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玄门讲经 >

浅谈道教忏悔的修持(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三、罪根的源由是什么?
    关于罪根的源由经文上说的很明白,主要聚集有以下几种源由:
    1、由无明烦恼而来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无明”?《皇经集注》上说:“人性本明,因事物动心,自己遮蔽,不能返观内照,起了妄念,故曰无明烦恼”。 《清静经》云:“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经文的意思是说人执着万物(被外物所惑),就会产生贪求之心,贪求之心既生,就是烦恼。由烦恼而起妄想,使得身心忧悲痛苦,于是遭到浊秽与侮辱,飘流在生生死死之中,永远沉沦在广大无边的苦海之中。经文“无明烦恼覆真心”的意思是说,我等无始以来是非不明。然人的自然天性是清明的,但是在应物的时候迷失了自己本来的真性,起了妄念。因为无明心生起,烦乱恨恼,倾丧真心,所以叫覆真心。真心常在,虽无丧失,因为无明烦恼的原故,于是变的昏暗蔽锢。如物被覆蒙不见,去了,自然现出本来面目。就像中天的宝月一样,而被迷云遮蔽了本性的光明。
    2、从“十恶”中来
    经文上说:“常行杀盗与淫邪,两舌妄言并绮语。诽谤大乘真正教,斗乱亲朋离间人,贪嗔痴暗纵三心。这些罪业道教称为“十恶”。《初真戒说》上说十恶指:“贪、嗔、痴、淫、杀、盗、恶口、绮语、两舌、妄言”。其中贪嗔痴属心业,杀盗淫属身业、恶口、两舌、妄言属口业。
    (一)心业大罪贪嗔痴
    从前面我讲的来看,我们的罪根的主要由无名烦恼引发贪嗔痴而来。那么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十恶”。我们凡夫的心总是再打妄想,所以罪业就产生了。贪嗔痴这种种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了迷惑就会产生错误的思想言行,因为思想言行的错误就会导致人生的种种苦痛。因为有了贪心,就有了妄求,但世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轻易能够得到,因为得不到而产生嗔恨之心,换句话来说就是无明火燃起来了。人有了嗔恨往往失去理智,不分青红皂白而愚痴。贪嗔痴所造的心业,再由心识带动身和口造下无边无际的恶业。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不从罪恶的根源上来断除恶业的话,则永远是不清静的。玄门的诸品经典和历代祖师都非常重视修心,认为“万法千门修心为上”。因为“万法从自性中生”,一念思量,名为变化。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神慌地狱门。
    心业第一大罪就是“贪”。《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上说:“罪莫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经文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罪过比任情纵欲更大,没有什么灾祸比不知足更大,没有什么灾难比贪得无厌更大。所以只有感到满足的这种满足,才是永恒的满足了。
    紫阳真人说:“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瘁枯。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邱祖说:“心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诚”。两位祖师慈悲心切,都是教人以道德为重,不可贪恋名利也。贪即贪心、贪著,贪名,贪利等等。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追求物欲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在贪图过份的物质、物欲的同时,必定会造罪与造业,贪求永无止境,而内心疲惫不堪,不知知足方为真正快乐。看看古往今来有多少贪官是有好下场的,有多少贪图名利之辈因此而丧身。需知名利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让人不贪名利,不是教人避名利,是让人在名利场中,做出不贪名利的实落工夫。如果能实实悟透贪名利能乱人的性,名利能迷人的心,名利能骄人的气,名利能败人的德,名利能纵人的恶,名利能伤人的身,名利能送人的命。贪名利是大苦,贪名利是火坑,贪名利是泥涂。过去也有祖师在名利场中成道的,如鲍靓、淮南子、东方朔、许旌阳、梅真人、葛仙翁、抱朴子、罗状元都是大隐居朝,成就大事。至于周、程、张、朱,都是不贪名利,可仕则仕,可止则止。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此贪欲大罪,如有此心,当持正念,速求忏悔!
    心业第二大罪就是“嗔”。《敲爻歌》说:“嗔不除,态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这句话是说嗔恨为碍道之物,必须狠力除去也。嗔即嗔怒、嗔恚、生气、发怒,一种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因为人有了嗔恨之心,如同蛇蝎一样,剧毒结于心胸,时间长了就变成蛊病,伤生损命,为祸甚烈,外而损人,内而坏己,无医可治。要治此嗔恨之心,度量必须要如同天一样的广阔无边,醇厚要如地样的无物不载,容纳要像海一样的众水朝宗。修行之人如心源如天之量,如地之厚,如海之宽,这便是无事仙人。量大则福大,量小则福小,比如生活在穷苦日子里,就是受冻受馁,也知道是命,总不生嗔恨之心,要安贫而乐道。如遇患难之时,就是受魔考,也知道有定数,总不生退悔之心,任从天断。如果有人毁我谤我,不与他争辩,时间长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人辱我骂我,总不听他,让他由他,让不过去,就避他一着。今生为人轻贱,即消前世罪孽,任他百般遭踏,只是替我消孽,我得了便宜,他还堕了一身罪。修行人心中要有容人之大量,才好做工夫。如果今日争长短,明日对是非,自己招惹了一肚子气,扰乱了心思,自寻烦恼。总要把是非长短,颠倒错乱的杂事,一起放下,只要问心无愧,何妨自己吃亏。倘若心肠窄小,眼皮浅薄,总是看见人家不是,讲人家不好,自己吃不得一点亏,容不得一点事,张口议论是非长短,如何能全功果,享清福呢?邱祖说“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修行人如好动火,好生气,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烧万重青山,不怕你天大功劳,只要一把无明火,就烧完了。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嗔恨之害事最大。或遇到了处境不顺而生嗔恨,或所谋不遂而生嗔恨,或因物有失而生嗔恨,或妒人之能而生嗔恨,或情性不投而生嗔恨,或衣食不足而生嗔恨,或为人触犯而生嗔恨,或记小人过而生嗔恨,或求人不应而生嗔恨,或人不顺己而生嗔恨,凡是种种,不可一一言说。嗔恨于外则能害其事,于内则能伤其真,务须内外干干净净。要学度量,灭嗔恨,全在发怒时能忍。古人说的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大事忍过去,可以免祸;遇小事忍过去,省得烦恼;遇小人忍过去,不招怨恨,忍而又忍,久则心平气和,自然不发怒了。且看红尘世界,事非成败转眼即空,本无可争,更不必怒。况修行如同桌吃饭,各修来因。各了各愿,各尽各心。时时检点,刻刻提撕,管住自己正事,哪有闲工夫去争强斗勇,计较是非,妄生嗔恨呢?
    善男子、善女人:此嗔恨大罪,若有此心,当持正念,速求忏悔!
    心业大罪第三是“痴”。前面我已经说过这个“痴”是由“嗔”而生发的。“痴”就是愚痴,说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而不明自然的常理。《道德经》第十六章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里的“常”是自然规律的意思,“明”是指有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聪明,而是明了自然客观规律的大智慧。人如果没有这种大智慧,就会陷入愚痴的深渊,继而做出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来,这样必定会带来灾祸。如同一个人,贪心别人的财物,却一直求之不得,于是内心充满了嗔恨,因为在嗔恨的驱使下用凶器去伤害于别人。你说这种行为愚痴不愚痴,杀人偿命的道理他并不是不知道。当别人倒在血泊之中的时候,这时才意识到了自己做了最傻的事情,是那么的愚痴。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在嗔恨的驱使下让他丧失了理智,你说愚痴可怕不可怕。你们看那绑匪劫持人质时,无论公安人员如何劝说,却认假为真,认幻为实,不能猛然转念,放下屠刀。如果这个时候能悬崖勒马则罪亦少减。然其嗔恨妄生愚痴,听不得半句真言,闻不了一句实话,挺而走险,伤人害己,可不悲哉!
    善男子、善女人:此愚痴大罪,若有此心,当持正念,速求忏悔!
    (二)、身业大罪“杀、盗、淫”。
    身业第一大罪“杀生”。《老君戒经》曰:“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翾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蚰咸知避死也”。古德说:“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因为大道慈悲,上帝好生。不杀生以体上天好生的大德。如果能网解三面,迹远疱厨,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德惠之普,人虫草木一视同仁。在俗中,有所不便,则饮食随缘,三净是则:不起意杀,不下手杀,不眼见杀。孔圣说:见其生不能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又何杀生之有。圣贤于肉食固未当必其有无,而仁爱之及物,亦何尝间乎彼此。杀生当中尤以杀人之罪最重。如若犯之,必永堕恶趣。
    善男子、善女人:此杀生大罪,若有此心,当持正念,速求忏悔!
    身业第二大罪“偷盗”。《老君戒经》曰“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则无无主之物,此言无主者,谓当时无志护也”。也就是说做人要清白正大,不沾人一文的便宜,不妄取人一点的东西,不贪爱人一样物件。如有许多功德不清,及妄用人家功德,窃人之能为己所用,都是偷盗。
    善男子、善女人:此偷盗大罪,若有此心,当持正念,速求忏悔!
    身业第三大罪“邪淫”。《老君戒经》曰:“戒淫者,非夫妇,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吕祖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邱祖云:“从正修持须馑慎,扫除色欲自归真”。此皆祖师大慈大悲,教人去邪淫而趋生路也。淫之为恶,丧人名节,亏己德行,受害无穷,流毒莫甚。不邪淫就是不到邪淫地行走,不与邪人往来,如吸毒、赌博,狎妓尽都是邪事,定要断清。凡人一见美色,魂飞魄散,淫心即动,欲火即起,气散神移。形虽未交,而元精暗中已泄。性已昧,命已摇,而况在色场中,日夜贪欢,以苦为乐,以害为快,如渴吃咸鱼,其渴更剧。有日油涸灯灭,精竭人亡。不淫者,不但绝淫事,定要斩淫根,世间顽空守静之辈,人前夸口,自谓已绝淫念,每每梦中灵丹走泻,睡梦颠倒,阴魔扰害,无法克制,自己吃了昧心食,欺己欺人。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窝藏欲念,岂是容易可绝?全要除杂意欲念,时刻提防,拴锁猿马。男子目不熟视女色,心不妄动邪念,女子要端庄诚敬,毫无轻狂之态,嬉戏之容,至於穿戴,以雅素淡朴为好。凡创为淫词,造作淫具,起一淫念,述一淫事,皆是淫机未除,淫根未断。人自无始劫以来,从色道中生,从色道中而死。生生死死,大半是淫魔作殃。淫魔有动之于天者,有出之于人者。动之于天者,是历劫根尘,发于不知不觉之中,起于无思无虑之时。出之人者,见色而淫生,遇境而神驰。所以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帝王将相,因美色而丧身丧国。贤人君子当竖起眉毛,挺起脊梁,做个勇烈丈夫。若淫心不除,终入轮回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