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解:看这章的意思,老子有些孤独了。人在不被理解的时候,孤独感就会从四面八方袭来,不过,孤独的类型可能会有差别。如果是由于受了委屈,不被理解,倒还好,只要内心无愧,相信正义在我,就可以坦然面对,期待着哪天水落石出,就可以获得安慰。如果孤独是由于发现了一条路,可以带领人们走出沼泽,不必再迷茫、再陷溺,却无人理解,无人相信,那种孤独就真的孤独了。真正的孤独叫做忧患,老子就很忧患。 为了让人们能够理解,老子愿意将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打个折扣,“言有宗,事有君”,如果体系不好把握,那么抓住宗旨就行了。但什么是老子思想的宗旨?怎么个抓法呢? 我们可能抓不住,那就看看别人怎么抓吧。《庄子·天下》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这是将老子和关尹列为一个流派,这个流派发现事物的背后还有一个与事物对应的本,思想宗旨就是说出并且推崇这个本。本的实质内涵是“常无有”——常无常有,对应于万物而为主导则称之为“太一”。将崇本的宗旨应用到处世上,就是以懦弱谦卑的心态和行为,达到维护万物之大全的真实目的。这么看来,大概可以将老子的思想宗旨概括为两个字——崇本。 还有一个抓老子思想宗旨的名篇,即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我们在讲解第三十七章时,曾引用其中关于“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的内容,所抓出的思想宗旨,和《庄子·天下》大体一致,只是更强调“本”的另一面——“用”。由此我们再来概括老子的思想宗旨,或许可以称之为崇本达用。 崇本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即可以观察的事物表象是有限的、变动的,表象背后的本体是无限的、永恒的。因为永恒的本体决定着表象的变动,而做任何事情都是与表象变动一起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所以,包括做人做事在内的所有的“用”,都要以遵循本体为原则。如果说本体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如何遵循,那么就从“达用”的角度入手,适应由本体所支配的表象变动。例如,如果弄不清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所以然之故,那么就从适应季节变化的角度着手,做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事情。这样,崇本和达用是可以两头互动的。 正因为道本体可以遵循,道的动用可以适应,所以老子说“道”是易知易行的,而知与行、言与事可以互动起来,并不是说要预先掌握“道”的绝对实体、绝对真理,然后才可以做对事情而且必然做对事情。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赤城宾馆微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