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漫议 第十七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第 十 七 章
    太 上,不 知 有 之﹔ 其 次,亲 而 誉 之﹔ 其 次,畏 之﹔ 其 次,侮 之。信 不 足 焉,有 不 信 焉。悠 兮,其 贵 言。功 成 事 遂,百 姓 皆 谓:“我 自 然”。

    这一章是老子对执政者的劝慰与希望。他说最好的管理者什么样呢?最好的管理者是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第二是,老百姓亲近而且赞扬的。排第三位的是,老百姓畏惧他。最差的是,老百姓轻辱他。现实的状况确是这样。管理者诚信不足,老百姓就不相信他。而最好的管理者怎么样呢?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了,万事随心了,百姓都说是“我自己干成的”。这说明,执政者与他的臣民,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相互之间就会平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当然,这只是老子的美好愿望罢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太上”,指最好的状况。“不知有之”,人民不知道有管理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次一等的,人民亲近并赞誉他。“其次,畏之”,再次一等的管理者,百姓畏惧他。“其次,侮之”,更次一等的管理者,人民轻侮他。老子以他犀利的眼光,对于当政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分析。“太上,不知有之。”为什么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呢?因为最好的管理者做得很好,老百姓在没有压迫的环境下,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干,有幸福感。而从心灵上“忘记”了管理者的存在。对于管理者的作为而言,老百姓心里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他们渴望管理者能够成为“太上”的人,让他们爱戴!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即,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状况,执政者诚信不足,人民不相信他。而老百姓向往那些最好的管理者,因为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了,万事随心了,百姓都说是“我自己干成的”。“信”,即诚实、讲信用。“有不信焉”,人民不会相信他。“悠兮”,悠闲的样子。“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我自然”,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自然界给与的。《庄子·天地》里说:“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这是对执政者“贵言”的解读。在执政者“贵言”的环境下,老百姓自然而然地让他们的一切都上了轨道,也就感觉不到管理者的存在了。
    综上而看,老子在看到当时社会世风日下、道德缺失的状态后,希望社会风气恢复到最佳的时代。“太上,不知有之。”“太上”,笔者愚见:当指上古洪荒之时。那时,人们没有过分的欲望,自然而然按照“道”的规律生活着,没有任何压力。但是,“道”是变动不已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我们学习《道德经》,应做到活学活用。比如,在生命修养方面,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抚好我们身体中的五脏六腑这些百姓也是一个关键。不给它们负担和压力,让它们按照自身的运行法则为身体服务。这样,身心就会健康。如果一味贪恋无色、五味和五音等,让它们有巨大压力的时候,便会轻侮身体,丢弃身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