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录: 菩提本灵树 本性来培栽 众生皆浇水 宇宙幸福至精盈——气足——神满——心明——性圆 敬佛念经随身宝 念佛念经脱苦海 古稀之年不觉老 天地神明人要敬 永脱轮回不受苦 敬养父母守本份 天地循环出孝子 为人儿女当敬养 胜过修善食长斋 各人修德各人福 忠孝善行人敬颂 忠诚处世胜金钱 人生如梦甜酸苦 礼佛善行皆如意 男女老少念经好 念佛念经身体好 念佛念经人会俊 精神健康似少年 鞠躬报本礼当应 愿生西方极乐怀 脱了凡身修佛身 愿到西方同善会 九莲台畔礼观音 作恶不仁自吃苦 天堂地狱任君行 甜酸苦辣各人尝 人生难得三无:无忧 无争 无愧 生活难得三有:有节 有规 有常清口者 斩断因果系自在佛也 渡人者 济众离苦系慈悲佛也 讲道之师 断疑生信乃智慧佛也 设坛者 广结善缘乃吉祥佛也 开荒者 布道阐扬乃功德佛也 布道之人才 谦心尽力乃活泼佛也 君子慎独 勿暗室欺心 十目所示 十手所指 其严乎 对众生需慈悲宽恕:彼以害来 我以善应 彼以怒来 我以和应 彼以顽来 我以柔应 人出巧词 诚以接之 人出利词 宛以答之 人出谑词 默以待之 所以遇欺诈之人 以诚心感动之 遇暴戾之人 以和气熏蒸之 故和气迎人乖殄灭 正气接物妖气消 修道的纲领:修道莫过于修身 修心 修性 修身莫过于慎言 修心莫过于寡欲 修性莫过于除罪过 修身:努力做到外圆内方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病莫过于不闻过 辱莫过于不知耻 见人而不自见者蒙 言人而不言己者失 所以 聪莫大于自闻 明莫大于自见 圣人皆有错 圣人之所以能成圣人 是因为知道认错改过 凡夫之不能成为圣人 是因为他只知我对 我是 故闻谏而仇则败 过而不知则蔽 迷而不反则惑 好直辱人则殃 以言取怨则祸 自厚薄人则仇 亲谗远忠则昏 慢其所敬则凶 行不依理则乱 所以言莫过于苛 行莫过分 多言取厌 虚言取薄 轻言取侮 讲话时要心平气和 处事时要老成持重 细声慢语 道理自然圆通 从容无迫 态度自然端庄 更要望人休过 怪人休深 自家好处要掩藏几分 这是涵蓄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 要掩藏几分 这是浑厚以养大 只记人好处 则天下皆友 只记人坏处 则天下皆敌 这是修身方面的涵养 修心:治心先要除欲 所谓欲不可纵 乐不可极 志不可满 性为欲汩则乱 心为物动则争 私欲越大 气量就越小 物欲越多 成佛就越难 故人神好清 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 而欲牵之 乃生妄心而有贪求 即是烦恼 忧苦身心 便遭浊辱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上士不争 下士好争 为了争名夺利而拼的你死我活 如果不与人计较 则烦恼去矣 故不与人争利 则忧愁去矣 常遣其欲 而心自静 澄其心 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 三毒消灭 看破金钱以过人生第一关 识透情色以过人生第二关 悟透生死以过人生第三关 这也是修心的要素 修性:罪过与业力是需要用忏悔跟行功立德来补助 功德是回天的行李 也是见上帝的礼物 成佛的因素 试问那一个仙佛不以功德救于人 那一个圣贤没有不以德立与世 所以功德就是济世救人 有善于社会 有功于道中 有德于众生 况且仁能感化人 义能感动人 故君子能行仁仗义勇为 这就是君子积极的地方 失败要不怨 不悔 不气馁 才有再接再厉的勇气成功要能谦 能让 能慎退 才有人敬人服的善果如果一件坏事降临于你 或者丧失了一件好的事物 你不要恨 造成这不幸或损失的人们 不要恨那些被怀疑是其原因的人们 不要怨恨他们 那是上天的意思 就象诸葛亮的灯被魏延撞了 而不怨魏延一样 事之不能看成人事 都是上天的用意 大磨难有大利益 小磨难有小利益 所以磨难来了 高兴接受(一烦恼就脱离本性) 做摆在面前的事情 毫无怨言 在任何境界中 都不抱恶意 对任何事情 不表示奇怪和惊骇 对所有环境都感到满足和快乐(从不表示愤怒或激情)丢开你的意见 丢开“我受到了伤害”的抱怨 这伤害也就消失了(温柔宽厚) 赞扬和谴责 没有实在的用途 是空调的 事物不是因为被赞扬才美 没赞扬就会使他变丑 谴责也不会使物质变坏 赞扬和谴责的人很快会消失我是不幸的 不要这样想 而是想我是幸福的 虽然不幸的事发生了 但我对痛苦始终保持着自由 不为现在或将来的恐惧压倒 这样的事对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 但不是每一个人在这种场合 都始终使自己免于痛苦 那为什么不是一件幸事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