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华《周易预测学》引《运气说》指出:“大桡(rao )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犹如树之“杆”,“支”犹如树之“枝”,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树枝是树杆的延伸。大桡为黄帝时人,大桡作干支的说法,不一定可靠,因为事物的演变规律是由量变而达到质变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成就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先说十天干 十天干为甲、已、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字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下《史记。律书》的解释: 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zha)也。”甲就是符甲。乙就是轧,车压的声音。 丙、丁。“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丙就是彪炳。丁就是壮丁。 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辛者,言万物辛生。”庚有更的意思。辛就是艰辛。 壬、癸。“壬者,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者,为言接也,言万物可揆(kui)度”。壬有随意的意思。癸就是揆度,交接。 司马迁并未言及戊己。 笔者从字象上分析一番,看看是什么意思: 观“甲”字形象,一竖如木棍,用木棍测日影;甲则加之,象征历法开始。 观“乙”字形象,上为天,与下面的地连接在一起,令人惊叹;乙则噫也,象征天地之道的结合。 观“丙”字形象,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人,人从门洞内向外面的天空走去;丙则并也,象征天地人之道的并立。 观“丁”字形象,似肉钩也,如自天而落地,添丁添口,口主四方;丁则定也,象征四季分明。 观“戊”字形象,一人持戈也;戊则舞也,象征社会的形成。 观“己”字形象,包含上下、左右、前后;己则及也,及则乃人也,象征人类自身。 观“庚”字形象,外包为广、大范围、日常常见,内包如一人被刺叉扎死;庚则更也,象征旧事物的灭亡。 观“辛”字形象,立于十方之上;辛则新也,象征新事物的奠定。 观“壬”字形象,上撇为天,下橫为地,天地包罗十方,只好听之任之;壬则任也,象征顺其自然。 观“癸”字形象,左右遮天也;癸则归也,回归大地,象征回归自然。 以上分析,几乎与《史记》所言皆不相同。不过,以笔者的分析,却看到了社会的形成、朝代的更替。那么,十天干究竟产生于何时呢?如果以《三坟》之中的《太古河图代姓纪》一章作为重要参考,十天干极有可能是炎帝对伏羲氏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产物。伏羲氏由结绳记数推演出了“太七之数”,将数由草绳表达的方法改变为刻画的形式,由此标明了“数”字(最早的文字应该是数字)的产生。 伏羲氏的“太七之数”的形象,阳画似平原,阴画似山峰;重叠的平原像遥远的天际,而重叠的山峰像深厚的大地;由此,数七的形象为天,数零的形象为地,伏羲氏因数七而造出“甲”字,开创“文”字的道路。 伏羲氏将八个数字符号分象八方,将一年四季分为八个月;一年如果有三百六十天的话,那么一个月则为四十天,刚好是五次易甲的结果,由此伏羲氏的甲历形成,也标志着最早历法的形成。 伏羲氏族衰落,与神农氏族兼并。神农氏以农业为主,更加重视四季分明、五方得当。沿着由数字向文字转变的道路,神农氏极有可能创造了十天干。伏羲氏将天地分为八方,实际上忽视了自身所居中间之处的上方与下方,神农氏将八个数字补充为十个,并且一个个为之命名。 十天干的创造,应该是沿着“一五”、“二五”的路子走的。笔者研究了一下,将“甲乙丙丁戊”与五行“水火木金土”的方位对应:甲为北水一,乙为南火二,丙为东木三,丁为西金四,戊为中央土五。由此可知: 一 、 甲为北方,为开始,也是后来建子历一阳来复的方位;甲为地,为数一,一竖就是“1”。 二、 乙为南方,为承接,为由下而上、由地而天的承接;乙为天,为数二,也是“2”。 三、 丙为东方,人开始活动,草木开始生长;丙为人,为数三,如两个交叉的“3”。 四 、丁为西方,人带着收获已经归来,上面的树叶落于地下;丁为物,为数四,丁字如人提着东西,“4”如人背着东西。 五、 戊为中央,守护自己的土地;戊为屋,为数五,戊字去戈似“5”。 如果天干的前五个象征四季分明五行定位的话,后面的五个则象征万物的生长旺衰藏。后面五个的次序与所谓的河图略微不同,更像是《尚书》舜帝的四巡。 六、 戊者为己,己是戊的目的,己居于戊下,成就中土有上下之分。 七 、庚则更也,为夜半、为冬天,新年与旧年的交替,辅助甲,主北方水位。 八、 辛则新也,为清晨、为春天,万物复苏,辅助丙,主东方木位。 九 、壬则任也,为午时、为夏天,最为光亮,辅助乙,主南方火位。 十、 癸则归也,为日落、为秋天,天光变暗,辅助丁,主西方金位。 如此十天干的方位,与之后的十天干方位相比,除了中间“戊己”不变,差异很大。神农氏以十天干为十个月,实际上人类的活动,过年的一个月与春季的一个月,几乎不用劳作。如果将这两个月视作过年不算,劳作的一年有三百天,一个月有三十天,十天为一旬,也可以用十天干来表示。 黄帝时,考虑炎帝十个月的天干之数与月亮的归期不符合(炎帝看日劳作,对月不重视),打破笔者所推理的十天干框框,以甲乙为东方,以丙丁为南方,以戊己为中间,以庚辛为西方,以壬癸为被方,“治五气,艺五种”,如此天干“变味”。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木气生,甲乙当之;甲则假之,假似种子被种下;乙则噫也,种子发芽。 夏天火气长,丙丁当之;丙则秉也,种子秉借火气而长;丁则鼎也,如鼎一般根深蒂固般劳稳。 秋天金气旺,庚辛当之;庚则耕也,收获之后再次耕作;辛则辛也,十分辛苦。 冬天水气藏,壬癸当之;壬则忍也,天寒地冻;癸则龟也,潜伏不动。 二、再说十二地支 黄帝如果否定了炎帝的十天干,就必须再造一套新的记年月日的方法令人信服。这就是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史记。律书》的解释是这样的: “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子就是滋养。 “丑者,纽(niu)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丑就是纽结。 “寅言万物始生偏然也。”寅好像沿的意思,行动不稳的表现。 “卯者为言茂也,言万物之茂也。”卯就是茂盛。 “辰者,言万物之振也。”辰就是振动。 “巳者,言阴气已尽也。”巳就是死亡。 “午者,阴阳之交也。”午好像是舞、又好像是无的意思,不详。 “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未就是滋味。 “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申就是审判的意思。 “酉者,万物之老也。”酉就是老的意思。 “戌者,言万物之尽灭。”戌就是灭的意思。 “亥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该就是应该。 《淮南子·天文训》的解释:“子者兹也”,“丑者纽也”,“寅则万物之螾螾(yin)也”,“卯则茂茂然”,“辰则振之也”,“巳则生已定也”,“午者忤也”,“未昧(mei)也”,“申者呻之也”,“酉者饱也”,“戌者灭也”,“亥者阂(he)也”。子就是兹、从的意思,丑就是纽结,寅同螾为卵虫的涌动,卯就是茂盛,辰就是振动,巳为生已定,午就是忤逆,未就是昏暗,申就是呻吟,酉就是酒饱,戌就是灭亡,亥就是隔阂。 《淮南子》与《史记》对十二地支的解释,意思相同者为丑、卯、辰、戌,其余八个大相径庭,孰是孰非,仍需从本字字象上入手: “子”字像天地被平分,如混沌初开,万物滋生在其间;子当为滋生,北方水位,一年十二月之十一月。 “丑”字像天地之东北角,子如种子,种子生根在土壤中抽动;丑当为抽动之意,东北偏北方位,一年之十二月。 “寅”字像由此而出头,种子生根之后长出两瓣嫩叶,引导着向上生长;寅当为引导之意,东北偏东方位,一年之正月。 “卯”字像两瓣展开的叶子,种子已经突破土壤,冒出两瓣;卯当为冒出之意,方位正东方,一年之二月。 “辰”字像人穿衣,嫩芽茁壮生长,如振动翅膀起飞的鸟儿;辰当为振动之意,方位东南偏南,一年之三月。 “巳”字为已经完成生长过程,斯然独立;巳当为斯然之意,方位东南偏南,一年之四月。 “午”字为舞于上方,如窈窕淑女;午当为跳舞之意,方位正南,一年之五月。 “未”字为树木梢头之果也,十分有滋味;未当为滋味之意,方位西南偏南,一年之六月。 “申”字如太阳光线自上而下垂落,象征日落,树木枝叶开始枯黄;申当为呻吟之意,方位西南偏西,一年之七月。 “酉”字如太阳落尽西方,或者果实被收藏起来;酉当为拘囿之意,方位正西方,一年之八月。 “戌”字如一人战斗至最后一滴血,苟延残喘;戌当为喘嘘之意,方位西北偏西,一年之九月。 “亥”字如人最后的一口叹息,已经死亡;亥当为咳叹之意,方位西北偏北,一年之十月。 十二地支详细的描述了生命的起源与终结。黄帝以十二地支用来记月,以十天干来记日,一个月月亮一个望朔,天干刚好三旬。这样一年有了三百六十日,比炎帝时进步了许多。不过这种方法又被逐渐完善,通过对太阳与月亮运行轨迹的研究,到了舜帝时一年又变为三百六十六日。此时十二个月即正月至十二月,譬如舜“正月上日”登基祭祖、“二月东巡守”等一列活动的记载。 周建子历,以正北方位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子为正月。商建丑历,以丑位为正月。夏建寅历,以寅位为正月,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的对应关系。观《尚书》所载,记日以十天干来区别,区别不清则用月亮的望朔来辅助。《周易》“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一个主要的证据。天干地支的结合,当起始于春秋,在战国后期逐步的完善,完善之后的历法称为甲子历。甲子历以北斗七星运行一周为一年,北斗所指的正北方起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六十年一甲子,岁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四年一闰月。 后人总结年上起月歌诀为:“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结合,六十周期年中出现五个寅年寅月,即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甲年、己年,正月为庚寅;乙年、庚年,正月为戊庚;丙年、辛年,正月为丙寅;丁年、壬年,正月为壬寅;戊年、癸年,正月为甲寅。 月上起日歌诀为:“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一日以子时夜半为一天的开始;天干与地支结合,六十周期中与子结合者有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月、己月,甲子日为开始;乙月、庚月,丙子日为开始;丙月、庚月,戊子日为开始;丁月、壬月,庚子日为开始;戊月、癸月,壬子日为开始。 天干者,天之干也,撑天之谓;地支者,地之支也,撑地之谓。天干之数有十,定位东西南北中,四季五行分明;地支之数十二,将一年划分十二个月,万物生长旺衰清楚。天干明空间,地支明时间。地支由天干而来。天干地支皆发源于五行思想。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淮南子。天文训》载:“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地支中丑、辰、未、戌也为土。 (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道教之音立场,仅供道友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