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上 善 若 水。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处 众 人 之 所 恶,故 几 于 道。居 善 地 ,心 善 渊,与 善 仁,言 善 信 ,政 善 治 ,事 善 能,动 善 时。夫 唯 不 争,故 无 忧。 老子在上一章里以天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水来喻人、教人。老子认为: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居于人后而心甘情愿。在本章里,他提出最完善的人格应该具备“水”的“七善”;即“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如此,才合于“道”;合于“道”的“圣人”才是理想的“圣人”。 “上善若水。”意即,具备最高尚品德的人就像水一样。“上善”,即谦虚不争。河上公也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在老子看来,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样东西来描写“道”,最适合的就是水。水入在圆的杯子里就是圆的,放在方的杯子就是方的。有“道”之人,随方就圆,乐善好施,这种德性,什么时候都受人爱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即,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也不觉得不顺心,所以很接近“道”。上句的“上善若水”是水德的写状,这一句是说水的性格很像“道”。“恶”是指不好之处。“几”,很接近。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水,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没有植物,动物无法生存。水既能满足于卑下之地,也能化成云雾升腾高空。“道”对万物无所不容,既没有高低之别,也没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所以说,水很接近“道”。 “居善地。”“居住”并非居住的房屋,而是指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地位,更是与人相处、交往的态度。水善于居下,所以人在社会中,与他人交往,也要善于放下身段。 “心善渊。”水不仅因居下而成深渊,而且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人的心灵也要善于拒绝浅薄而静守渊默。 “与善仁。”水虽居下,但有润物无声的仁心。人当与人相交相处之时,当普施仁爱之心。 “言善信。”水应万物之信,无物不至,无物不润。做人根本,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正善治。”“正”通“政”。水之所行,因势利导,有条不紊。为政之要,也当如水之行性,井然有序自然善行。 “事善能。”水虽柔弱,却可滴水石穿,水善积弱为强,沛然莫御。人当学之,为人处世,不必争强好胜,需守弱守柔,方能以弱胜强。 “动善时。”水轻盈灵动,含蓄沉静,积蓄既深,转弱为强,则无坚不摧。人当学之,善于沉静蓄能,以待时事。 以上水的“七善”实为处世之智慧。学会这七善,便可无往而不利就是天下第一人。 “夫唯不争,故无忧。”“唯不争”,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水无论是在大地上奔流,还是在云层之中穿行,抑或在江湖之中汹涌,或是在生命中洋溢,都是在孕育、在蓄养、在滋润万物,所以没有怨咎。“尤”,没有怨咎。 综上所述,我们如果能具备“水”之美德,做到“七善”,就能像圣人一样,办任何事情都会得心应手,不会落下怨咎,甚至惹祸上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