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对青少年美德培养的肤浅认识

http://www.newdu.com 2018-01-03 未知 黄 刚 参加讨论

    对青少年美德培养的肤浅认识
                黄  刚
    (宜宾市翠屏区赵场初级中学校副校长)
    有人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网上撰文认为,在青少年美德培养中,尤其需要教育的是“美感”,要让源于人类文明的美德焕发出应有的光泽,是需要通过“美感”来揩亮的,我对此论很有同感。
    ——美德教育是一个情感体验的美好过程。要让青少年在自然状态下的比较中,感受品质高尚的幸福,从内心深处建立道德的信仰。上海某中学在暑期组织了20多位同学到农村贫困地区体验生活。一位在校的“皮大王”,目睹农村孩子的生活境遇后,毫不犹豫地从身上掏出了所带的钱,他要帮助贫困的孩子,而且说出了一番着实令人感动的话。显然,人的道德情感的培育,不是靠说教出来的,而要靠体验带出来的发自内心的“美感”。
    ——美德教育是一个柔情似水的美丽过程。并不是所有刚性的东西才具有教育的力量,人文关怀的柔情,会让青少年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滋润,产生向往真善美的回力。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被感动的少了,是因为这些孩子缺少道德实践的内化过程。如果把美德内化过程简单地归宿于一种强硬的形式,或以规则代替人文的关怀,以外力代替内力,即使美德在青少年心目中也会变成“一潭死水”,缺失了应有的感召力。
    ——美德教育是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味过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产生了诸如“尊老爱幼”、“谦逊礼让”等美德,这是历经大浪淘沙而磨亮的“钻石”,不是哪个人说了算就成的。同样,美德的继承也不能靠“家谱式”的作坊,更多的是要让青少年去品味。那种热衷于百万中小学生宣誓“诚实守信”,把公益劳动列为必考课并加以考核,把“孝敬父母”列为一门“课”等,也许初衷并不坏,但这是把美德逼上了意外“整容”的境地,很难有“清秀”感,也势必让青少年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因此,今天的美德教育,应当自然些,美丽些,柔情些,少用刚性多用软性,少用规定多用感化,少用强制多用熏陶,要让美德成为滋润青少年心田的甘霖,美感成为青少年接受美德的雨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