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真”,有“真实”之义。 ⑦质朴:朴实;不矫饰。 ⑧笔者认为:从老子《道德经》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句经文中,可知“返朴归真”亦含有养生的意义。 ⑨所谓“返老还童”也。 ⑩其初始状态,不是指存在状态,而是指本质存在,就品质而言,指本性淳朴;就生命而言,指生命元真(本真)——“至柔”也,(十章)“精之至也”,“和之至也”(五十五章)。 [11]《道德经•四十章》。 [12]《道德经•十六章》。 [13]正如有的学人所言:老子讲的“仁义”与儒家所说的“仁义”既同又异。“仁”在儒家,表示“亲亲”、“爱人”,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子也说“与善仁”。在儒家,“义”者宜也,老子讲义的规范义。在孔子那里,对“仁义”只作横向考察,而老子则注重仁义的相依相生关系即作纵向分析。在老子看来,大道废弃,人丧慈孝之心,而仁义正是通过强制的形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企图使人们走上淳朴之道。这就背离了人性,背离了自然之道。正因为如此,老子才呼吁人们“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使父慈子孝皆出乎自然而无私,才见其自然之爱和淳朴之情。从理论上讲,老子要抛弃的是孔子儒家的有伪的“仁义”,而倡导一种无伪的真正的“仁义”。 [14][17]《道德经•五十七章》。 [15][16][19]《道德经•三章》。 [18]徐兢说:“为腹”则精神内守,“不为目”则神不外驰,均为养生之秘旨。 [20]宴席: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集会(指比较隆重的)。 [21]宴会:请客的酒席。(也称“筵席”。) [22]老子的这一思想,对儒家亦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孟子•尽心上》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3]《道德经•三十三章》。 [24]《道德经•四十四章》。 [25]《道德经•六十七章》。 [26]《道德经•二十九章》。 [27]盖其“朴”“真”者,乃“道”之性也,为广大道教徒修炼的终极目标;“返”“归”者,指明了行道之方向,沿着“返”“归”的方向行道,便能达到修炼的终极目标。 [28]璞,质朴,淳朴。与“朴”(质朴,淳朴)同义。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7年第1期 作者:周高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