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卡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批准号为98BZJ007),最终成果为工具书《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全书约24万字。
该项研究利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道教文献,考察了隋唐时期敦煌地区道教发展的历史概况,对敦煌道教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教研究中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成果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篇章:
——综述篇。概述了敦煌道教的历史,考察了敦煌文献与唐代所编《道藏经》的关系,阐述了隋唐至宋初敦煌地区道教的宗教活动、修持方法,以及佛道二教的相互影响。
——目录篇。搜索世界各国收藏的敦煌遗书,考订并分类著录其中的道教文献,编制一份基本完整且实用的文献目录和收藏索引,以便敦煌学或道教学的专家学者查阅敦煌道教文献。
——研究篇。利用敦煌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包括隋唐道教某些道派、某些早期道教缺佚经书、道教思想教义、科仪制度、修持法术等。
——资料篇。整理校订某些重要的敦煌道经文本,尤其是现存明《道藏》失收或残缺的早期道经写本。
前两篇已编成一本研究性工具书为《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后两篇待编为一部专题研究论文集。现将该成果的综述篇和目录篇介绍如下:
一、综述篇
1.敦煌道教的历史概况。分三个时期论述敦煌地区道教的历史。(1)汉末魏晋河西道教的传播;(2)北朝隋唐敦煌道教的兴盛;(3)安史之乱后敦煌道教的衰落。论证了敦煌地区道教的兴衰,与中原地区道教的发展状况存在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认为安史之乱后不再有敦煌道经写本的观点。本篇梳理出70件可能写于吐蕃占领期和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文献,并据之论述当时敦煌道教的概况。
2.敦煌道经与一切道经。利用敦煌道经写本提供的证据,论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道藏》(或称一切道经)形成及编修的历史。从敦煌写本中考出数件唐开元年间官修《道藏》的经卷,有助于认识失传已久的唐代《道藏》原本的书写装帧样式。举例说明了敦煌道经对校补明编《正统道藏》缺佚舛误的文献价值。并指出应按《道藏》原有的三洞四辅体例,分编敦煌道教文献。
3.敦煌地区的道教行事。根据对敦煌文献和《道藏》经书的研究,较为全面论述了敦煌地区道教的宗教活动和修持方法。其中对道教写经造像及讲经活动、施行金录斋、黄录斋、自然斋和镇宅法事,以及行气术、房中术、补养术、炼丹术、符咒道法的论述,都利用了一些前人未涉及的资料。依据对敦煌文献的考证,指出道教徒在与佛道论争中并非总是低能的失败者,这是一个与以往研究颇为不同的结论。根据找到的唐代佛教伪经抄袭道教经书的确实证据,指出了唐代佛教密宗与道教在符咒秘法、熏香服药术等方面相互影响的事实。
二、目录篇
敦煌遗书的整理和编目工作迄今已近百年。在已出版的各种馆藏目录及大型文献图录中,都有道教文献的定名和著录。日本道教文献专家大渊忍尔教授编撰的《敦煌道经目录编》(1978年东京福武书店出版),是著录敦煌吐鲁番所出道教文献的最好成果。书中共著录496件道经抄本,考订其经名,并详细记录卷幅、纸质、书写年代、行格款式等。不仅搜集资料较为完备,而且创立了较完善的著录体例。其最大优点是以经书(而非编号)为中心,著录和编排分散在世界各国收藏的抄本,方便专业学者查阅。因此自该书出版以来,已成为研究敦煌道教文献的基本工具书。该成果在大渊目录的基础上,重新编撰了敦煌道书目录和索引。
1.敦煌道教文献简明目录。列出了经书的名目卷数,约有170多种,230余卷。
2.敦煌道教文献分类叙录。依据唐代道教的“三洞四辅”分类法著录经书,着重揭示道教文献的内容,为利用敦煌遗书研究道教的学者提供方便。《叙录》搜集文献的范围,除大渊氏《敦煌道经图录篇》所收以外,主要是近年来新出的敦煌文献图录,其中也有少量尚未公布的资料。
3.敦煌道教文献编号索引。按各国馆藏编号顺序,列表著录经书抄本的题名,以便于读者检索。依次分为英国藏、法国藏、国图藏、俄罗斯藏、中国各省市散藏、日本及欧美散藏等节。后附录《已知吐鲁番道教文书》、《残卷缀合编号索引》、抄经表、授经表、道观表等。
4.敦煌道教文献收藏备览。参考当代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敦煌经书的收藏著录情况,以便道教学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目录篇吸取了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大渊目录的优点,搜寻、考定了已公布或部分未公布的敦煌抄本,著录道教文献八百多件,数量超过大渊目录。在文献分类、经名考定、内容提要、缀合校录残片、核查《道藏》文本等方面,也较为完善,是目前著录敦煌道教文献较为完备可靠、方便实用的目录索引,为敦煌学和道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用书。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1年05月15日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