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教五岳配天思想简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据道书记载,元始五老主领五岳神仙。五老乃五炁之根宗,五行之主宰。五老即五帝, “东方青帝灵威仰,其精岁星,下应泰山神仙;南方赤帝赤熛奴,其精荧惑,下应衡山 神仙;西方白帝白招矩,其精太白,下应华山神仙;北方黑帝叶光纪,其精辰星,下应恒山 神仙;中央黄帝含枢纽,其精镇星,下应嵩山神仙。”[3]
    五岳与五行同根。章潢《五岳序》云:“夫五岳者,自融结之始,与五行之气并生。 ”五岳不仅为空间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还具有时间意义上的五行意蕴。
    五行者,即天地阴阳之变化,也就是气化运行的五种状态:生 长化收藏。《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 ,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王者受命,恒封禅之。衡山一名霍,言万物霍然大也。华,变也 ,万物成变,由于西方也。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这段话运用五行理论, 以阴阳气化的生长收藏来定义五岳:东岳岱宗形容万物之始,阴阳交代;南岳衡山形容万物 生长壮大,西岳华山形容万物成变,北岳恒山形容万物伏藏。
    “五岳五行”的理念在《五岳神仙图》中得到了更丰富的表述。《五岳神仙图》 说:东方泰岳祇曰岱宗,元气上连岁星(木星),其山青,灵老君治其中,主春气,生万物 ;南方泰岳祇曰南衡,元气上连荧惑之星(火星),其山赤,太阳炎老君治其中,主夏气, 长万物;中央泰岳祇曰嵩高,元气上连镇星(土星),其山黄,黄老君治其中,主四季之气 ,统四岳之神,总理万物;西方泰岳祇曰西华,元气上连太白星(金星),其山白,皇老君 治其中,主秋气,成熟万物;北方泰岳祇曰北恒,元气上连辰星(水星),其山黑,太阴玄 老君治其中,主冬气,闭藏万物。
    在五行体系中,五岳作为五 方的象征,与五老相配,与四季相配,与五星相配,与五色相配,与五德相配,与阴阳相配 (生长收藏),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伸展。五岳作为天下神山,其磅礴之元气直通天地,象 征着宇宙大化之生长收藏。元始五老主领五岳神仙,辅弼天地,燮理阴阳,化育群生。其中 ,东岳主生,南岳主长,西岳主成(或收),北岳主藏,中岳主化养。
    四、五方五岳,与道同体
    第一、观乎五岳,通乎地理。
    《洞玄灵宝赤书真文》中说:五老上帝,其精始生,上为五炁 ,中为五星,下为五岳。也就是说,五炁、五星、五岳皆为五老上帝精气凝聚而成。而归根 到底,都是天地大道的应化之象。天地之道,周流十方,变化无穷。故道经云:“在天 为五老上帝,在乾象为五星,在地理则为五岳,在事则为五常,在人身则为五藏。” [4]依据道教教义,“太极既判,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既植,于是五气生 成。肇于虚无之上,则为五老上帝,为五气之根宗;昭于乾象之中,则五星为经常之上曜; 于地,则五岳以奠寰区;于人,则心肝脾肺肾以成躯体;于事,则仁义礼智信以开国成家。 ”[5]
    天地生生之气,包罗万象,弥纶品类,秩然而不乱 ,其中自有条理。这“生生之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也就是一切现象的 体和用。仰观五星,可以察天文;俯观五岳,可以通地理;内观五藏,可以知人体;反观五 常,可以明家国。因此,五星、五岳、五藏、五常,正是内蕴于天象、地理、人体、世事之 中的妙道天理,她们都是天地大道在不同现象中的应化之身。在这个意义上讲,五岳乃天地 大道的地理化身。
    五岳之于地理,犹如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 于飞鸟。地上品类之“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莫过于五岳。五方赖五岳而有 灵,寰宇因五岳而定基,大地据五岳而安镇。故古人视五岳为地道康宁之象征。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 岳视三公。”依周代礼制,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中,师者,为天子所师法;傅 者,傅相天子;保者,保安天子于德义。所以,三公自古为论道之官。《唐六典》云: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 ”《说苑》云: “五岳何以视三公?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雨焉;云触石而出 ,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视三公也。 ”
    据道教五岳合道之说,五岳之于大地,犹如三公之于天 子,二者皆具“施德博大”之象。三公以道佐人主,理阴阳、平邦国,乃天下有 道之象征;五岳大布云雨,大敛云雨,天下风调雨顺,乃地道康宁之象征。五岳与三公,其 位分虽殊,但表道之义则同。三公表政道,五岳表地道,可谓理一分殊。故观乎五岳,可通 乎地理。
    中岳嵩山有一座牌坊,上书“配天作镇” 。五岳配天作镇,具有燮理阴阳、辅弼造化的功用。五岳安镇,则风调雨顺;风调雨顺,则 地道康宁。五岳形势之峻狭险易,关乎阴阳造化的通泰与否塞。
    据记载,轩辕黄帝“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 命霍山、潜山为(南岳)储君。奏可。”于是,“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 衡岳之副主也。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较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验之府,而为诸灵之所顺 也。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令职以辅佐者也。”[6]
    黄帝俯察五岳,便对地理形势之天下格局了然于心,可谓是 “见微知著”。这也印证了“观乎五岳,通乎地理”的道理。他立霍 山、潜山为南岳储君,就是从地理形势的全局着眼,因地之宜,巧做“活眼”, 让霍、潜二山辅佐南岳行使“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较众仙、制命水神”的职 能。进而因势利导,实现五岳“燮理阴阳、和顺风雨、奠定寰区”的功用。古人 视五岳为安定天下之神器,其由来久矣!
    第二、道隐五岳,安天镇地。
    五岳为天地大道的地理化身。故而,元始五老为 “道真之体”的《五篇真文》选择世间的安放之所,五岳自然最为适宜。五老依 《五篇真文》之五行方位,于五岳各放一篇,以安天镇地。道书记载:“青帝受此文以 镇东岳,封一通九灵洞室。赤帝受此文以镇南岳,封一通南霍之阿。白帝受此文以镇西岳, 封一通于金穴九掖洞中。黑帝受此文以镇北岳,封一通于玄阴洞室。”五老于五岳洞室 封存真文,意在待时运来时再传布。道书记载:“(时运到时,)五岳洞开,符经并出 ,教导天人。”[7]灵文既出,道乃行焉。
    据道教教义,《五篇真文》皆元气妙结,为“道之本元”。因此,《真文》有生 天立地之能,“天宝之以致浮,地秘之以致安,五帝掌之以得镇,三光乘之以高明。上 圣奉之以致真,五岳从之以得灵。天子得之以致治,国祚享之以太平”。元始五老将《 五篇真文》藏匿于五岳,亦即暗喻“道真之体”隐藏于五岳。五岳作为“道 之本元”的隐身之所,依恃《五篇真文》的无上神力,安立五方之位,致天高澄,使地 固安,风雨和顺,万物蕃育。
    作为安天镇地的灵山,五岳具有 不可思议的妙用。据《五岳神仙图》记载,五岳在天干神、地支神的辅佐下,发挥着“ 行天德、正地气”的功用。其中,天干之神辅佐五岳“行天德”,地支之神 辅佐五岳“正地气”。《五岳神仙图》中云:“东方泰岳祇,使甲乙之神行 天德,使寅卯之神正地气;南方泰岳祇,使丙丁之神行天德,使巳午之神正地气。中央泰岳 祇,使戊己之神行天德,使丑辰、未戌之神正地气。西方泰岳祇,使庚辛之神行天德,使申 酉之神正地气。北方泰岳祇,使壬癸之神行天德,亥子之神正地气。 ”
    诵持《五篇真文》,修道者还能得到五岳神仙的护佑。 《洞玄灵宝赤书真文》云:“道士书文(即《五篇真文》)置东方,则东岳仙官至。长 斋百日,精思灵宝尊神,则天真下降,给青腰玉女九人,取东岳神仙芝草,不死之药。青帝 鬼魔远舍九万里,一方凶勃恶兽毒螯,皆不生害心,反善仁人。长斋修行二十四年,身得神 仙。但佩此文,亦得尸解,转轮成仙。国土东方及春三月有灾,欲使东乡安镇,当赤书青石 上,镇东方九日,灾自灭,凶逆自消。一方仁人,苍龙来翔,善瑞自至,国土太平。书文佩 身,却诸祸殃,身无横患,常与神明相当,保国宁家,享福无穷。”其余四文妙用与此 同。
    五篇真文、五岳神仙、五方、四时、五行,构成一个息息 相通的宇宙大生命。这大生命以“道真之体”(即《五篇真文》)为总枢,以五 方五岳为纲纪,以四时五行为脉络,开辟出一个“真气往来,生命流动”的灵宝 妙境。“大以天地,小以一形,下逮草木,品汇之真,莫不由此经营自然。故其道也, 弥纶万天,范围十地,推运阴阳,调和寒暑,统行八卦,率御三元,部制鬼神,保养民物。 ”[8]五方五岳,配《五篇真文》,其妙用可谓大矣!
    结   语
    “五岳配天”体现的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 体道达生”的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主旨则是“和合五方”。
    不论是历代帝王封禅祈祥,还是五岳神仙佐天行化,都表达了 “地道康宁、永乐太平”的神圣祝愿和“四海一家”的美好向往。这 一切只有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背景下才能得到真切的理解。“五方五岳 ”在天人一体的思想体系中象征着“厚德载物,和合群生”的精神。
    时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道教界举办“祈福中华,论道 中岳”系列道教文化活动,这既是道教界对新中国60华诞的献礼,也是全体道众对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真诚祈盼。
    最后,我引 用著名道教学者、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陈撄宁先生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结束语, 这段话也是对本文主旨的高度概括。陈撄宁先生说:“修养之士,果能使一身之气候中 和,则一身无病;一方气候中和,则一方无灾;国家气候中和,则国家安乐;世界气候中和 ,则世界太平。”
    (本文作者: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