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无须修订。有必要声明一下,这并不等同于我在认同那些“带有浓厚封建礼教和旧道德色彩的句子”,实质在于辩证唯物主义讲了这么多年了,我们都应该学会了用设身处地的历史观点看问题。《三字经》成于南宋,近千年来,它仍然能够为人们津津乐道,足以证明其自身的魅力非比寻常。加进什么“清入关,都北京,传十帝,至宣统,辛亥年,帝制终”,对封建时代的概括倒是完整了,然而不是十足的“关公战秦琼”吗?退而言之,如果“不合时宜”了就要修订的话,《百家姓》尚可安稳,《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等就要格外小心了。“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以及“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不是典型的封建糟粕、颓废心态吗?当然,也很难说哪一天,它们不会被作者“家乡”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瞄准了,当成发展“眼球经济”的牺牲品。 《三字经》已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可以武断地认为,修订了的这个不会。因此,现在我们这里在“删改和新增”,饶是“不超过全书内容的10%”,也毕竟是在损害它的原貌。但对这些我们清楚得很,不知道是否知照他们?如果没有,那么,修订的《三字经》就是在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难逃鱼目混珠之嫌! 其实,鄞州一定要搞《三字经》,干脆径直就叫新《三字经》就完了,为啥非要佛头着粪?想一想着实不难理解,前几年,五花八门的新《三字经》世人见得太多了,真的应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谁都以为找到了无可替代的好载体,结果严重的供大于求,烂市了,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了。想一想这更不难理解。古汉语里的字往往也是词,动足脑筋,三字一句可以浑然天成;现代语词的发展已然丰富多彩,却非要弄成三字,只有削足适履,强行压缩。比如,好端端的“与时俱进”,非要弄成“与时俱”或者“与时进”,缺胳膊短腿,既别扭又十分滑稽可笑。 不过,现代人缺乏创新的表现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先有几个官员“问苍生”乏术,就去“问鬼神”,把一些子虚乌有的祖先拎出来煞有介事地祭祀,结果惹来了群起效仿,以至于抢夺古人资源,一派乌烟瘴气。自己编不出可以传世的蒙学教材,本能地就去打古人的主意。然而,由某一个地方“垄断”修订作为经典的《三字经》,跟由某一个地方“垄断”中华文化的“标志”,委实没有什么两样。修订了《三字经》将于今天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当那么多打着《三字经》旗号的“新”东西接二连三地倒下,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之后,让我们拭目以待经过“整容”了的这个《三字经》享寿几何吧。(潮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