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王蒙与铁凝:同样的名家出错,不同的事后反响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著名作家王蒙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签售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时,就前不久被读者挑出硬伤的事实致歉并做自我检讨(9月23日京华时报)。联想到日前另一著名作家铁凝题词中出错却死不吭声并由杂志社和著名作家贾平凹为之辩解一事(9月22日青年报),真让人感叹名家出错的两样风景。
    按说老作家王蒙出的错比女作家铁凝要严重得多,可由于当事人和帮闲者的不同态度,给公众的感觉正好相反。
    铁凝为《美文》杂志创刊15周年手写的题词,只是误把“风华正茂”的“茂”下部的“戊”写成了“戍”,多了一点,属于习惯性手误。要说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倒也未必,如果铁凝女士以“燕赵豪杰”之风爽快地说句道歉的话,我想谁也不会死揪着不放,毕竟人不是电脑,手书多一点少一点出个错字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铁凝女士是小说家,小说写得好才当得上中国作协主席的,大家肯定不会因为一字之错就认为她小说不好,也不会推而广之觉得她当作协主席不合格。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铁凝女士采取了驼鸟政策。公众反感的就是这个,不把草根阶层放在眼里,不把普通读者正确的批评当回事儿。也许铁凝女士忘记了其小说的绝大多数读者还是普罗大众,也许她以为错字风波只是三两天热闹过后就风平浪静了,可没料到公众反而不依不饶了,再加上“适时”发生的王蒙道歉事件,与这位老作家的高风亮节相比之下,铁凝就等于被逼到了角落里,显得更加被动。
    铁凝不说话,却有“明白人”出面辩解。杂志社编辑将多出的那一点归咎于印刷错误,可这明显糊弄人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说是“低估广大人民群众的智商”都不为过。更滑稽的是,刚刚当上陕西省作协主席的贾平凹也出面为之说项,说什么:书法和书写是有区别的,在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很正常,这不能算错别字。
    众所周知,贾平凹也算是文人书法家,拿书法理论唬人是意料中的事,可公众只知道书法应该高于书写(尽管书法家的书写也是书法),既然是书法就应该更守规范,至少不能出现错别字,错别字在书法中也是污点;如果说多一笔少一笔正常,那么“戊”“戍”“戌”何以区分呢,汉字里还有这三个字并存的必要了吗?因此,是错字就是错字,白纸黑字谁也抹杀不了,哪里用得着找那么高妙的理由?再说了,铁凝的错字,可是刊登在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读者的杂志封底的呀,贾平凹先生不是捧之为“书法”吗,若有学生以此临贴练习书法,您说合适吗?
    之所以出现截然相反的社会效果,并不是因为王蒙先生比铁凝女士年龄大,相反年轻漂亮一些的女士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照顾……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在于名人对公众的态度,是不是足够尊重(包括回应),是否有必要的低调。在这方面,王蒙先生自然更通这些人情世故,他爽快认错,别人就不好意思多追究什么了;而铁凝女士就吃亏了,她不应声,再加上相关杂志社尤其贾平凹不合时宜地出面强词夺理,就让人颇为反感。
    虽然古有“一字之师”的佳话,但普通读者未必有当著名作家“一字师”的虚荣与奢望,只不过就是简单地指出一些硬伤,希望王蒙先生和铁凝女士正视并作出回应而已,要说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恐怕都说不上。但这块试金石却试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也就理所当然地出现了两道不同的社会文化风景――这两样风景,不光对作家具有借鉴价值,对其他领域的社会名人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榜样”作用。
    作者:郑根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