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漫议 第五十一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第 五 十 一 章
    道 生 之,德 畜 之,物 形 之,势 成 之。是 以 万 物 莫 不 尊 道 而 贵 德。
    道 之 尊,德 之 贵,夫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故 道 生 之, 德 畜 之﹔ 长 之 育 之﹔ 亭 之 毒 之﹔ 养 之 覆 之。生 而 不 有 ,为 而 不 恃,长 而 不 宰。 是 谓 玄 德。

    这一章主要是讲“德”的作用。老子将玄之又玄的“道”向下落实到“德”。所以“道”和“德” 紧密相连。有了“德”,就有了万物千差万别的本性。在“道”与“德”的相互配合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从生到成,经过“道”的生长,“德”的蓄养,从而呈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在自然的作用下,最终完成各自的过程。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意即,“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呈现各种形态,环境使万事万事物形成起来。“道”是万物之根,万物非“道”不生。“道生之、德蓄之”中的“之”,指的是万事万物。“畜”,通“蓄”是指养育。“德”,意同获得的“得”。“物形之”中的“之”,是指万物的各种形态。“势成之”,指“道”内涵于事物之中的自然规律。“道生,德畜,物形,势成”是万物自然成就的过程,比如,一颗种子,这是“道生之”也是“德蓄之”。这颗种子的本身就具备自己的天赋(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万物呈现自己的自然形态,也即是“物形之”。把种子种在土地里,由阳光、氧气、水来使这种子生根、发芽,再由季节的转换而开花、结果、成熟。这就是“势成之”。所以,“势”在环境与条件的作用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人为例,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德”,这个“德”随着生命的成长而成长,也即是生命不断在获得之中。然后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描写、刻划其具体形象——最后由环境和条件来完成。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道德教育的这个“势”尤为重要,像“母亲三迁”最终才成就了孟子的博学。可见,“势”既可以使人成为栋梁也可以成为朽木。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意即,所以万事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以德为贵的。“尊”、“贵”二字,都是动词,即尊重、贵重。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即“道”之所以被受到尊崇,德之所以得到珍贵,这是没有遵从任何命令而自然化育的。所谓“莫之命”,是指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命令。这说明,“道德”之所以尊贵,并非是因其赋予万物的本质就尊贵,而是因其“自然”、“无为”的赋予了万物以存在的本质而最贵。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即,因而,“道”生长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让万物生长发展,使万物得以成熟。成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就是玄妙的“德”。“玄德”亦即玄妙的“德”,“亭”“毒”二字,可意译为调节、调和。只有这样才与“蓄之”、“育之”、“养之”相吻合。
    综上而看, “道”生万物、“德”蓄万物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无形之“道”转化为有形之“德”,遵道贵德反映了万物接受存在与肯定的客观事实。道和德对于万物不占据、不主宰,万事万物生长发育到繁殖完全是处于自然状态之下,这就是最玄妙的德。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若候王之尊则受命于天。卿相之贵则受命于君。故凡禀命而得之者亦可夺而失之也。岂常然耶!以道德乃天然尊贵。故“莫之命而常自然”耳。”的解读,也即是执政者之所以受到敬重与爱戴,是因为“君权神授”。王公大臣之所以贵重,是因为权力受命于君王,所以,神既能授权与君,也可收权与君。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比如,西方国家虽然形式上反对“君权神授”但他们的执政者与人民不也一样因为认为是自己相信“上帝”的缘故,才得到“上帝”的庇佑吗?因此,“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是“君权神授”,“神”可以转化为人民,道家认为“神权”即天意,“天意”不就是民心吗?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生而不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的道理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