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五显信仰及其传播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婺源至真观五显殿    摄影/蓬莱外史
    湖北:(民国)《湖北通志》卷二十七,《建置•坛庙一》:(通城县)五显庙在城南。明天顺中,黄裳募修。卷二十八,《建置•坛庙二》:(汉阳县)五显庙在居仁坊。(汉川县)五显庙在小东门内。卷二十九,《建置•坛庙三》:(罗田县)五显庙在县治东。(靳州)五显庙在第一关。余如应城、钟祥及宜城县等处皆有相关之记载。 湖南:(清)《湖南通志》卷七十七,《典礼七•祠庙四》:(麻阳县)五显庙在县前正街。(安福县)五通庙在县东北,明建。
    四川:集中在重庆、顺庆及龙安等府。《四川通志》卷三十五,《舆地志•祠庙二》:(重庆府)长寿县,华光庙在县前,即五显庙。(顺庆府)南充县,五显庙在府治前,各州县多有之。卷三十六,《舆地志•祠庙三》:(龙安府)平武县,五显庙在城内。石泉县,五通庙在城内。余如成都、绥定等府亦有,不赘举。
    贵州:(清)《贵州通志》(雍正)卷七,《地理•苗蛮》:(土人)在施秉者,多思播流裔,以九月祀五显神,远近邻人咸集吹匏笙。卷十,《营建•坛庙》:五显庙,在玉屏县城内中所街。明时建。
    甘肃:(清)李迪等编纂《甘肃通志》卷十二,《祠祀》:五显庙在州玉皇阁,后壁有宋孝宗御书碑。
    可见五显庙由于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支持,从而在明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但在徽州地区传播,已经在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都有信仰基础。
    婺源的道教信仰基础是五显信仰发展的重要前提。《重建宝婺观碑》说:“婺之宝婺观祠婺女星,始作于唐武德四年。初在郡城西北,吴越有国时,刺史钱俨徙于子城上西南。……国朝洪武五年秋,观复灾,主观道士杨道可与其徒同姓者德生、德清谋,谓祠星所以休民。……于是道可持币走告于濂曰:‘婺以星名州,星之泽州民者甚大’。”  由此可见婺州之名是以其分野所对应的婺女星命名。而据《婺源县志》记载:婺者,旧以婺本休宁地,曾属婺州,(隋时尝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昔有婺女庙,及古迹,吴山里亦名婺女里)。也就是说婺源县境原来大多部分归徽州休宁县管辖,而休宁曾在隋朝时归婺州管辖, 《景定严州续志》亦曰:“今婺州与婺源县皆以女宿得名。”   在道教信仰中,二十八宿中的女宿为欲界第六天,为五欲初净之神处所。所谓五欲即在人的六欲中五欲粗净,而还有一一欲未净,六欲皆净者则超出欲界,上登色界。婺州及婺源之名都来源于道教信仰之二十八宿,由此可见道教信仰在此地的影响力。
    五显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信仰范围,与五显神的灵迹有关。五显神所行多为正事。其或施药驱疫,或抵御旱涝,无非正事。所谓“乡人立祠像以乞灵,水旱疫疾,祷之皆应。” 举例来说。
    施药驱疫。洪迈《夷坚志》记有五显之四郎施药救弋阳周某及其妾氏。又云:“里社赖以愈疫者数百人”。 《闲窗括异志》:“五显灵官大帝,……(乡人)迎奉于德藏寺之东庑,建楼阁居之祠之。前素有井,人无汲者,自立祠后,人有汲其水饮之者,病辄愈。”
    抵御旱涝。史载相对简略。或云:“旱涝祷之,辄应。” 或云:“民水旱疾疫必相与祷之。”
    助人取得功名。《夷坚志》,“林刘举登科梦”讲述了五显神帮助一士子取得功名的事。原文有云:“福州长溪人林刘举在国学,淳熙四年,将赴解省,祷于钱塘门外九五西五圣行祠(“西”字当作“曲”,据《梦梁录》及《咸淳临安志》改。)。梦成大殿,见五人正坐,着王者服,赞科如礼。闻殿上唱云:‘五云飞翔,坐吸湖光。子今变化,因溯吾乡。’……来春于姚颖榜登科黄甲,注德兴尉。……奠谒五显庙,知为祖祠”。
    宋明时的灵顺至清代又以灵应为名,其灵应事迹有所变化,新增其为掌财源之神。”《道光都门纪略》之<都门杂咏•纸元宝>诗云:“一生贫乏命难回,元宝如何借得来,可笑世人穷不起,偏于五显去求财。”后有作者按语,云:“时尚在五显财神庙借元宝供奉,发财加倍酬谢,多效。”同书《都门杂咏•五显财神庙》又云:“灵应财神五弟兄,绿林豪杰旧传名,焚香都是财迷客,六部先生心更诚。”
    (四)当代五显华光大帝信仰情况
    五显信仰以婺源灵顺庙为祖庭,在历史上就闻名于世。例如元《礼部集》云:婺源五显之神闻于天下尚矣,盖其上当天星之精,据山川之雄,储英发灵,烜赫震迭,自唐至于近代。……每岁夏初四方之人以祈福会集祠下者,上穷荆越,下极扬吴,御舟塞川,重雾翳陌,百贾列区,珍货填积,赋羡于官,施溢于庙,浃旬日乃止,尤为一邦之盛。
    据《徽州府志》记载,每岁四月初八,四乡进香朝圣者络绎不绝。
    如前文所述,五显信仰在福建、江苏、广东、安徽等地区历史上就有广泛传播,经过五显神历世显应以及历代道教徒宣扬,近代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广东梅州、惠州、佛山;福建福州、漳州、龙岩等客家人集居地区更是每姓都有五显宫或者华光庙。
    例如福建漳州诏安县客家人聚居地霞葛镇,有一座名闻海内外的文物保护单位五通宫。祖籍五通村的“泉州参军”黄文通倡议,霞葛十族庶民齐心共举,在公元1403年建成主殿,供奉“南游记”传说中降妖伏魔为民除害的“华光天王”,俗称“五显大帝”。
    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黄道周的好友、漳州著名乡绅黄华宇多方集资,把它拓建成规模宏大的“三进式”宫阙。黄道周还亲笔为五显大帝题写“正位居体”的大横匾。清康熙己未,公元1679年,祖籍五通村的从一品荣禄大夫黄靖总兵又进行了一系列扩建,使宫阙建筑进一步完备,增添了恢宏的气派。
    而台湾五显信仰则是在明末清初,黄姓祖先从福建漳州来台,随身奉请五显大帝金像由鹿港登岸,沿路来到埤脚庄落脚居住,建造茅屋栖身,五显大帝金像就被安顿在茅屋中。一开始,奉祀在茅屋中的五显大帝金像不被外人所知。后来,破旧不堪的茅屋每至晚间常有五道金光发出,附近居民感到惊奇,经探问后发现茅屋中奉祀有五显大帝金像,才知道五道金光是五显大帝显圣所致。
    据不完全统计,在福建漳州、龙岩、福州地区,五显信仰是仅次于妈祖信仰。特别是在客家人聚居地,几乎是每姓都有供奉有五显华光大帝。而台湾地区五显华光庙有五十余座。
    广东梅州、惠州等客家人聚居地五显信仰也十分广泛。发源于佛山地区的的粤剧伶人更是将五显华光大帝奉为祖师。凡新戏台落成或戏班到某地演出,开锣前照例必须要在戏台上祭拜华光大帝祖师。
    因五显华光被玉皇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主管火府。后得道转世,成了正果,被封为五显灵官,属南帝。粤剧是南方一大地方剧种,照例归南帝管属。更因当时戏台都是竹木搭成,又凭木船作交通工具,演戏或交通都极易遭火灾,史志就记载在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8),佛山颜料行会馆演戏失火,烧死观众数百人。因而,忌火的粤剧伶人奉华光大帝为祖师,以祁福消灾。又因华光闹琼花会而得名,故戏行会又称为琼花会馆,会馆的大殿供奉华光神像,称之为琼花宫。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是华光神诞,粤剧戏班均举行隆重的祭祖师活动。
    五显信仰在东南亚地区也有着广泛影响。因东南亚有大量的中国移民聚居,而这些移民中又以客家人为多,客家移民来到外地,受到当地土人的排挤,十分的想念家乡,但由于路途遥远,或者是避难来此,无法回到家乡,为了寄托精神,祈望得到家乡神灵的护佑,便在当地修建五显华光大帝庙。所以在东南亚地区华人聚居地五显华光信仰也很普遍。
    注:本文作者系婺源至真观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熊海明道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