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漫议 第六十一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第 六 十 一 章
    大 邦 者 下 流, 天 下 之 牝,天 下 之 交 也。牝 常 以 静 胜 牡, 以 静 为 下。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则 取 小 邦﹔小 邦 以 下 大 邦, 则 取 大 邦。故 或 下 以 取, 或 下 而 取。大 邦 不 过 欲 兼 畜 人, 小 邦 不 过 欲 入 事 人。夫 两 者 各 得 所 欲, 大 者 宜 为 下。
    这一章表达了老子在治国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张。他认为,国与国之间能否处理好关系的关键在大国方面。所以,他提出要大国能够谦下,不要倚强凌弱,欺压或侵略小国;小国对大国也要谦下忍让,就能取得大国的包容。同时,本章也含有社会政治上的辩证法思想。大国应该像江海谦居下流,天下才能交往。大国还应该像沉静的雌性,以沉静处于下位,从而能够胜过雄性。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意即,大国居于江河的下流,处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为天下所归附的地方。所谓“下流”、“交”,都是指众河归附之处,众河归附之处也即是大海,这里比喻“包容谦下”。句中的“邦”即国邦。“牝”是雌性动物的总称,在这里代指道。从而可知,老子希望大国的执政者能够像“道”一样包容谦下,才能众望所归。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意即,雌性总是以安静守定的状态来胜过雄强,因为柔和安静显示了包容谦下的缘故。此句进一步说明大国包容谦下的结果,折射出很深的道理。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 则取大邦。”所以,大国对小国忍让谦下,就能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忍让,就取得大国的信任。句中的“下”字,即忍让谦下的意思。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诸侯林立,战争频仍,大国肆意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争斗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何做到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相安无事,让人民过上比较安宁的日子?老子对此给与了较好的答案。那就是,大国和小国的相处之道,应该相互包容谦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意即,所以,有的是靠谦下来取信,有的是因为谦下而被取信。“或”,有的。“下”是取得他方信赖的先决条件。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意即,大国不要过分统治小国,小国不必过分顺从大国。“兼蓄人”即统治人。“入事人”即归附人。正如大河需要很多小河的汇入才能成为大河,小河也只有融入大河才能巩固自己,不然很快就会枯竭。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意即,这样两者都满足了愿望,大国尤其应该谦下退让。
    综上而述,本章的背景是众多诸侯之国互相征战的时代。老子认为在那个时代,大国要谦下,包容小国;小国要懂得自己面对大国的处境,甘居下位,由此取得大国的信任。这样一来,两者“各得所欲”,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