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人学变革 何仁富 如果我们可以总体上把古代哲学称为世界观哲学,把近代哲学叫作认识论哲学,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现代哲学称为人学哲学。 哲学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但这种探寻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其方式也不一样。在古代,哲学家是通过探寻世界的本源来寻找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因为他们直观地相信,人属于世界。到了近代,人将自己与世界对立,以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认识和征服世界而确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但哲学很快又发生了一次变革,这次变革是以全面追问人的存在本身,而且将人与世界理性地相融以确立人的地位和意义为基本特征的。这次变革就是我所说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人学变革”,它初始于十九世纪末,至今方兴末艾。 一、现代西方哲学人学变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应该说,现代西方哲学的人学变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年代就开始了。近代理性主义、思辨哲学到黑格尔正如他自己所说已完结了。正是在黑格尔之后,针对黑格尔庞大的泛逻辑主义而无人居住的哲学体系,一批哲学家揭起了哲学人学变革的大旗,他们是:费尔巴哈、马克思、尼采、克尔凯郭尔。 费尔巴哈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哲学人学的思想,反对宗教和思辩哲学,宣布哲学将人和自然作为唯一、最高的对象。而马克思则扬弃了费尔巴哈人学思想的直观性,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理论,强调现实的历史的人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而哲学的真正使命是人的解放。尼采则以宣布“上帝死了”来宣判了整个欧洲文明的不可救药,在“重估一切价值”的旗号下,以酒神精神、强力意志和超人所代表的充沛的生命力,号召人进行自我创造,成为人自己,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外在”。克尔凯郭尔在宗教的遮避下从事着反宗教的活动,他把人抛入“孤独个体”之中,然后又要求人从“孤独个体”中自拔,每一个人直面自己心中的上帝去生存、创造和发展。 当然,进到二十世纪,人学变革就轰轰烈烈了。生命哲学、弗洛依德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哲学人类学乃至最近的哲学解释学,都是这场人学变革的不断深化的表现。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从根本上揭开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虚伪面纱,使人得以透过理性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存在主义已不再把人当作一团思维,透过对人的各钟情绪、情感的本体论分析,他们发现了人之为人其本身的存在。实用主义根本上坚持从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出发去探讨人以及人的世界。法兰克福学则企图将宏观——社会学的方法与微观——心理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对人、人的社会、人的世界作全面而深刻的考察,批判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现象。哲学人类学坚持依靠各种关于人的具体科学,从各个侧面积层次着手揭示完整的人的形象。哲学解择学则抓住了当代人的根本情感体验——内心的孤独,用意义、理解、解释一套体系比较恰当地领会和表达了当代人对生活的基本感受。 很显然,现代西方哲学人学变革的内容是丰富的,我无法在一篇篇幅有限的论文中囊括其所有。通过对各流派和各哲学家的基本思想的分析和综合,我认为,可以将现代哲学人学变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纯粹理性的反动 对于近代哲学来说,理性的权威是无可否认的。哲学的目的就是探讨人如何以理性去认知世界,希望对世界和人生的一切作出合乎理性的解释;而最终,人自己也变成除理性而无它的怪物。康德的第一批判就在于确立人的认知的可能性,纯粹理性给了人力量。到了黑格尔,世界、人类历史乃至于人自身都只不过是他那绝对精神——客观理性自我实现的产物。人不再是人自己,而变成了理性的奴仆;理性也再不是人的理性,而变成了高于人的“神性”。 现代哲学家们首先对这种纯粹理性的意识作了批判,他们希望从理性的阴影中找回真实的人,把理性变为人的理性而不是把人变为理性的人。 尼采就宣布,理性只不过是人的全部精神活动的一小部分,它不能成为判断人生的真实与否以及人的行为之善恶的标准。在尼采看来,与其说人的本质是理性,不如说是意志,即不断增强自己,以自己强大生命力对抗人生悲剧,赋予人生以意义的强力意志。正是这种意志驱使着人的生活,而不是理性。叔本华曾经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理性与意志的关系,他说,意志乃一力大无比的瞎子,而理性却是一个明眼的瘸子,后者必须依靠前者荷负行走,前者要靠后者寻找方向。 弗洛依德对纯粹理性的反动可以被称为是“哥白尼式”的。他的关于意识、无意识的理论以及改造后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表明,人的精神结构并不如理性主义者所说的那么简单。人在根本上不是靠理性指导,而是由无意识、本我驱使;而这种本我是人的一切最原始的欲望,它只遵守唯乐原则。人类文明也并不是什么理性创造的产物,而是对人性(本我)的压抑的结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人的精神结构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冰山,理性(意识)只不过是水面上的一小部份。而绝大部份渗于水中,而冰上的一层必须依靠水下一层的支撑。人是靠本能生活而不是靠理性生活的。当然,理性时时在阻挠着本能的实现,它遵循着现实原则,这也就是弗洛依德说的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结果之含义。 实用主义者只注重生活的真实性,而不管理性的力量。他们强调,只有经验是真实的,而人的生活经验并不是理性主义所想的对象作用于人而引起的感觉现象,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既指人的行为,也指人的思考,还包括人的各种情绪体验。而且,在实用主义看来,哲学也不是用理性去认知世界,而是为人的行为提供可以取得成功的信念指导。可以说,在实甩主义那里,经验和信念已取代了理性。 总之,几乎在现代所有人学哲学的流派中,纯粹理性已不再具有统治地位,理性只不过是人的精神结构中的一小部份,人不再是一团无生气的思维而变成了人本身。 2、整体的人 通过对纯粹理性的反动,人不再是思维,那么人的真实又是什么呢?现代哲学对此给予了比较复杂的答复。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强调对人作整体的了解和把人看作整体而不是单一的某种本质的人。 弗洛依德尽管强调人的精神结构决定于原始的本能,但他丝毫没有忽视其他因素,他把人看作一个自我、本我、超我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我”都有其明确的位置和功能。当然,人还得面对世界,所以弗洛依德说,自我是本我、超我、现实三个主入的奴仆。 存在主义一反理性本质主义的传统,不是把哲学思考的重点放在人类理性及其对世界的认知上,而是着重考察人之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而这种考察又以对人的各种情绪的本体论揭示为特征。在存在主义那里,孤独、恐惧、烦、畏、死、恶心等等个人的情绪体验获得真正的哲学含义。由此,人不再是一个只有理性的冷血动物,而是一个充满七情六欲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且,人并不是通过理性揭示了自己的本质,而是通过各种本真的情绪体验而领会到自己的真实的存在样式。如克尔凯郭尔的恐惧,海德格尔的畏,加缪的荒诞感都是人领会自己的本真存在的最真实途径。 哲学人类学的各个分支,更明显地表现了现代人学哲学对人作整体的理解的企图。他们从生物、文化、宗教、心理等等各方面揭示人的存在的基本特点。生物哲学人类学着重从人与动物之比较出发,揭示出人的原始的生物未定型性,进而表明,人正是由于这种“先天不足”的生物未定型性,给予了他发展的可能性。人正是由于领受了这一先天不足,面对世界而开放自己,最终才能超越他物。宗教哲学人类学则企图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重新确立人的地位和价值。文化哲学人类学已不满足于哲学的纯粹自我思辨,希望把人纳入具体的文化背景,从人与文化的具体关系中去思考人的意义。而心理哲学人类学则希望把心理学的东西哲学化,在他们那里,甚至笑、哭以及其他一切失常态行为也获得了本体论意义,甚至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诸位代表中,对人的整体理解也是基本特点之一。他们强调将马克思的宏观社会学同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学结合起来去思考问题、批判现实、揭示人性。在他们看来,人既是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动物,他不得不具有社会属性;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心理生理个体,有他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在人身上,内在外在、心理社会等等属性是统一的,人就是一个多种属性的统一体。他们还用这种关于整体的人的论点去分析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弗洛姆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既不忽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同时又强调希特勒个人的精神特质,把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是希特勒死亡本能的对外发泄。 总之,与近代理性主义相比,现代人学哲学已抛弃了理性的权威,他们发现,人并不是简单地由理性就能说明一切的,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所以,他们希求从整体上去思考人,把人看作是各种属性的统一体,而不仅是理性动物。于是,他们也对近代哲学所忽视的很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诸如意志、情绪、心理;无意识、生存、非常态行为等等。 3、行动哲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强调,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在现代西方人学哲学中,人也已从思辨的主体变为行动的主体。人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认识自己,重要的还要从行动上成为自己,以自己的行动来确定自己的意义,而不仅只是从理论上来思考自己的意义。 尼采把人归结为强力意志,而这一意志本身就是人的自我否定、自我创造的运动。在尼采那里,所谓真正的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创造活动;人就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就是强力意志。尼采瞧不起弱者,他所倡导的就是生命力强的、不断创造的人生,要人们敢于斗争,敢于超越,敢于成为强者。在《快乐的科学》中,他将代表理性主义基本精神的苏格拉底格言“认识你自己”改为了“成为你自己”。 存在主义对人的行动的强调,无论怎么也不过分。在存在主义看来,人并非既定的一成不变的存在者,人总是在不断地选择自己,造就自己。萨持把人生形容为一个填充空的括符的过程;人就是靠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人实现自己有多少,他就有多少存在。因此,他就是他的行动的总体,他就是他的生活。在存在主义看来,离开爱的行动是没有爱的;离开了爱的那些表现,是没有爱的潜力的;天才,除掉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之外,是没有的。一个人,只有投入生活,才留下他在世界上的印迹;他就是他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人成为什么人,全靠自己的行动。懦夫之所以是懦夫,并不是他有一个胆怯的心肝或头脑,不是由于他的生理构造,而是因为他自己的行动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懦夫;同理,英雄也是自己造成英雄。正如萨特自己总结的:存在主义是用行动说明人的发生的;由于行动,把人类的命运交在了自己手里。告诉人类除了采取行动外没有任何希望,行动是使人生活下去的唯一事情。存在主义是一种行动哲学。 实用主义把人的本质归为生存活动。在实用主义看来,生存是首要的,而行动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因而,人首先是行动者。实际的生活活动决定和创造着人生。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当然,人的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保持自己生存和生活得更好。在实用主义看来,人是活生生的,人的本质就是生存活动,一旦人停止了生命活动,人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行动是决定人能否生存和能否生存得更好的最关键问题,是决定人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性东西。没有行动,就没有人的生存。由此,实用主义者甚至把思想、认识、真理都当作是帮助人的行动取得成功的工具。这一点,在他们关于经验的界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实用主义把经验看作唯一的实在,但他们所说的经验已不同于近代理性主义所说的经验了。实用主义强调,经验就是人们的生活,就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一件一件的事情。人们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发生的、涉及的一切,都属于经验。所以,实用主义者所说的经验就是一个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东西的总体。经验就是人的行动,就是人与人以外的事情发生的相互作用。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看来,人就是自身欲望的实现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直接表现就是劳动。他引马克思对劳动的论述认为,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升化了的人的自为的生存”;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对象化的运动”;劳动是“生命活动本身,生产活动本身”。马尔库寨认为,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运动,人在劳动中并通过劳动,第一次真正成为符合人的本性的人,因为人在劳动中“成为什么”和“是什么”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他能按其本性而认识和对待自己。人只有通过使用自己的“本质的力量”去造就—个“外在的”、“物质的”对象性的世界,把自己的本质当作某种对象性的东西加以实现,才能使自己的本质得以实现。另一代表人物弗洛姆也强调,生产性的劳动和生产性的爱是现代人克服人性异化的基本途径。 可以说,在现代西方各人学哲学流派中,人不再只是沉溺于思辨王国、只求认识和解释世界的纯主体了;人将自己投入世界之中,在行动中对象化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自己行动改造对象也改造自己,通过行动寻找着自己存在的意义。哲学由思辨哲学变成了行动的哲学,由人的认识的准则变成了行动的指南。 4、自由本体论 比起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来,现代人学哲学更强调人的自由。当然,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也强调人的自由;它认为,人因为有理性,可以认识世界,所以是自由的。这种理论典型地表现在这一命题中,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种自由论是承接了苏格拉底的传统,将自由与知识挂钩甚至等同。现代哲学从某种意义上已超越了近代认识论哲学对人的自由的这种片面的理解,他们更强调从人本身来追问人的自由。这一点在存在主义理论当中表现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一反传统哲学本质主义的传统,要求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存在本身。而这种追问,在几乎所在存在主义哲学家那里,都是从具体而抽象的个人开始的。以萨持为例,我们可见存在主义自由论一斑。萨持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露面,然后才呈现为他自身。在存在之初,人只是出场,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换句话说,作为存在的人,是虚无。正因为他是虚无,他不受一切的约束,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他是绝对自由的人。人的自由不是争取的,而是潜定的,人是被抛入自由之中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一切,唯独不能选择不自由。当然,存在主义对自由的理解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具体言之,其自由主要有如下含义:(1)自由主要指人的思想自由,包括人的意志、情绪等主观体验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受任何东西约束;(2)自由是一种否定性,即自由内含着人不断否定自己的现在和过去而指向未来,创造新的生活,正是否定引导人达到自由;(3)自由是选择的自由,因为人面对未来处在无限可能性包围之中,人的自由就突出的表现在各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人自己选择生活,自己决定干与不干,自由就是这种选择的自主性。(4)自由与知识无关,自由是思想、意志的自发活动,人无知识同样可以选择干与不干,自由地思想。自由的实现也不是靠知识,而是靠行动。自由之由来和自由的实现部与知识无必然联系。(5)自由与责任相联。既然人无依靠,那么他也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完全的责任;因为既然没有什么限制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对他承担责任。由此观之,存在主义哲学作为现代人学哲学的中坚,对人的自由的强调和论述,已经很大程度超越了近代认识论哲学把人的自由停留于对必然的认识的自由理论。 实用主义也强调,人的生活的本性是自由和民主。也就是说,人在一切方面,可以进行自由的实验和自由的探索。生活的过程就是人的自由实验和摸索的过程。因为在实用主义看来,人所面对的是一个纯粹偶然不可测定的世界,人应当怎样行动,怎样生活,找不到确定的可靠的依据。没有指导人成功的真理,也没有可供人照抄的保证成功的经验,没有一成不变的应付环境的办法和工具。所以,人必须自己对一切作出决定。这表明,人本身是不受约束的,是自由的。 在其他各流派中,自由也是被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来论述的。尼采宣布上帝已死,这就意味着一切旧的价值标准已经失效,人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有自己,以此来唤醒个人的自由的人格觉醒。生物哲学人类学者强调人的未定型,正是人的未定性,使他有了发展的可能,他可以自由地把自己变成自己所想的他。法兰克福学派的各位代表更是对自由作了各种精辟论述,而且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虚伪的“物质自由”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总之,对人的自由的充分强调,把自由纳入人的存在本体,而不是把自由仅仅看作与知识相关的东西,是现代人学哲学的又一基本内容和特征。 5、价值认知论 由于现代人学哲学以直接追寻人的存在的意义为目的,所以,用价值的观点看待一切是它的又一基本待征。近代认识论哲学由于将主—客观二元对立绝对化,它只要求在事实上弄清人能在哪种程度上认识世界。而现代哲学强调人的行动的重要性,把人和世界融在一起,人是世界的人,世界变成了人的世界,一切都以意义和价值为转移。这种价值认知已经超越了事实认知,弥补了它的不足。 尼采一方面在销毁旧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又想为现代西方人提供一张新的价值表。他把本体、精神抛诸九霄云外,向人们描述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在这里,人不依靠什么外在,而是依靠自己,靠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和超越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由此,他给人提供了一个“超人”形象。他不能容忍人在人生悲剧面前的退缩,要求人从每一个个人的生命活动的悲剧性和真实性中去寻求意义。 实用主义的根本特点之一,就是用价值观点看人和一切事物。在实用主义看来,人一生下来就要生存,人的学习,劳动乃至思想都是为了求生存,人的生存活动乃人的本质。由此,凡是对人的生存有益的东西,才能算有价值和真正实在的东西;凡是对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有用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东西。一个思想,一个行动,对人的生活是否有价值,是判断其好坏的标准;事物亦然,只有对人的生活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才是宝贵的。事物本身是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事物对人有什么意义,它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观点集中地表现了这一点。在实用主义看,真理是相对于人来说的,所以没有什么客观真理。真理也不过是人的工具,真理意味着“起作用”,意味着对人有价值,对人生有意义。一个观念是真的,就是说它对于人是有用的,它能够帮助人的行动取得成功,能够使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詹姆斯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个表述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真理和有用是同一个东西。 存在主义强调,人总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这就是人的“在世性”。没有人的世界是僵硬的,不透明的自在.正是人的“在世性”使世界活起来,使世界变得半透明,具有了可穿透性。对于那个自在的世界,我们没有必要去理会它;需要考虑的,只是由于人的注入而呈现给人的半透明世界,即人的世界。在存在主义看来,正是人的“在世性”,赋予了死的存在世界以意义;但另一方面,这一世界又使人沉沦于其中。人在世界中与自然、与他人打交道,就失去了自己的“本真性”,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沉沦”。人无时不处于“沉沦”之中。当然,人由于本真地对待死,可以从沉沦中超越出来。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世界中的一切离开人是毫无生气的,对人也是无所谓的。历史、位置等等都是由于人的选择才赋予了某种意义。比如:路上的一块大石,它本身是什么并不要紧,但对于人的不同选择,它就具有了不同意义。对于欲过路的人来说,它就成了障碍;对于观光者,或许它可以成为一个佳景。事物的意义并不取决于它自身是什么,而取决于它对人呈现为什么,而这种呈现是由人的选择给予的。正是由于人的这种自由选择赋予意义,所以不同个人之间的自由就可能碰撞,人对于人的呈现就成了某种阻碍。所以萨持说,“他人就是地狱”。存在主义也一反认识论哲学关于真理的“符合说”,在海德格尔那里,真理就是存在自身的澄明、敞亮,真理的本质就在于让存在自由地去存在,使存在由“隐蔽”的沉沦状态进入到敞亮的本真状态,以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哲学解释学把理解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一种认知方式领取过来,本体化于人生,把理解作为人的根本存在方式。理解就是对意义的挖掘,而意义存在于各种表达之中,即历史、社会文化、个人生活经验等等。哲学解释学就是不断地从这些具体的表达中去理解其意义,而这种理解本身在理解过程中也就是人的一种自我理解。理解呈现出了人的意义和价值。 很显然,对价值的强调是现代人学哲学的共同特征。因为现代哲学否定理性于人的决定意义,这就造成了人生意义的荒芜。而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也就在于为这荒芜的人生注入价值和意义,而这种注入本身就是把人拿入世界之中,通过世界揭示人的意义,又通过人反观世界的意义。 6、个体人道主义 由于现代人学哲学对纯粹理性的批判,人的价值因理性失落而重新陷入危机。为了重新为人的存在赋予意义,现代人学哲学扬起了“个体人道主义”的旗帜。 早在尼采,就定下了现代人学哲学的“个体人道主义”基调。尼采希图以真正的人的姿态来揭露旧的真理与道德的虚妄。尼采认为,理性是需要用本能、欲望、意志来说明的,人的理性并不是万能的。尼采祟尚人的自由,并把自由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宣称每一个自由的人都必须完全成为他自己。他想以此唤醒每个人的自由的超越的人格觉悟,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向上创造的人生态度对待理性失落给人带来的不安,并敢于超越,成为强者。这就是尼采哲学人学思想的实质。 存在主义直接的就是关于个体的哲学,同时用萨特自己的话说,又是一种人道主义,;只不过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了。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就定下了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孤独个体”。在克尔凯郭尔看来,群体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辞,是个人逃避责任的一个避难所。人都是单个的、具体的,正是个体自我直接与上帝对话,在不同的内心体验状态中完成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存在主义的真正创始人海德格尔宣称,传统哲学只停留在追问存在者上而遗忘了存在,而存在主义就是要追问那存在本身。而存在只是各种可能性的样式,并不具有固定的模式。萨特用一句话比较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人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就是说,人不是他已被规定的,而是他尚未成为的那个东西。综合存在主义的观点,所谓存在主义作为一种个体人道主义,主要在于强调人先存在,然后才成为人,强调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强调人的精神独立和自由。人应当自已决定自己的生活,自由地选择自己,不受外在的限制,不断超越自己的现在,面向未来,积极行动,创造独具特色的新生活。萨持自己就一再强调,“超越性”积“主观性”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 实用主义从个体人的生存活动出发,强调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服务,都是人的生存活动的工具,甚至经验、思想、真理也只是个人活动的工具。没有什么普遍意义的标准,只有相对于个体生存活动的价值。法兰克福学派的各位代表人物以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和马克思的社会分析方法批判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层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的非正常状况,强调每个人用生产性的劳动和爱寻找自己存在的本真性。哲学解释学把个人纳入历史、文化之中,但通过理解人又回到他自身,人正是在理解文化、历史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理解的。这些都是个体人道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 现代人学哲学的个体人道主义是在反对近代抽象的人道主义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人道主义主张共同人性,抽象的人的本质对人的思想和生活起着决定的作用,从而主张应当使人成为合人性的的、合人道的人。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本质主义。近代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反中世纪野蛮过程中高扬理性,把理性看作人的共同本性,人的生活不外是这种本质的表现。而现代人学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极力反对这种抽象本质主义的传统,他们从现时代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着“在现代,怎样使每个人成为真正的人”的问题,而这种探寻又是以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即“存在先于本质”为出发点的。由此树起的个体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1)重建人的价值。这种重建是要重视每一个人,突出人的绝对自由,突出人的主观性、个性和独立性,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意义,意识到自己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由此让每一个人都去争取他自己的独立存在,使人人都知道做一个真人。(2)建立每个人的责任感。人自己创造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而且他还必须因他的自由选择而为社会和人类负责。人有自由,也必须承担由自由而应负的责任,自由和责任是结合在一起的。(3)人是有希望的。人不是某种既在,而是—个“尚在”、“将在”,他不断地选择造就自己。人总是指向未来,是开放的。正是这种开放,给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人靠自己的行动去赋予这“将在”以意义,由自己的行动使他成为他所想和所应成为的他。 二、现代西方哲学人学变革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代西方哲学的人学变革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革命。它标明人类自身反思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如果说古代哲学是自然界通过人的反思,近代哲学开始了人通过世界的自我反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现代哲学乃是人全面地通过世界和人的自我反思。这种反思扬弃了理性的权威,使人显得更真实。通过对纯粹理性的否定,人变得更可亲、可爱。人不再是某种既定的具有神性的东西,而是一个需要自己不断否定、超越和创造的“将在”。由此,人可以自如地在世界中去寻求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上面对西方哲学的人学变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这些。 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反思这场大的哲学运动时,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出这些问题只在于强调如何进一步深化这场变革。当然,问题也许是多方面的,尤其在不同的派别和哲学家那里,比如萨特和弗洛依德之间就有很多不同甚至对立。因此,这里主要提出一点共同的问题:非理性化。 现代哲学的人学变革是直接针对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的。在人的思维面前,任何权威都会过时。当近代人以理性战胜野蛮和愚昧,把人从神的统辖下解放出来以后,理性自身却窃据了过去权威的位置,人又变成了理性的奴隶。而现代哲学为了从理性统治下解放人,根本上采取了否定理性的道路。 这一点,在尼采那里就有体现,意志主义就是以意志来对抗理性,意志才是根本的,用叔本华的话说,人和世界都不过是意志的表象。存在主义则以情绪、情感来对抗理性。存在主义强调人的情感体验的至上性,人正是在不同的情绪中才体验到人的本真性,而理性在此是无能为力的。实用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生存活动,而人也和动物一样是靠对刺激作出的本能反应来生活的,其他一切只不过是为人的行为提供某种信念而已;而信念并不一定就是理性分析的产物。当然.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弗洛依德主义。弗洛依德发现了人格的新大陆,强调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决定的,并且把这种观点坚持到极端,由此来分析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有这些表明,现代西方哲学人学变革中非理性化倾向是很突出的。 当然,作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反对,一开始以极端的方式进行也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当我们在反思变革本身时,就应该使它变得更有效、更合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人类学和哲学解释学的原则或许更可取。哲学人类学坚持从人的科学的各个方面的综合中来探讨人的哲学问题,而不是从人的某种主观感受出发。而哲学解释学则采取批判理性的方式对理性进行扬弃,而不是象其他流派直接否定理性。从哲学认识上看,批判理性比否定理性要更有力些,因为毕竞人是有理性的,他能够思考和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