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什么是亚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什么是亚文化 
    李媛媛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主要指非官方的、处于从属、边缘地位的群体以文化为载体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抗议或反叛。《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当代文化批评家、理论家赫伯迪格。该书承袭了伯明翰学派的学术传统和研究旨趣,以亚文化对主导文化的抵抗和主导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为主线,分析了亚文化社会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文化和政治变革中的作用。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聚焦“二战”后的英国社会状况,此时的英国政府宣扬建立了真正的“福利国家”,而事实上这种福利并未惠及每个社会成员,失业率攀升、居住条件恶劣,社会共识的破灭使边缘化的群体有一种越轨的动力,这些人正是亚文化的创造者,而青年是其中最活跃、最具反叛性的一群。赫伯迪格指出,以往对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更多地从代际矛盾角度入手,而事实上,这种文化更多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亚文化群体往往不是以激进的方式直接对抗,而是以时装、休闲、舞蹈、语言为载体,通过风格化的、符号性的方式进行隐性的反抗。“风格”是亚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核心的关键词。“风格”远远不是以什么方式着装、说话、演唱这么简单,它是权力关系、社会矛盾聚集之点。赫伯迪格提醒人们注意这些表意系统的意识形态维度,以及最表层的符号与最深层的意义间的关联。例如,朋克用“切割重组”的方式,把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重新占有和挪用,使之脱离原本的意义系统和语境,产生新的意义。通过对无赖青年、光头仔、摩登派、嬉皮士、朋克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个案分析,展示他们的生活方式,赫伯迪格描述了这些人如何通过有意识地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来展示和传达关于性别、种族、阶级的生存体验,确立身份认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这些“民间恶魔”的离经叛道是对已经形成并固化的禁忌、惯例、秩序的挑衅。亚文化群体通过自己的实践,表达异化感和破碎的自我意识,揭露谎言疏离和对抗,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这样一些仪式性、象征性的抵抗,虽然主要停留在符号层面,无法直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但是无疑会对主导文化构成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不会对此坐视不管,必然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收编。根据赫伯迪格的分析,这种“收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商品方式,即将亚文化符号转化为商品形式,使之离开最初语境,变成消费对象,削弱其作为亚文化存在的基础;二是意识形态方式,统治集团通过对越轨行为“贴标签”和重新定位,将其纳入并整合到现存统治秩序中去,消解其反叛性和颠覆性。媒体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终,风格变成了“时尚”的元素,经验与表意的断裂标志着一个亚文化风格周期的结束。
    在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之初,青年亚文化就被列为中心重要研究项目之一。在霍加特的《识字能力的用途》(1957)、斯图亚特?霍尔主编的《仪式抵抗:战后英国青年的亚文化》(1976)中都对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经过麦克卢比、菲尔 科恩、赫伯迪格、威利斯等人的发展,亚文化研究渐成气候。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伯明翰学派的学者对亚文化的态度不仅是关注,而且同情,带着这样一种感情倾向,该学派对于亚文化的研究及得出的结论带有明显的理想化、浪漫化的倾向,即更多强调其积极的政治意义,而对其负面效应,如道德堕落、虚无主义等少有提及,这或许是未来的亚文化研究需要规避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文史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