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紫柏山下的张良庙,是明隆庆五年(1571),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告老还乡,路过紫柏山坐馆讲学,题留《怀山好》碑刻以后,将山上张良老庙移建山下的,后毁于明末战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汉中知府滕天绶押送军米入西安路过紫柏山下,见尚存“张子房先生辟谷处”石碑一通,后拨款重修了张良庙大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前,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河道总督于成龙奉旨出京路过紫柏山下,见有道人看守香火。康熙三十八年(1699)于成龙又出京来到紫柏山下入庙敬香,见道人换成了僧人,张良圣像变成了释迦佛像。于成龙觉得奇怪,访其原因,得知僧人强行霸占了张良庙,于是一怒之下将僧人驱逐,令重修大殿,毁了释迦佛像,重塑了张良金身,招回全真道龙门派十一代道徒潘一良继续看守香火,当时只有大殿三间。 由于潘一良徒子徒孙的苦心经营,历经多年传到了清嘉庆十七年(1812),又扩建了二山门及南北寮房、客堂等20余间,整理了众多明末清初的古碑。按《留坝厅志》的记载:“道人陈松石筑亭凿池,培以花木,往来游人必览焉。”可知这段时间虽殿堂房舍不多,但风景宜人,香火旺盛,游人逐步增多,留亭庙的名声亦越来越大。清道光元年(1821)又修建了牌楼。从道光三年(1823)《留侯庙地界碑》记载看,又扩大了土地和山林,张良庙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紫柏山下的张良庙日益兴旺发达,收入逐年增多被当地“土恶”认为“有利可图”,又开始争霸张良庙。从清同治十年(1871)《紫柏山志图》记述得知:“道光年间住持陈永宁、易元棉复为本地佃客所欺,自称会长抗租不纳,将庙内古碑书卷损毁,以灭其迹”,说明当地“土恶”已经侵占了张良庙,“致使庙内债食两逼”,道人无法生活。为了解决当地土恶侵占张良庙的实际问题,陈永宁派易元棉到西安八仙庵请求,愿将张良庙交给该庵管理,作为八仙庵的下院。 谁知易元棉到了八仙庵以后,当时八仙庵的丁当家得知“留侯庙土恶甚众”,不敢接收。时任八仙庵客堂师的任永真却“心动毅然”,自告奋勇到张良庙接管庙事,亲口表示要将张良庙“开为十方丛林”,接纳众多道人,发展道教势力,以保其业。得到了丁当家的许可,清道光十九年(1839),任永真来到了张良庙,与陈永宁、易元棉同心协力展开道庙活动。陈永宁、易元棉也立即将庙事交由任永真,一切听从任永真的指挥。 一、诉讼官府,收回庙产 任永真,原名起美,辽宁(今辽宁省)铁岭人,生于戊午(嘉庆三年,1798)冬月初一戌时,至道光十九年(1839)时年41岁。原系香山华山派道徒。自幼聪明多智,貌美清秀,语通玄妙,好道出家,最早访道于京都南极宫以仁贵为师,后又改投白云观从教智为师。按《任永真墓志碑》说:任于京都白云观继龙门玄都律坛接法,原为十九代任圆真,号信阳(子),后改名永真为龙门派第十八代。数年以后“学益深,道益进”,于道光六年(1826)在白云观受戒。后“涉历四海,遍游名山洞府,足迹遍天下,声望四著”。由于慕名而景仰他的人越来越多,他游至关中后在八仙庵隐匿栖身三年做了客堂师,因遇此缘,得知紫柏山下有汉张留侯辟谷处,便来到张良庙。 任永真到张良庙以后,见庙宇荒圮,香火被俗人侵占,便想方设法与“土恶”交涉,说明张良原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开国重臣,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又是张良的八世孙,其祠庙应该由道人看守香火,恢复千百年来的这处名胜古迹,不应该将其香火收入归为俗民百姓发家致富的私有财产。但由于地方土恶的势力很大,对新来的任永真恨之入骨,不但不听劝阻,竟然企图打死任永真,达到他们长期霸占的目的。果然一天晚上,一群打手在周、郑两户土恶的操纵下,对任永真开始了棍棒毒打。任永真奋力从毒打中逃跑出来,躲进了庙外凤凰山腰的凤凰洞中,多日不敢出面。 当时庙外有一位老太婆得知了此事,就以割柴为掩护,偷偷给他送饭。过了数日,任永真想到如果土恶不除,张良庙的胜迹就难以保护。于是在一个夜间偷偷走下凤凰山洞,直奔京城去了。 按《任永真墓志碑》记载:“呈请于当道,辩数处,讼数载,而案始定,业始复”,又据《紫柏山志图》记载,“本地土恶数十余人,结党具控,争执庙业,师不辞劳苦,历诸艰辛六七年间,始蒙本厅贺公将本地土恶尽除”,可知,这场官司打了六七年。后因朝廷督办,时任留坝厅抚民通判贺仲瑊的查处,终于将周、郑一伙土恶予以惩办,才将庙业归还了道教。据当地老人传,张良庙内上官厅从前悬有一块巨匾,上刻“上皇”二字,就是当年打官司时的圣旨,可惜“文革”中已毁。 二、扩建殿堂,培植景观 张良庙归还道教以后,另招佃户,重立庙规。任永真又四处奔波,上求官府,下求百姓,开始化缘集资扩建庙宇。按《紫柏山志图》记载:先后得到陕安兵备道袭一等子爵的兆公和汉中府署衙门捐银,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上官厅、下官厅、游廊、北花园。道光二十九(1849),兆公升任山西巡抚后,又捐银一百两并领头化缘,由山西省省会各衙门及士商人等捐银,修三清殿、东华殿、大山门。道光三十年(1850)陕西候补道熊公(熊官印)捐银一千两,还有德国的博尔斯满、郭尔喀大噶箕;日本国的难波常雄绪、菊池荣有、满岗三文朗等各捐银三五两不等(见授书楼《五云之上》碑),修建授书楼。咸丰四年(1854)至七年(1857),陕西兵备道白公、四川候补知府张公、奕公、翰林徐公捐银,修南花院及阁亭、桥廊、游廊等。咸丰十一年(1861)接管勉县武侯祠、墓及马公祠为下院,也由留侯庙派道人主持香火。 在任永真的多方努力,经过六年的诉讼,收回了庙产;又经过十五年的募化集资,除以上所提到的官方以外,还有大量的民间百姓(均见各殿堂修建碑文),扩建了一百二十多间,方成今日之殿堂楼阁、亭厅房廊共一百五十六间,大小九个院落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各个殿堂内塑神像三十七尊。 三、开戒传戒,辟为十方丛林 张良庙在任永真的主持扩建下,增设了殿堂楼阁、享厅房廊,筑亭凿池,增植了花木,道人也逐年增多,道教事业自此兴盛发达。据已恢复的遗存匾额中可以看出,清末民国是宗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张良庙也是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 现悬挂于大殿院南客堂上方的一块巨匾,是清咸丰五年(1855)任永真五十七岁寿庆的证据,匾的正中横刻行书“仁寿天宠”四个大字;上款“任永真鹤年之庆”;下款“咸丰五年”,在上款的下方,竖刻着执事人员的名单共四十六人,其中有二十三个执事的衔头,最后有“本丛林执事”等字,说明当时的张良庙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宗教组织。这些执事之人名当为领导人,全系道教的“本、合、教、永、元、明、至、理”八辈徒子徒孙的字排,加上不为领导的道徒,可能达八九十人之上。从最后几个字可以看出,张良庙当时已经开辟为“十方丛林”,可以招待接纳各方的道人,有开戒、受戒权力。 任永真仙逝于己卯年三月十二日(1879),终年82岁,但其墓志碑却刻于同治六年(1867),早于仙逝十二年,即为生传。按《紫柏山志图》记载:任永真于“同治七年受方丈法卷,九年开期传戒,受戒弟子五十九名”。但据传说道光二十九年(1849)已开辟为“十方丛林”,与咸丰五年(1855)匾之“本丛林”相吻合。现今仍有同治九年开期传戒和受戒的文字记载匾额悬于二山门内,中刻“玄都律坛”四个大字。上款“知留坝厅同知王炳煜书,为龙门正宗弘道演戒第十九代圆真任老律师”;下款“同治九年九月谷旦,众戒子敬立”。在其匾的中下方刻有“王义培、陈本灵”等五十二人的名字,以及“八大师”即证盟、监戒、保举、演礼、纠仪、提科、登箓、引请共八师八人的道名,由此证明此为任永真第一期开戒、受戒的典礼仪式之记载。此外光绪元年(1875)、光绪二年(1876)、光绪六年(1880)都有张良庙道人名单的刻匾。其中光绪二年(1876)的巨匾中还有“大开山任老方丈真人演教法禧”之刻记,说明任永真一直到他的晚年都没有停止过在张良庙从事道教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可能有不少外来道人参加。直到任永真仙逝后的光绪二十八年(1903)八月,第二任方丈柴明玉(号了还)仙逝后,由碧洞堂一位道名叫闫理和的大律师主持传戒,又受戒弟子两期,第一期15人,第二期25人。其两期传戒的组织者名单达24人(次)。第一期受戒弟子傅至桂(又名傅宗桂)为第一名,后为第三任方丈。从遗存的匾额中还可以看出在民国期间也曾有传戒受戒的活动。 四、鼎盛和持续活动一百五十多年 任永真从清道光十九年(1839)到张良庙后艰苦奋斗、讼还庙产、扩展庙业,创立十方丛林以来,张良庙的道教活动进入了鼎盛时期,一直到全国解放后的1952年。以后虽然国家政策有变化,土地改革中大量道人还俗归家,仍有个别道人看守张良庙香火。至1982年5月最后一位老道士仙逝,总计延续一百五十多年,没有中断过宗教活动。 第一任方丈任永真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入庙任住持和方丈达41年至光绪五年(1879)仙逝。第二任方丈柴明玉任期24年,于光绪二十八年(1903)仙逝。第三任方丈傅至桂(号莱宾)从1903年起至民国十三年(1924)六月仙逝,任期21年。傅至桂仙逝后,熊纯九(道名至阳)接第四任方丈至民国十七年(1928)五月十四日仙逝,任期4年。后由马法舜(字含真)接任监院、方丈,直至1949年秋止,计22年。后由一张姓道人负责至1952年土地改革时,道庙解体后,留张道人一人看守香火至1956年腊月,中共留坝县委统战部又召回已还俗的道人姚圆顺返庙看守香火至1982年5月11日,姚圆顺以88岁高龄仙逝。 1998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三清殿塑像落成典礼后,仍由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代章明潭负责,率领道士三四人掌管三清殿院香火至今。并由道教出资重塑了“三官殿”、“三法殿”的神像,又于2002年5月7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张良诞辰2257周年纪念日举办庙会,开光点像。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任永真和他开创的张良庙道教丛林,也就没有今天的张良庙和享誉中外的张良庙名胜古迹。若任凭周、郑一伙贪利灭迹,私霸庙产,以庙养家肥己,为所欲为,张良庙也就早已不复存在了。任永真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 陈明喆 本名陈泽孝,字金垚,道号明喆,男,1935年生,文博副研究馆员职务。陕西省留坝县玉皇庙乡石窖坝村人。1953年参加工作,1981年4月调留坝县张良庙筹建文管所。1984年11月调南郑县龙岗寺文管所。1992年5月退休。陕西省考古学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优秀民间文艺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学会会员、陕西省老年科学协会会员,先后利用业余和退休后的时间,主笔出版《汉张留侯祠》、《张良生平与业绩》、《张良庙与紫柏山》、《张良史迹略》、《张良胜迹传奇》、《紫柏山探密》和《张良胜迹诗词选》。曾在各级报刊发表过有关文物古迹、历史、党史等方面的文章80余篇。2010年冬因煤气中毒不幸辞世。(来源:中国区县联盟留坝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