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漫议 第五十九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第 五 十 九 章
    治 人 事 天, 莫 若 啬。夫 唯 啬, 是 谓 早 服﹔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 重 积 德 则 无 不 克﹔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有 国 之 母, 可 以 长 久﹔ 是 谓 深 根 固 柢, 长 生 久 视 之 道。
    本章讲的是治国和养生的原则与方法。老子的道理与一般人不一样,他把“啬”当做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对财物的爱惜。他的所谓“啬”就是要在精神上注重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只有积蓄了深厚的“德”才能融入“道”,融入“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人事天,莫若啬。”意即,治理国家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 “治人”是指对百姓的治理;“事天”则是治身,也即是保养精气或养护身心。什么是“啬”?《吕氏春秋.先己》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凡是事物的根本,一定先治理自身,爱惜其珍贵的东西。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是身体。所以,“啬”,即是爱惜精神。将“啬”运用在治国方面,就是要有爱惜国之三宝——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目的就是要积蓄力量,保持可持续发展,使国家更加强大;将“啬”运用在修身养性方面,就是要爱惜自身之三宝——精、气、神。
    “夫唯啬,是谓早服。”意即,爱惜精神,就叫做早作准备。关于“服”,《韩飞.解老》说:“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能够爱惜精神的人,都是顺从于“道”服从于“理”的。可见,“早服”,即是从一开始就顺从于“道”服从于理。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 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意即,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就无法估量他力量的极限;无法估量他力量的极限,就可以治理国家;掌握了统治国家的原则和道理,才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深植稳固的根柢,长生久存的原则。句中的“重积德”,是指不断地积德。“无不克”,是指没有不被攻克的。“莫知其极”,是指无法估量他的力量。“有国”,即掌握国家政权。从“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想到,人若能厚重地蓄养其本源于“道”之“德”的话,就如同水之聚积深厚,水一旦聚积深厚的话,其力量是无所不能的。“长”、“久”二字的前提,则必须重“啬”——爱惜精神。无论“治人”还是“事天”都必须爱养精神、蓄养道德,如此“根柢”才能“深”,才能“固”。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生命才能健康长久。
    综上而看,老子在本章中强调了人在“治人事天”——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中,必须重视积累德性。因为这才是早作准备。有了这个早作准备,才能够战无不胜,担当治理国家的大任,掌握治理国家的原则,长久地治理好国家。这才叫深根蒂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