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仙道信仰对现代道教发展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与道合真是道教的终极信仰,得道成仙是道教徒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是道教仙道信仰的超越性。贵生利人是仙道信仰在道教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现,这是仙道信仰的普世性。如何保持仙道的超越性和普世性,是关系当今道教保持教团自身神圣性,道教济世教化功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仙道信仰是道教保持超越性和神圣性的根本。
    仙道是超越人道的存在,道教徒之所以要以神仙作为人生之最高理想,其原因在于神仙对于我们是长久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完全超越了自然和社会的约束;她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神仙的境界是高于人的世界的,在《南华真经》里,南华真人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和蟪蛄的生命是及其短暂的,和人的生命长度远远无法相比,又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处;”,以说明人间与神人的巨大差距,神仙境界是超脱世俗物资名利的牵累,而人类却在物资名利中争斗,人间即便有名利加身,却难免百年的无常,所以平常人热衷追求的物质享受,不是修道人所崇尚的目标,在道教功课经中:“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无上道宝,当愿众生,超脱一切,住最上承。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太上授首,成大仙道”。修道人最终目标是超脱世俗轮回成仙得道,《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又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皆是说道是最高的境界和法则,古时入道修行,必定对天盟誓,发大愿心,勿再沉溺世俗生活,过平常人的生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常人和修道人所求不一,所行差别就更大。
    在世俗中修道,又要正确处理人道处世与仙道追求的关系。祖师教诲说“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道不等同于仙道,二是人道是修仙道的基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多道观香火不断,宫观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道观里面修道人的生活越来越安逸。没有了衣食之忧,又加之社会拜金主义、经济至上思想的影响,难免出现一些教徒贪图享乐、争名夺利、戒律松弛的现象。这种情况和世俗的平常人一样,贪恋世俗的生活,没有出世的理想,就日渐庸俗化,世俗化,和仙道信仰背道而驰,所以祖师说的人道绝对不是享受物质名利的快乐安逸,而是忠孝节义,敦伦尽分。道德完备,可为贤良之人,方能入仙道之阶。真正的修行人,必定是要断除一切的烦恼,不受名利的役使,不受俗务的牵缠、逍遥云外的愿心,只有高举仙道信仰的旗帜,怀抱出离轮回修成神仙的志向,才能让道教教团保持对世俗人道的超越性和神圣性,这是教团健康发展的根本。
    二、仙道信仰是道教普世价值实现的本源。
    《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道是道教徒的终极目标,而度人贵生则是道教仙道信仰慈悲的体现,也是实现终极目标的途径,吕祖诰言:“四生六道,有感必敷; 三界十方,无求不应。”吕祖信仰在全国各地都有深厚的基础,他随方显化、救苦救难的故事广泛流传。道教的神仙都是慈悲的化身,“天之道利而不害”,无论是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还是后来的净明道、太一道、全真道等都以度人济世为务,劝化世人向善,救民于病困之中。道教虽然以成仙为目的,但是也致力人间正道的宣扬,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在香港道教界,各个道观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工作,如蓬瀛仙馆等宫观的安老院建设,为社会上养老提供了便利全面的服务,让老年人愉悦的安度晚年,也大大缓解了老龄化危机的压力;生生社餐厅给失足的少年提供免费培训和工作,让那些曾经犯罪的人有勇气和机会创造新生。负责人欧道长说,社会上对犯罪刑满释放的人员有偏见,对他们的接纳包容度低,致使很多人重新走上犯罪的老路,帮助一个犯错的人改正错误,不仅让这个人受益,更重要的是社会上少了一个犯罪的人,人们的生活就多一分安定,就如《道德经》中说的:“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仙道贵生,不仅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更注重万物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是导人向善,而且还代天宣化,扬善的同时也是在制恶。2014年我们来香港学习的时候,在黄大仙啬色圆的门口外来人员密集的地方,总有一些人宣传邪法,传递负面新闻,这次去香港,却有更多的人更大的声音给来往的行人宣扬正能量,给人们和乐的感受。道教虽然不干涉政治,但是道教却是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积极力量。青松观永远馆长侯宝垣大师,在内地宗教政策恢复以后,无私奉献大量善款用于内地道观的修复,为教徒修行度人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青松观建立了很多学校,并且经常组织活动让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递正道知识,…。道教教义里希望天下有道,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生在太平盛世,而不是故意制造分裂隔阂引起纷争,把社会引向危机。
    行善积德也是道教徒修道成仙的途径,正如葛洪祖师说:"欲成天仙,当立一千三百善。"积德成神就是教化世人去帮助别人,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思想。它引导人们去积功累德,以此作为人生的目标,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宇宙三者之间的和谐,达到修道立德、得道成仙的目的。《邱祖垂训文》说:“夫上乘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除尘世之冤愆,广行仁义,大积阴功,只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然后身超三界,位列仙班矣!”行善积德是凡人超凡脱俗修证仙道的必经之途。武当山太子洞的老修行贾爷曾经给信众说“生活中处处都是修行,不光庙观中是修行,任何地方都在修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是大修行,爱岗敬业也在修行,孝顺双方父母也在修行,将未成年人抚养成才也是修行,我们对国家、对社会、人民,做出贡献本就是修行”。香港道教联合会的叶副主席在会上说:“一个宗教,只要对社会有利益,人们就会信仰皈依你,如果对社会没有利益,这个宗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道教就是要为百姓为社会提供服务,做出贡献,那样自然就有人响应你”。宗教的价值所在就是造福大众,在贵生度人中实现自己的升华超越,发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精神,随方设教,处处利人,道教才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实现其普世的价值,赢得世人的信奉皈依。
    三、消除仙道信仰的误区,倡导仙道正信是道教发展前提。
    道教的仙道信仰,是人们对理想更高境界的追求向往,得道成仙需要人不沉迷于世俗世界,要广行善事积累资本,历来的成神先真无不是由此而来。当今道教内部,有部分教徒只停留在拜神、模仿神的浅薄层次上,一生的时间多用在了给神仙磕头烧香,希冀以此达到成仙的目的。纵观古来那些祖师,他们因无欲积德而成真,今天我们拜的祖师,他们拜谁,如果修道不寻自己本来面目,取悦神灵不足于超升。《抱朴子内篇・黄白》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强调修炼成仙不是靠别人,而是自己的践行,只有这样才能证圣成真。还有些人只觉得穿上道衣便自以为有道,装神弄鬼故作神秘,骗人钱财索求供养,只做表面功夫,口素而心荤,内心贪嗔痴烦恼不绝,执末为本。如此之人非但修道无门,已经落入下鬼流俗,自度无望,还拖累贻害于教门,成为阻碍道教自身发展的弊端。
    仙道信仰是反映中国人民对生命境界的积极探索,道教的许多方术技法为人们提供长生延年的门径,导引、服食、辟谷直到今天依然为众多人去行持验证。但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仙道信仰曾被打为封建迷信来看待,借用西方文化的标准来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失去公正,尤其是用已知的标准去判断未知的问题则更是不公。作为教门中人,我们不必被牵着鼻子走,努力去证明仙道信仰的科学,因为科学只是已知的标准,这个世界有更多未知的东西没有被发现,没有被证明。人道的标准无法去推理仙道的层次,但这并不是说不能实现。陈撄宁先生曰:“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道教要建立自己的信仰自信,才不会人云亦云否定自己的正信,才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探索实践。
    在当今时代,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形势下,道教倡导正信的仙道观念,保持自身超越性和服务社会普世价值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建设中国复兴大业中更大实现价值,使得道教具足生命力健康的发展。
    (葛宗玄 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