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少私寡欲:环保的终极道路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人类不节制欲望,环境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试想环境是如何被破坏的呢?不正是一些人为了追求金钱和享受,才砍光了一片又一片的原始森林,猎杀了一批又一批的珍稀动物吗?不正是一些企业主唯利是图,只要产品能赚钱,哪怕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也完全不顾,从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清地宁,以使人类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让它过度泛滥。在这方面,道教关于“少私寡欲”的主张,是值得现代人加以借鉴的。
    人的消费方式问题,从深层次上说,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在以占有物的多寡来衡量人们的身份、地位、荣誉和价值的社会里,不少人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体现自己的消费能力。正如西方经济学家T•凡勃伦(Veblen)所说:“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显示他的支付能力。”这样的价值观念激起的恶性消费和恶性开发不断向高峰推进,巨浪般吞噬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毁坏又反过来危害人自身。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道教主张求道悟道、济世度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提高生命存在的境界,而不是满足各种物质欲望;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人生应该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物欲放纵;多做行善积德之事,少做损人利己之事。道教所主张的人生,是追求自我觉悟的人生,是追求与道合一、与天地造化同流的崇高精神境界的人生,是慈悲为怀、以利济苍生为己任的人生。
    道教人生观的核心是超出有限的自我,走向无限,回归到那作为生命之源的永恒不灭的大道中去。通过学道、修道,将“小我”(个人的自我)扩充为“大我”(宇宙普遍的自我),达到与整个宇宙的合一(即与道合一的境界)。在对“大我”的觉醒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跟欲望相通的“小我”克服下去。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在于他们已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道教通过将小我统一于大我来克服人的过度贪欲的主张,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从所有生命物种的共同利益着眼来实现自己合理的利益的观点是一致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认为,人类如果只顾满足自己的利益,就会破坏自然环境的完善和健康,危害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物种的整体利益,到头来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存利益。而人类如果首先从生物圈的整体利益出发,在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前提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就会有助于恢复生存环境的完整和健康,最终也将有利于人类更大利益的实现。
    可见,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必须在生活方式上来一个转变,以崇尚节俭为荣,以攀比奢华为耻。《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的消费行为,应该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目标,而不应该在此之外多吃多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则是无穷的。为了缓和这一矛盾,人们在谋取利益的时候必须有所节制。只有像《老子》所说的那样,懂得“知足”、“知止”,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常乐”、“不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