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寨为陕北子洲县著名道观,南丰寨又称南丰山,位于子洲县城东十里许苗家坪镇大理河南岸,因山上曾建有寨堡,叫做南丰寨。据史载,南丰寨于明崇祯十年为百户乔光荣所筑。清乾隆刘光谦撰《州志补编南丰山记》曰:南丰寨“蜿蜒似九里山,三水潆回,前赤壁,而后项焉,四山拱秀,殿临五笏,为古今一大观也”。 其山峰起突兀,峭壁险绝,上有真武祖师、关圣帝君、玉皇大帝、九天玄女娘娘、灵官等古庙群,历来香火旺盛。 清乾隆五十七年郡人刘光谦撰《州志补编南丰山记》载,南丰山“三水潆回,四山拱秀”,“蜿蜒似九里山,窄如一步崖”,景色秀丽,地势险要。据南丰寨道观现存明崇祯十年(1637)碑刻《重修南丰寨祖师殿叙》载:“南丰山,古苗家寨也。去上郡西五十里许,旧建玄帝庙于其上,迄无遗碣考,不知创始何代。日询诸父老,云:‘重修者已数次矣’”。“口勇将军乔公讳光荣者,公睹兹山突为霄碧,四面斗绝,筑为天险,居然有保障功”。 从上述文字可知,南丰寨过去曾名苗家寨,寨上建有祖师庙,曾经多次重修,因为没有碑碣文字可查,创修年代已经无法考证清楚。明崇祯十年(1637),南丰寨千总绥德卫后所百户乔光荣依据南丰寨险要的地势,重新修建寨堡,“筑为天险”,以抵御贼匪侵扰。遇有战乱和匪患人们便上寨躲避防备。据当地百姓讲,过去,南丰山四面悬崖峭壁,只有西面一条路可以上下通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南丰寨寨墙约长1200米,西面设寨门一个。文革前寨门尚存,上有炮台遗迹。在《重修南丰寨祖师殿叙》中,还记载着在重修南丰寨的同时,重修了祖师庙,增修了关帝庙。修建时间为“崇祯丙子秋”,即明崇祯九年(1636);“告竣于丁丑春”,即明崇祯十年(1637)。 据现存碑文载,清乾隆三十二年(1798)、民国二十三年(1934),庙宇又经过两次重修扩建,南丰寨庙宇规模渐次扩大。至“文革”前,山上建有真武祖师、关圣帝君、玉皇大帝、三霄娘娘、灵官、五祖七真等庙宇及乐楼等设施。庙会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据清乾隆五十七年州人刘光谦撰《州志补编南丰山记》载,“每岁上巳辰,士女拈香,扶老携幼,摩肩接踵,络绎不休,演曲告虔,三日乃止焉。”庙会盛况可知一斑。 1928年4月,这里曾召开中共陕北第一次党的代表会议—南丰寨会议。当时会议的组织者选择南丰寨,就因为南丰寨有着独特的地形,便于隐蔽活动,也便于发现情况及时撤离。南丰寨会议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统一了陕北党、团组织的领导,加快了陕北党、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使陕北的革命力量从敌人严重破坏下迅速发展起来,有力地推进了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从此,陕北革命开始转入武装斗争新时期。这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为后来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创造了重要条件。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央红军派代表赵仰甫于 12月31日,同国民党军队八十四师高桂滋部的中校秘书马文生在南丰寨协商,达成“彼此表面对立,暗中互不侵犯”的协议。这对于壮大红军力量,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修建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纪念馆以资纪念. 可惜文革中,南丰寨的乐楼、旗杆、塑像、壁画均遭破坏,碑碣也十有九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丰山原有一些会首的倡导下,周围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陆续恢复了祖师正殿檐棚、关帝庙、娘娘庙、钟鼓楼、乐楼、石旗杆等建筑,并新建了钟楼、鼓楼、乐楼、牌楼、凉亭等,县上遂将这里辟为融历史文化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1998年开始修建了神路,石牌楼,南丰太玄圣塔".塔为六角九级,高31.6米,为南丰寨的标志性建筑.先后整修了善后的道路和休闲广场,翻修了祖师正殿,恢复了祖师正殿的"五祖七真"殿,改造了钟鼓楼和前山门。 2011年起对原有的社窑院子进行硬化改造,使院子道路在下雨天行走更方便.为了使南丰山的夜景更美,向政府申请了亮化灯工程。2015年起又翻修了山门玉皇阁,新修建大牌楼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南丰寨道观,又从村民手里买到靠近南丰山的印子山,准备逐年开发。 南丰寨道观远近闻名,香火旺盛,1985年2月7日,子洲县人民政府将南丰寨会议旧址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南丰寨会议旧址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南丰寨道观是子洲集自然景观、道教文化和革命遗址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