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齐物论》与竹林玄学(7)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经济网综合 佚名 参加讨论
 这一宇宙观来自他对《易》的理解:“易,顺天地,序万物,方圆有正体,四时有常位,事业有所丽,鸟兽有所萃,故万物莫不一也。阴阳性生,性故有刚柔;刚柔情生,情故有爱恶。爱恶生得失,得失生悔吝,悔吝著而吉凶见。八卦居方以正性,蓍龟圆通以索情。情性交而利害出,故立仁义以定性,取蓍龟以制情。仁义有偶而祸福分,是故圣人以建天下之位,定尊卑之制,序阴阳之适,别刚柔之节。”(《通易论》)
    《庄》的世界是自然无心,《易》的宇宙则是有序有为,连乐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乐论》)《易》对阮籍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论乐上,甚至还流露在其解《庄》中:“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天地者有内,故万物生焉。……男女同位,山泽通气,风雷不相射,水火不相薄。天地合其德,日月顺其光,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入谓之幽,出谓之章,一气盛衰,变化而不伤。是以重阴雷电,非异出也;天地日月,非殊物也。故曰:自其异者视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则万物一体也。”(《达庄论》)《庄》、《易》在阮籍思想结构中,基本是平行的。“籍本有济世志”,《易》也许只是寄托着他空怀的社会理想,而《庄》则更能抚慰他的无奈与消沉。两者是穷达间的不同选项而已[8]。
    相应地看,嵇、阮的性格差异,也不是一个近哲理,一个似文人,而是在极其严酷的政治高压下,一个会伪装,一个却不肯伪装。“阮宗嗣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畔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与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自己所作的这个对比是能说明问题且于史有证的:“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阮籍传》),“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问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撼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帝既呢听信会,遂并害之”(《晋书·嵇康传》)。
    也许是为了保身,阮籍同其时司马氏权势集团的关系有时甚至更暧昧,为司马昭写的《劝进笺》便为后人所诟病[9]。但他的内心可能更痛苦,不仅是咏怀诗,还有动不动就吐血、恸哭的表现都能说明问题。嵇康也非完全不装,他的洒脱也有装的成分,他给儿子的《家诫》所订的规矩就与自己的行为大不一样。但他在需要政治表态时,既不能保持沉默,也不会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说假,这种装就非常不像了。按捺不住的时候,就会发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样的叛逆之音。所以他自然不得善终。
    在魏晋时代,是非不仅是一般利害得失的计较,而是生死存亡之争。庄周拒就楚相,可以嘻笑怒骂而无事。但嵇康要辞征召,就会忧愤深广,因为那可能就是致祸的根源。所以《齐物论》中那齐是非的主调,到了嵇、阮的手里,自然就有另一种风格的变奏。
    [参考文献]
    [1]袁宏:《名士传》,见《世说新语·文学》“袁伯彦作《名士传》成”条注。
    [2]冯友兰先生则把玄学分为二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又有前后二个阶段,阮、嵇代表第一阶段,而郭象代表第二阶段。见冯友兰《郭象〈庄子注〉的哲学体系》,《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