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凤破秽籙稠稉治右临神气祭酒蜀州新津县 都章毕印籙北平治左监察炁祭酒眉州彭山县 斩邪华盖籙本竹治右监察炁祭酒蜀州新津县 九天兵符籙蒙秦治左领功炁祭酒燮州台登县 九宫捍厄籙平盖治右领功炁祭酒蜀州新津县 八卦护身籙云台治左监贡炁祭酒閬州仓溪县 三五考召籙尽口治右监贡炁祭酒兴元府西县 斩邪赤籙后城治左都炁祭酒汉州什方县 辟邪大籙公慕治右都炁祭酒汉州什方县 四部禁炁籙平冈治左贡炁祭酒蜀州新津县 斩河邪籙主簿治右贡炁祭酒卭州蒲江县 五三功曹籙玉局治左察炁祭酒益州成都县 延生保命籙北邙治右察炁祭酒洛京洛阳县 龙虎山天师道祖庭的授籙,远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15-220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自陜西汉中迁还龙虎山,遂在天师草堂处(今上清宫地址),建传籙坛,遇三元日昇坛授籙,宏扬道教,开创了龙虎山昇坛授籙的先例。同时张盛还在龙虎山张道陵炼丹遗址、立祠祀祖,阐道演法,为天师道在南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宋以降,天师道得到统治阶层的信奉,并备受尊崇。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赐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先生”号,吏部尚书王钦若奏请於汴京为正一天师立授籙院,就是例证。歷代王朝对张天师也多有封赐,许多朝代的天师曾经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掛金印,著蟒袍,其封号有国师、法师、先生、真君、大夫、大真人等,并发币银,修建宫观,御赐良田,蠲免赋税。尤其是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朝廷以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主领三山(茅山、阁皂山、龙虎山)符籙,并赐封“正一教主”,使天师道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立前,龙虎山天师祖庭的授籙,向由歷代天师主持科仪,讲经说戒,进行传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91年,恢復了对海外(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道徒的授籙,授籙科仪由天师祖庭嗣汉天师府主持。其授籙程序是: 一、先由要求授籙人,填写《授籙申请表》,并由所在地的宫观、庙、院,或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在表上签注介绍意见,报送天师祖庭嗣汉天师府。 二、天师府就申请授籙表,进行审查考核,然后通知授籙弟子定期来府参加授籙醮仪。 三、来府授籙期间,天师府根据授籙弟子应具备的授籙条件进行培养训练(主要是斋醮科仪,早晚功课等),时间一般为2至3天,大型的为7天。 四、授录醮仪,主要由三师(传度师、保举师、监度师)分别给授籙弟子,讲经说戒演法,并举行隆重的传度法事。 五、礼成,受给授录弟子职牒(也叫籙牒)、经书、法噐(天师法印)、法剑、令旗、号令、笏板(朝简)、拷鬼桃杖、天蓬尺、道服、道帽等。 籙生(道徒)取得职牒、法噐,便成了合法的正式道士,有了执法的权利,因为职牒是天师祖庭(万法宗坛)代天庭颁发给道士的“任命书”,在“任命书”裡,天师赋予了道士执法权力。 职牒内容:主要说明某某弟子,什麼法名,家乡住址,生辰八字,诚心向道,皈依道门,要求在天师门下,奏授法职,用以弘道宣化,济物利人,恳求天师代为奏迁职名,与以收录。天师祖庭(万法宗坛)根据他的要求,申报天庭并依《天坛玉格》(相当於銓叙部门的级别条例,从一品到九品,有正、有从)的有关规定,奏受,× × ×经籙,× ×仙官之职;补充;担任 × ×部门某某事为任;奏立 × × 坛, × × 靖, × ×治,× × 炁,作为活动地点。这个坛、靖是属於天师二十四治中的什麼治,什麼靖。并当坛串立合同,分环破卷为证,(即传度合同,一分为二,一半贴职牒上付授籙人佩带,一半在申奏天庭时烧掉)最后授给各种法噐,拨派 × × 天将,作他的护身保卫,勉励他们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坛、靖中用远驻扎,执行职务,不得藉职牒学习。巫蛊厌魅,上干天宪,罪累非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