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解:人与人之间,以某些知识或某项能力相比,会觉得差很多,但也有某些知识,看起来人人都差不多,例如对生命如何延续的问题,就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同样明白。农民按时节播下种子,到时候就会开花结果;男人女人结婚了,过些时候就会生出男孩女孩;所以在我们的感觉中,延续生命是一件很明白、很简单的事。然而科学家说,要想采用科技的手段,在实验室里从培植有机物开始,创造出一个像你我他这样的“人”,不仅需要综合人类已有的全部学科的知识,而且初步的成本估算就需要花费整个地球。如果考虑到人的灵性悟性等不确定因素,单一个地球兴许还不够,月亮也要挂牌销售,以预备后续资金。
    从人人都明白的延续生命,到人人都不能彻底整明白的创造生命,这中间的知识和能力的差距有多大?数学上有个“无限集”的概念,用在这里大概正合适。造物者创造生命,而人类只需要延续生命,造物者对人类的恩惠有多大?同样也是个“无限集”的概念。这份恩惠,科技昌明的现代人能懂,草昧初创的古代人也同样能懂,所以人类感恩、敬畏、信仰。《道德经》这一章所讲的,就是造物者的恩惠。
    造物者不仅仅创造出中国人,还创造出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中国人感恩,其他民族的人同样也感恩,但感恩的方式不尽相同,于是有形态各异的宗教教派。而感恩的方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关于造物者的猜想不同。在某些民族的猜想中,造物者同时也是经营者,创造出人类之后,不是顺任其自由发展,而是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交给一个称作“教会”的组织去管理,造物者自己则保留最终结算的权力,名为“末日审判”。
    而《道德经》的造物者好清静无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虽然对万物有造化的恩惠、功德,但不想开办那样一家“全宇宙有限责任公司”,所以造物者的恩德称为“玄德”,只是创造,不打算占有,不谋求回报,不试图操控。大概由于《道德经》的造物者,是真正绝对的、唯一的,没有“撒旦”之类的对头明里暗里搞竞争,所以能放开手脚,坦坦然地让万物自治。
    当然,自治不等于任性、乱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规矩方圆是一定有的,只是这个规矩方圆并非出于某个神或者人的刻意安排,而是从“道生”开始,自然形成的。道生万物,形态、形状千差万别,却又刚好存在于同一个世界里,于是免不了“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等,物质世界就形成各自的“形”和互动的“势”。在这个物各自“形”而互动成“势”的宇宙里,“道”是推动万物化生的原初动力,“德”是容纳万物自治的大道品性。因为具备这样的品性,所以受了恩惠的万物众生,大可不必给他封一个“上帝”之类的爵位。封爵位显然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捧上神坛,另一方面也禁锢在神坛之上,封禁或解除的解释权,都掌握在加封者的手中,以至“教会”CEO成了“上帝”的代言人。而“道”是不可封的,无论封爵还是封闭。所以《庄子·齐物论》说,“夫道,未始有封”。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赤城宾馆微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