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朱嘉诚大师讲“三皈五戒”:戒为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基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金丹飞盖超西极,东华整服朝上帝。
    鸿炉发香凌太清,吸丹景,饮黄月。天矜乃致白日升。
    三皈五戒慨论
    天尊曰: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基,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腑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身交泰。三皈依竟,乃受太上老君所命“积功归根”五戒。
    衡量道教徒的标准首先就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道教徒最基本的规戒,初入道者(出家或在家)必先遵依。确定一个真正的道教徒,须从拜师那天开始,亦称皈依了三宝,受了小戒。入正统道教的师承法脉、确定你为三宝弟子,师承法脉不清,则不能算正式的道教徒。
    所谓三皈,就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道”者“理”也,天地一理,宇宙万类生化,皆由无极而生,先天落后天,化而为万殊,渐堕入沉沦。我们出家人一心向道、求道、入道、皈依道,追寻的是先天大道,由后天返回先天,超出三界,了悟生死,不受五行的拘束。邱祖告诉我们“道涵天地,神统百形,生滅者,形也;无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所以,修道以此为核心,为修炼的源头。
    但道本无形无名,要明白真道,必然要在经文当中去寻求,借经明义,所以要皈依经。“经”者“径”也,亦即路径,也就是修道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入道的指南。经文里面都是仙真、圣贤劝世的良言,人生哲理,穷理尽性;又有我们修行的法则与阐释大道的真谛,比如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就是“道”的总纲,后面八十章主要就是讲“道”的体与用,贯穿宇宙方方面面;我们日诵早课里面的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与玉皇心印妙经,就是点明了我们出家人要修的性功与命功。修道者当然应该勤读精研,并且遵循奉行,这是“皈依经”的意义。
    在修道、研经的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的行持中,我们往往有在实际的修炼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或对经典的理解不透彻,这就需要师父的指点,就要虔诚的皈依师。所谓“自古丹诀真师授,不立文字心传心”,虽说大道无私、常与善人。但大道的传承,自古至今都是师徒代代相传,有了恩师的接引,才不走冤枉路。我们才有可能走上修真悟道的直通车。既然从师、必听从师命,遵循师训,以诚感师--此即“皈依师”也。
    我们的祖师、前辈们都是修行的“过来人”,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比如我们的邱祖说“吾侍重阳师三十载,未沐一言之悔,若起嗔心,久为下类矣,惟鞭策之甚真。为爱我之切,故归化时,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赖以大行之句,后复得道兄丹阳马大师接引。然后还山炼心育性,三遭磨难而不为动,没于洪水而不知。虎卧于旁而不畏。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见。而大事完全矣。遂出山度世化人,帝王礼拜、三宫奉侍、燎望问道,至礼也,吾告之以清静无为。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风…”
    从此一段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邱祖侍奉师父三十年,但师父并没有传于他任何东西,他不但没有半句怨言,反而认为师父是在考验他、爱护他;最后得到师父的嘱咐,让他的师兄马丹阳祖师接引他,成就大道。故而,我们道门有句话说明师之恩,胜过父母。明师就是再造父母,父母给于的生命不过百年,若得明师指点,修成大道,与天地同寿,是何等的自在快乐,所以修道之人必须尊师重道,发大宏愿,志诚感格,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二六时中,念念在道,既经得起魔考,又要积功累德,以平常心待人,常养无为之道,何愁大道难成!
    皈依了三宝,必须首持五戒。五戒:杀、盗、淫、妄、酒。道教的戒律按“积功归根五戒”,老君戒经曰:“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翾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依次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
    首戒“不杀生”。世上生灵,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不论天上飞的雀鸟、水里游的鱼虾、陆上走的动物甚至蚂蚁昆虫之类,只要是一个生命,修道人都应有爱护怜悯之心,珍惜它的小生命,要有一种恻隐之心,都不应有所杀伤。上天有好生之德,天育万物,喜其生而恶其死,道门之士体察天地之心,故以杀生为戒。要不杀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斋素食,常存善念,不得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要求道教的全真之羽士一律斋戒,免除恶孽,广结善缘。
    二戒“不偷盗”。偷盗实际是心里的贪念在作祟,戒偷盗,其实就是戒贪心和不道德的行为。曾记得我的恩师讲过,没经人允许,取走一张纸和一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趁人不在顺手牵羊,同属于偷盗的范围。有个别的人,往往喜欢占人家的便宜,让别人吃亏,而沾沾自喜,谁知正犯下偷盗的恶行,道门中人对此应该从心地绝对戒除。
    三戒“不邪淫”,意思是相当明白的。所谓「万恶淫为首」,淫邪之毒害人最深,随意放纵情欲,滋生淫念,最终丧失理智,小则毁人名节,大则害人亡家,犯下不可挽回与弥补的罪孽。特别是对修道人来说邪淫妄念一动,精气神三宝皆损。令多年修行一朝丧尽,可说是五戒之中最要警惕的一条了。故修道之人一定要从心地下功夫,全凭慧剑,斩断妄念和痴心,放下一切,正身修心,才能彻悟大道。
    四戒“不妄语”,不妄语即不是亲身耳闻目睹、不真正了解因缘,不得说,其实也要求“非礼勿言”。首先要不说谎、不口是心非、不欺骗、不迷惑别人。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口出狂言,做诚实忠信之人;另外,不怨天、恨地、尤人,不呵风骂雨,不毁谤他人等等,都属于不妄语的范围。所以说做人应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至于修道之士,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道门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亦是说明“不妄语”之义。
    五戒“不酗酒”,简而言之,就是喝酒乱性,酒乃穿肠毒药,最易引起酒后失德,借酒发狂,酗酒闹事,丧失理智,造成不良后果。在道教养生方面来说,酒伤肝,过则影响身体健康,不利修行,故戒之。当然,若酒用于治病或礼仪之需,则另当别论。
    这是我对“三皈五戒”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简要概括。
    
    三皈依
    《初真戒律》云: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灵官天君,请祈盟证,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道经师三宝者,人人须臾不可背离!不管你是否信仰道教,他都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人,一切有物质的存在都是本道而生。
    道宝,本指宇宙虚无本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自我身心魂魄皆为大道之造化,乃敢不回向皈依道宝?若不知皈依道宝,就等于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
    经宝,凡人要学道悟道,需从经文中了然,因循而入。若无经宝,则不可窥探道之奥妙,前途黑暗,无有了期,故必要皈依经宝。
    师宝者,就是师父,老师,前辈,就是指引你明白经文引导你修大道,超脱生死的神仙、圣人、道人或其他指引你走出迷津的任何人。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尊师重道,本我道之自然!
    道、经、师三宝其体为一,分而为三。大道一气化三清,道在此、经在此、师亦在此。化而顺之,由道而经,由经而师,由师而普渡有缘。
    五戒
    一戒者,不得杀生。
    《老君戒经》曰: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翾飞蠕动之类,皆不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蜒蚰咸知避死也。
    (一切众生,皆不得杀,为仁)。
    杀戒者东方也,受生之气,尚于长养。而人犯杀,则肝受其害。夫大道慈悲,涵养有情,道之所在,生机存焉,一切含灵,得道则生,离道则亡;道之用意,损余补缺,成事成物,无心害物。故凡起心害灭有情、破损事物者皆为杀,戒杀实是培养我心之一,念慈悲长存也!修行精深处,杀心亦不能起。
    二戒者,不得偷盗。
    《老君戒经》曰: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则无无主之物,此言无主者,谓当时无志护也。
    (非已之物,皆不妄取,为义。)
    盗戒者北方之气,太阴之精,主于闭藏。而人为盗,则肾气受殃。一切物件取之不明为偷,获之无理曰盗。偷盗者,乃贪心作祟。故戒偷盗实是灭我贪婪之心意!修行精深处,贪念亦不可起
    三戒者,不得邪淫。
    《老君戒经》曰:戒淫者,非夫妇,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
    (非夫妇者,皆不得犯,为礼。)
    淫戒者西方也,少阴之质,男女贞固。而人好淫,则肺受其沴。夫阴阳之交,天地之道,夫妇和合,人伦之常。凡血气不定,色欲动荡于心,暗地苟且淫乱,心窍痴迷,丧精耗气,伤身败德。故此色戒乃人生修为第一等重要大事,慎之戒之!此一戒实为断灭人之痴心!修行精深处,色念亦不复起。
    四戒者,不得荤酒。
    《老君戒经》曰: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礼,皆不得饮。身病,谓己身疾,应以酒也。法礼者,明非世俗馔会及鬼神之胙;若尊卑之礼,真灵之飨,则不至于失之者也。
    (非病非法礼,皆不得饮,为智。)
    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阳之气,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则心受其毒。酒之戒者,首先在度,凡饮酒不可过量,量过则心迷,心迷则事乱,事乱则凶;其次,不可作乐饮酒,俗家弟子需是亲朋往来、法礼之内,可也。酒之戒者如此。
    五戒者,不得妄语。
    《老君戒经》曰:戒妄语者,若不闻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谐为妄语。所说事与心相违也,复有绮言、谄曲、反复、两舌。
    (非属实者,皆为妄语,为信。)
    妄语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语,则脾受其辱。此一戒实要人表里如一、真心正念,不可因贪嗔痴而产生的种种目的去妄语、两舌、口是心非,罪莫大焉!修行精深处,无心无念无妄语,少言语。身心澄澈。
    总之,受戒就得守戒、持戒,戒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律,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从精神上得到自我升华,为修大道打好基础,铺好路,为社会彰显正能量。
    
    五德相贵,不可亏缺
    道经曰: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道祖曰:“此五戒失一,则命不成。是故不杀者,乃至无有杀心。不盗者,乃至无有邪取。不淫者,乃至无有邪念。不酒者,乃至无有暴力。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泄漏。如是可谓成也”。又曰:“祗要信士,在家或出家,奉持五戒,尽身尽命,终不毁犯。又能日夜勤诵真经,求取经中妙义,苦行精进,仁恕布施,舍身救物,便能成真、成道、成圣”。
    《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教民以五戒:存仁不杀,正义不盗,法礼不淫,明智不酒,德信不妄语。五戒是入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同时也能提升国人的道德价值观,补国家法律之不足。如能持此五戒,便能益寿延龄,得天神护佑。根据以上所讲,作诫词四言,与大家共勉:
    五德慎执戒,慈悲渡众生。
    真师讲明经,经径通大道。
    相关链接:丁酉2017年崂山太清宫玄都律坛传戒活动专题
    (道教之音专稿,朱嘉诚道长提供,转载请标注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