的创新发展来全面提升道门的自身建设,从而不断增强道教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第二,道教的创新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信仰的重要内容,几乎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每一种宗教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才能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代道教,如何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这是道教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道教必须要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广大道教徒要学习、了解新科技,摆正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激励、引导广大道教徒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探讨道教在新时代科技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广大道教徒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弘扬道教服务,而且还要充分发挥道教的优势服务当代社会。要充分发挥道教的人体、心理、养生等科学,积极服务社会,服务科学,造福人类,从而不断增强道教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道教的创新发展是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般来说,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社会,就是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贡献;二是服务信众,就是要为广大信教群众提供各种信仰服务,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个宗教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其关键也是看其服务社会、服务信众的工作做的如何,看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说,宗教必然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只有在积极服务社会的进程中,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当代道教,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出应有的时代价值,这就需要尽快实现道教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增强道教服务社会的能力。近现代以来,道教“世俗化”程度不断加重,道教服务社会的能力开始下降,道教积极作用的发挥也有所减弱,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当代道教必须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才能进一步增强道教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道教服务社会的积极功能。要在宫观开展讲经讲道活动,积极传播道教正能量,引导人类,净化社会,提升人格,建设和谐社会。还要积极倡导道教的道德伦理,担当起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睦,维护稳定的责从而不断提高道教服务社会的能发挥出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 道教要在不断适应时代进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第一,要实现道教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对中国社会和民众生活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道教文化的时代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道教传统文化缺乏创新发展。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曾明确指出:“道教界需要探寻道教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和生长点,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道教的思想深度和文化魅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道教文化,促进道教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积极服务当代社会。近年来,中国道协组织编纂的《中华道藏》、《老子集成》等重大道教文化工程,各地道协开展的道教文化研讨活动、出版的道教刊物等,都是旨在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道教界开展 “玄门讲经”活动,倡导读经、学经、讲经之风,进一步推动了道教文化的弘扬,发挥着道教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当代道教要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道教文化建设,积极弘扬道教优秀文化,进一步彰显道教文化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对传统道教文化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闰述,促进道教文化的重建与创新发展。要在继承传统道教文化的基础上,对道教传统文化与信仰进行重新提炼,发掘对当代社会积极的、有益的内容,为当代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还要积极闰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时代精神,增添时代价值,为实现道教文化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地与现代文化潮流保持互动,接受现代文化精神的影响与引导,吸取现代文化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为道教文化的重建与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为当代道教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推动力,为道教积极作用的发挥寻找重要的突破日,更为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第二,要实现道教戒律建设的创新发展。 从道教历史来看,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教戒律在这一时期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成熟化。在不断建设与创新发展进程中,道教戒律完成了自我构建,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从而为道教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后世道教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明清以后,道教日趋衰微,道教戒律也日渐松弛,曾经纷繁、复杂、苛酷的道门戒律渐不为人知,失去了它的约束力、影响力和宗教意义。道教戒律的衰退,严重影响了道教徒的信仰与修持,制约了道教的健康发展。因此,当代道教必须要大力加强戒律建设,促进道教戒律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传统道教戒律的研究,要在继承传统戒律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传统道教戒律中,有许多至今仍有其积极作用,有的其至直接影响着当代道教戒律。如明代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撰写的《道门十规》,是明初清整道教问题的纲领性文献。他在明代正一道中推广初期全真道的真功实行以及教制和教风,以惩治教团腐败和力戒戒律松弛之弊,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其借鉴意义。因此,要对历史的、传统的道教戒律进行整理、研究,梳理其中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内容,为制定当代道教戒律提供借鉴。同时,还要根据现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对道教戒律进行适应时代性的创新发展,要在坚持信仰的基础上,使道教戒律逐渐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成为道教徒的一种生活准则和自觉行为。另一方面,要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当代道教戒律建设。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商业化、物质化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道教如何更好地有所作为,发挥道教净化社会、清静人心的教化功能,而不被商业化、物质化所牵制,这就需要在传统戒律的基础上,建立现代道教的规戒制度。当然,现代道教规戒制度又必须要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完成,要把戒律建设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把戒律建设与道教现状联系起来,把戒律建设与信仰修持联系起来,把道教戒律用于团体组织与宫观管理之中,使道教戒律更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就是道教戒律的创新发展。 第三,要实现道教教义思想的创新发展。 纵观道教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教教义思想是随着道教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人的思想信仰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对于道教来说,这个发展和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因为道教信仰的道,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然,这种发展变化也是需要社会和道教自身来推动的,否则就失去了道教教义发展的原动力。当代道教的教义建设,必须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道教的基本教义需要对现代科技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才能更好地体现道教的时代价值。因此,当代道教必须要大力加强教义思想建设,不断推进道教教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传统道教教义的研究,传承和弘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教教义思想,积极服务当代社会。道教自创立以来,就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教义思想、仪式行为和组织系统,其教义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和“德”。从东汉到隋唐五代,道教思想体系逐渐完善,以“道”和“德”为核心的教义思想结构也渐趋完整。此后,道教的一切教理教义都是围绕“道”和“德”而展开的,其教义思想几乎贯穿于道教徒的信仰、修炼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当然,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也需要道教教义思想的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传统的道教教义思想,必须要很好地加以继承,不仅要对历史的、传统的道教教义思想进行整理、研究,而且还要很好地利用优秀的教义思想为当代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对传统道教教义思想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闰述,不断推进当代道教教义的创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质本原、宇宙起源以及生命奥秘等都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大大扩展了对“道”的认识。因此,要在继承传统道教教义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前辈道长们对于“道”的闰述,促进道教教义思想的创新发展。要把教义建设与道门信仰、神学思想结合起来,把教义建设与时代发展、信众需求结合起来,还要把教义建设与道教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道教的教义思想内容,促进道教教义思想的健康发展。 第四,要实现道教弘教方式的创新发展。 历代以来,弘道兴教都是道教徒的责任,是道教徒虔诚信仰的外在体现。为了弘扬道教,历代诸多高道,都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毕生的弘道经历,潜写了道教发展历史的光辉篇章。东汉时期,祖天师张道陵为了创立道教,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前往巴蜀地区教化民众,开宗立教。北魏道士寇谦之,以弘道兴教为己任,适时改革天师道,促进道教在北方广泛传播。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整顿道教组织,整编道教经籍,弘扬道教文化,出现了“道教之兴,于斯为盛”的新气象。金代时期,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悟道出家后,历尽艰辛,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创立全真派。金代元初道士丘处机,为了弘道兴教,不远万里前往西域雪山,告以太祖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留下了“一言止杀”的千古传奇。明代天师张宇初,为振兴发展道教,撰写《道门十规》,成为整顿明代道教的纲领性文件。还有明末清初道士王常月,通过开坛传戒,讲经弘法等举措,广泛传播道教,成为龙门派中兴之祖。当代道教,必须要继承这些优良传统,积极做好弘道兴教工作,尽快实现弘教方式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讲经讲道活动,进一步做好道教的弘教工作。讲经讲道是道教徒的本职工作,是做好当前道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讲经讲道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于讲经人才的培养,要从道教学院开始抓起,要把“讲经讲道”作为主要课程,贯穿于学习的个过程,并将讲经讲道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前提条件,讲经讲道需要在行动上落到实处,要在道教宫观内定期开展讲经活动,并以此作为宫观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其成为教化引导信徒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道教弘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弘教活动,探索道教弘教方式的新思路,积极传播道教,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扩大道教的信徒队伍。通过在道教界开展“弘教”工作的大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以勇于担当的责任,乐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推进道教弘教工作的个面开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弘教工作的研究,不断探索信徒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要把弘教工作作为道教徒修道的重要内容,把弘教与道教的教义结合起来,把弘教与信仰结合起来,把弘教与 “广种福田”结合起来,成为道教徒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不断推进道教弘教工作的创新发展。 (来源:北京市道教协会网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