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原名《周书》,晋代始称此名,《隋书8226;经籍志》又误题为《汲冢周书》(实际并非汲冢所出),相传乃孔子所删百篇之馀,故不入六经。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与《尚书》相类,是一部周时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今本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叙事上起周文、武王,下至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内容庞杂,体例不一,性质各异,如前三篇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五篇和第十一篇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六至十篇等均类兵家言;而自第十一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王)某祀(或某月)”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第三十至五十篇,主要记伐商前后事。第五十一、五十二篇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等等。其中不少事实,可以和《史记》、《礼记》、《周礼》等典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如《克殷》篇所载周武王待首于太白事及《度邑》、《作雒》篇所载周公营建洛邑事等,皆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史料。然此书文字多误脱,还间杂有后人羼补、更动之作,尤须注意。 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其书迄清代一直不甚为人所重,清人注者数家,以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流传最广,另有潘振《周书解义》、陈逢衡《周书补注》、唐大沛《逸周书分编句释》,及王念孙《读逸周书杂志》、俞樾《周书平议》、刘师培《周书补正》和陈汉章《周书后案》,均可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