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评:文艺作品“戏说经典”当慎之又慎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以司马懿为主角的电视剧《虎啸龙吟》最近惹出了一点舆论风波,起因是剧中有司马懿在两军阵前身着女装,表情夸张地朗诵《出师表》,把诸葛亮气到吐血的情节。这部电视剧曾以演员演技出色、道具制作考究而广受赞誉,然而因为这个情节,评价几乎急转直下,很多人表示难以接受编剧对《出师表》进行如此“轻佻”的处理。
    这个情节无疑是虚构的,用一个虚构的情节来塑造剧情冲突,这是很基本很正常的艺术手法。以历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戏说”的很多,甚至完全架空的也不少,所以“与史实不符”不算什么“罪名”,名著《三国演义》也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史实呢,但是为何这个虚构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呢?
    因为它触动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这些评价都远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出现,可见《出师表》和诸葛亮的地位根本不是罗贯中的小说所奠定的。武侯被敬仰和崇拜近两千年,并非因为他“多智近妖”的小说形象,而是他大公无私、鞠躬尽瘁、坚守道统并且用生命去践行的高尚精神。
    不要一提到“道统”,就认为是陈旧过时的东西。“道统”的反面,其实就是这几年广为讨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所谓“利益面前,良知多么脆弱”,读一读历史,中华文明曾多次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这个时候固然有很多人放弃抗争求苟活,但也总有一群人坚持气节,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来坚持“道统”不灭。他们的某些表现形式也许在我们后人看来是落后的“忠君思想”,但放诸历史环境之下,这种对“道统”的坚持代表了一种对自身文明的坚定信仰,正是这种信仰一直没有绝灭,中华文明之火才得以五千年绵延不绝。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出师表》短短627字,凝聚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内核:公而忘私,忠奸分明,为了理想不怕牺牲,抛开一切艰难险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这种精神内核一代代的传承,才有了《岳阳楼记》《满江红》《正气歌》《少年中国说》这样的经典传世,才有了前仆后继的众多仁人义士,在民族存亡之际认“死理”,出“死力”,以身殉道而在所不惜。这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由内心奉之为楷模的价值观,是我们现在一再强调的“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渊源。面对这样的经典,必须保持足够的敬意。
    不妨看一下“亚瑟王”,他和他的“圆桌骑士”代表的是西方传统的英勇、护弱、公正等等的“骑士精神”。不过,历史对这个人物的记载很模糊,如果严格从史学考证来说亚瑟王是“传说”还是史实尚存争议,但是这不妨碍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成为不列颠的精神图腾;那张著名的“圆桌”虽然已被碳元素测试确认为是千年以后所造,但不妨碍它所在的温彻斯特大教堂成为最著名的历史圣殿。对比之下,我们类似的文化遗产要多得多,而且都是有记载的真实存在,更应当好好珍惜。
    这次风波提醒我们,文艺创作上百花齐放并没有问题,但必须认识到,“价值多元化”并不是主流价值多元化,当文艺作品触及代表中华文明核心主流价值观的经典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同时,这样的争论也颇令人欣慰,因为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是出自内心在坚持《出师表》的崇高地位,这与曾经热衷标新立异、“反弹琵琶”的那段时间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这说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基础正变得越来越深厚,这对建设文化强国是很有利的条件。   李 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