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在施工时,工人们无意中发现地下全是赭红白点的花斑土,越往深处越坚硬。一天,坑洞里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花斑的红土层中,挖出了一大块油光闪亮的白膏泥。这种白膏泥,用手一捏,又细又软,如同面团。白膏泥越挖越宽,到底有多深多宽?人们好奇地急于要弄个水落石出,就用钢钎一个劲地往下钻,没多久就从钻孔里冒出了一股难闻的气味,用火柴划燃,气孔着火了,冒出了蓝蓝的火苗。遗憾的是,等专家赶到墓地收集气体时,已经是3天后,气体已经所剩无几了,至于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谜。不久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出土了,而围绕1号墓出土古尸身上的传闻也很快传播开来。时逾2100多年,墓中出土的古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这是现在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它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辛追夫人。从此,辛追夫人成为湖南省博的镇馆之宝。 谜一样的女子 马王堆土丘的中部有两座直径60米、高16米的土冢。土冢大小相仿,中间相连,像个马鞍形。传说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及其家属的墓地,因此,人们称之为马王堆。不过,北宋《太平寰宇记》则记载说它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冢。 其实,这两座土冢包含3座墓。发掘结果证明这里是汉初列侯——轪侯的家族墓地。1号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上有朱书“轪侯家”的铭文,缄封着“轪侯家丞”封泥。根据这些实物并参照文献记载推断,此处所葬应为某一代轪侯的妻子。在漆奁盒里出土了1件印章,上书“妾辛追”,可以表明她的名字为辛追,也可能姓辛名追。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她究竟是谁?她的身份如何?何以得到如此厚葬呢? 随后出土的2号汉墓解开了1号墓主人的身份之谜。2号墓中只出土了3枚印章:一枚为玉质私印,刻着篆体阴文“利苍”两字;另外两枚是明器官印,材质为铜、鎏金、龟钮,分别刻篆体阴文“轪侯之印”和“长沙丞相”。关于轪侯,《史记》、《汉书》都有记载。据《史记·惠景间侯者表》记载:轪国,七百户。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长沙相利仓为侯,侯第一百二十位。《史记·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所记基本相同,只是第一代轪侯的名字写做“黎朱苍”,第四代轪侯的名字写做“扶”。马王堆2号墓出土“利苍”印章,证明第一代轪侯的名字确如史记所记,当时“仓”与“苍”可以通用。 1号、2号墓墓道两者平行,都是正北方向。两个墓的中心连线为正东西向,这正是汉初流行的夫妻异穴合葬的形式。利苍葬在西边,女尸出在东边,正符合当时“尊右”的习俗。因此,1号墓墓主毫无疑问就是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妻子。 然而,辛追墓何以如此奢华,至今还是个谜,两下想较,轪侯墓的简陋让人咋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辛追是如何做到这点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这些依然是未解之谜。 辛追夫人出土后,她的死因越来越引人关注,因为她并非正常死亡,而是猝死。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她的猝死呢?1972年12月14日,由湖南医学院(现湘雅医科大学)主持的解剖揭开了重重谜团。解剖发现,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血吸虫病、腰椎间盘突出变形等多种疾病。而最让人诧异的是:在其体内发现了大量甜瓜子,食管内发现红褐色甜瓜子一粒,胃内有甜瓜子14粒半,空肠及回肠腔内有甜瓜子138粒半。 经过合理的医学推断,辛追在去世前一天,吃了大量的甜瓜。而一块结石就堵在十二指肠肠口。暴食甜瓜导致胆绞痛,诱发心脏的冠心病,以至死亡。 保存2100多年的古尸依然能够透露死者的疾病和死因,这在世界尸体的保存记录中是一个奇迹。 何以千年不朽 马王堆1号汉墓古尸不同于一般保存下来的干尸(木乃伊)、尸腊和泥炭鞣尸。古尸的体重减少约在一半左右,皮肤有皱缩,内脏缩小、变薄。但辛追夫人全身润泽,某些部位软组织还比较丰富,柔软而有弹性。 辛追夫人肉身保存的如此完好,关键在于防腐,而防腐的关键在于密封。要保持“湿尸”,还必须恒温恒湿。除了这些,南方瓜熟时节,天气已很炎热,事先不进行防腐消毒,迅速下葬,期望保持尸体千百年不朽,是难以设想的。辛追在下葬以前,究竟采取了什么消毒措施,人们无从知晓。但是从其防腐效果来看,这种技术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在紧贴棺木的周围,填充了一层0.3米至0.4米厚的木炭,重量达5000多公斤;在木炭层以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0.6米至1.3米。发掘时,在白膏泥层中发现许多嫩绿的树叶和青绿的竹枝,这些无意中夹在白膏泥中的汉代植物,当然没经过什么防腐处理,可见白膏泥的防腐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由于马王堆汉墓古尸不同于过去报道的保存尸体的类型,医学家建议将其命名为“马王堆尸”,用以代表在密闭性很好的古墓中形成的,为含有从尸体和丝织物分解出来的有机酸的棺液所长期浸泡的,全身润泽而且软组织有弹性的,皮肤可有轻度尸腊化变化的,骨骼有脱钙现象的,外形较为完整,内脏俱在,保存完好的这一类古尸。 现状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马王堆女尸2000多年不腐,我们能不能争取再保存200年不腐?”如今,距离辛追出土已经过去了30多年,最近得出的全面检测结果表明,30年来对辛追的保存方法是成功的。科研工作者在继续研究新的保存方法的同时,经过长时间对女尸棺内的神奇红色棺液的分析检测,已经初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30年前在对其进行保存时,采用的是当时最好的配方,保存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模拟古尸出土环境,即恒温恒湿、无菌。恒温是0到4摄氏度,恒湿是70%到80%之间。无菌是因为在考古发掘时发现棺材密封很好,所以,后来的保存一直采用棺材内不留空气的方法,并且把女尸用特制的防腐固定液泡起来。 现在,辛追遗体已经搬到湖南省博物馆新的陈列大楼为其量身定做的“地下寝宫”。“地下寝宫”距离地面8米,恒温恒湿,模仿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周围还有墓坑模型,接近“老太太”沉睡2000多年的地下环境。辛追夫人能在此沉睡多久,唯有时间能够证明。(文 述 黎 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