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班固 ●卷一 ○爵 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钩命决》曰:」天子,爵称也。「帝王之德有优劣,所以俱称天子者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里内也。《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以知帝亦称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中候》曰:「天子臣放勋。」《书。逸篇》曰:「厥兆天子爵。」何以「言皇」亦称天子也?以其言天覆地载俱王天下也。故《易》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何?质家者据天,故法三光;文家者据地,故法五行。《含文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此周制也。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其余人皆千乘,像雷震百里所润同。大国称侯,小者伯、子、男也。」《王制》曰:「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伯者百也。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差次功德,小者不满为附庸,附庸者,附大国以名通也。百里两爵、公侯共之,七十里一爵,五十里复两爵何?公者,加尊二王之后,侯者百里之正爵士,上有可次,下有可第,中央故无二。五十里有两爵者,所以加勉进人也。小国下爵,犹有尊卑,亦以劝人也。殷爵三等,谓公、侯、伯也,所以合子、男从伯者何?王者受命,改文从质,无虚退人之义,故上就伯也。《尚书》曰:「侯、甸、任、卫,作国伯。」谓殷也。《春秋传》曰:「合伯、子、男为一爵。」或曰:合从子,贵中也。以《春秋》名郑忽,忽者,郑伯也。此未逾年之君当称子,嫌为改赴。故名之也。地有三等不变,至爵独变者何?地比爵为质,故不变。为质故不变,王者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实。家所以令公居百里、侯居七十里何也?封贤极于百里。其政也,不可空退人,示优贤之意,欲褒尊而上之。何以知殷家侯人不过七十里者也?曰:士上有三等,有百里、有七十里,有五十里。其地半者其数倍,制地之理体也,多少不相配。 公、卿、大夫者,何谓也?内爵称也。曰公、卿、大夫何?爵者,尽也,各量其职尽其才也。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卿之为言章,善明理也;大夫之为言大,扶进人者也。故《传》曰:「进贤达能,谓之大夫也。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古今辩然否,谓之士。」《礼》曰:「四十强而士。」不言「爵为士」。至五十爵为大夫何。何以知士非爵?何以知卿为爵也。以大夫知卿亦爵也。何以知公为爵也?《春秋传》曰:「诸侯四佾,诸公六佾。」合而言之,以是知公卿为爵。内爵所以三等何?亦法三光也。所以不变质文何?内者为本,故不改内也。诸侯所以无公爵者,下天子也。故《王制》曰:「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此谓诸侯臣也。大夫但有上、下何?明卑者多也。爵皆一字也,大夫独两字何?《春秋传》曰:「大夫无遂事。」以为大夫,职在之适四方,受君之法,施之于民,故独两字下之。或曰大夫,爵之下者也。称大夫,明从大夫以上受下施,皆大自着也。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礼经》曰:「士见大夫。」诸侯之士。《王制》曰:「王者八十一元士。」天子爵连言天子,诸侯爵不连言王侯何?即言王侯,以王者同称,为衰弱人替差生篡弒,犹不能为天子也,故连言天子也。或曰:王者天爵,王者不能生诸侯,故不言王侯;诸侯人事自着,故不着也。王者太子亦称士何?举从下升,以为人无生得贵者,莫不由士起,是以舜时称为天子,必先试于士礼。《士冠经》曰:「天子之元子士也。」 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夫尊于朝,妻荣于室,随夫之行,故《礼。郊特牲》曰:「妇人无爵,坐以夫之齿。」《礼》曰:「生无爵,死无谥。」《春秋》录夫人皆有谥,夫人何以知非爵也?《论语》曰:「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国人称之曰君夫人。」即令是爵,君称之与国人称之不当异也。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一夫一妇成一室。明君人者,不当使男女有过,时无匹偶也。《论语》曰:「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爵人于朝者,示不私人以官,与众共之义也。封诸侯于庙者,示不自专也,明法度,皆祖之制也,举事必告焉。《王制》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也。」《诗》云:「王命卿士,南仲太祖。」《礼。祭统》曰:「古者明君爵有德,必于太祖。君降立于阼阶南面向,所命北向,央由君右执策命之。」 大夫功成未封而死,不得追爵赐之者,以其未当股肱也。《春秋谷梁传》曰:「追锡死者,非礼也。」《王制》曰:「葬从死者,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葬从死者何?子无爵父之义也。《礼。中庸》记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子为大夫,父为士,祭以大夫葬以士也。」 父在称世子何?系于君也。父没称子某者何?屈于尸柩也。既葬称小子者,即尊之渐也。逾年称公者,缘民之心不可一日无君也。缘终始之义,一年不可有二君也。故逾年即位,所以系民臣之心也。然后爵者,缘孝子之心未忍安吉。故《春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薨于小寝。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韩诗内传》曰:「诸侯世子三年丧毕,上受爵命于天子。」所以名之为世子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何以知天子子亦称世子也?《春秋传》曰:「公会世子于首止。」或曰:天子之子称太子。《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也。」或曰:「诸侯之称代子。」则传曰:晋有太子申生,郑有太子华齐。有太子光。由是观之,周制太子代子亦不定也。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代子。后代咸因之。世子三年丧毕,必上受爵命于天子何?明爵土者天子之有也,臣无自爵之义。童子当受父爵命,使大夫就其国命之,明王者不与童子为礼也。以《春秋》鲁成公幼少,与诸侯会,公不见之,《经》不以为鲁耻,明不与童子为礼也。世子上受爵命,衣士服何?谦不敢自专也。故《诗》曰:「□□有□。」世子始行也。 天子大敛之后称王者,明士不可一日无君也。故《尚书》曰:「王麻冕黼裳。」此敛之后也。何以知王从死后加王也?以尚书言迎子刘。不言迎王。王者既殡而即继体之位何?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先君不可得见则后君继体矣。《尚书》曰:「再拜兴对,乃受铜。」明为继体君也。缘始终之义,一年不可有二君也。故《尚书》曰:「王释冕丧服。」吉冕受铜称王,以接诸侯,明己继体为君也。释冕藏铜,反丧,明未称王以统事也。不旷年无君,故逾年乃即位改元,名元年,年以纪事,君名其事矣,而未发号令也。何以言逾年即位谓改元位?《春秋传》曰:「以诸侯逾年即位,亦知,天子逾年即位也。」《春秋》曰:「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改元位也。王者改元年,即事天地;诸侯改元,即事社稷。《王制》曰:「夫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传》曰「天子三年然后称王」者,谓称王统事发号令也。《尚书》曰「高宗谅阴三年」是也。《论语》曰:「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当也,故三年除丧,乃即位统事。即位践阼为主,南面朝臣下称王,以发号令也。故天子、诸侯凡三年即位,终始之义乃备,所以谅阴三年,卒孝子之道。故《论语》曰:「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听于冢宰三年。」所以听于冢宰三年者何?以为冢宰职在制国之用,是以由之也,故《王制》曰:「大冢宰制国用。」所以名之为冢宰何?冢者,大也;宰者,制也;大制事也。故《王度记》曰:「天子冢宰一人,爵禄如天子之大夫。」或曰冢宰视卿,《周官》所云也。 ○号 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礼记。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在称王。」帝者天号,王者五行之称也。皇者何谓也?亦号也。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之总,美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烦一夫、扰一士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夫匹妇故为皇。故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岩居穴处,衣皮毛,饮泉液,吮露英,虚无寥廓,与天地通灵也。号言为帝者何?帝者,谛也,像可承也;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伯骛。」 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得号天下至尊言称,以号令臣下也。故《尚书》曰:「『谘四岳』,曰:」裕汝众『。「或有一人。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巳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或称朕何?亦王者之谦也。朕,我也。或称予者,予亦我也。不以尊称自也,但自我皆谦。 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故《孝经》曰:「君子之教以孝也,下言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何以言知其通称也,以天子至于民。故《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论语》云:「君子哉若人。」此谓弟子。弟子者,民也。 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言去言去,起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谓之祝融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 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尧舜、氏作。」《书》曰:「帝尧、帝舜。」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姓,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谓之颛顼何?颛者,专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谓之颛顼也。谓之帝喾者何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谓之尧者何?尧犹□□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谓之舜者何?舜犹舛舛也,言能推信尧道而行之。 三王者,何谓也?夏、殷、周也。故《礼。士冠经》曰:「周弁、殷鼾、夏收,三王共皮弁也。」所以有夏殷周号何,以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以表功自克,明易姓为子孙制也。夏、殷、周者,有天下之大号也。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子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着已之功业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命巳着,欲显扬巳于天下也。己复袭先王之号与继体守文之君,无以异也,不显不明,非天意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着已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所以预自表克于前也。 帝王者居天下之尊号也。所以差优号令臣下。谥者行之迹也。所以别于后代。着善恶。重无穷,无自推观施后世皆以劝善着戒恶。明不勉也,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夏者,大也,明当守持大道。殷者,中也,明当为中和之道也。闻也,见也,谓当道着见中和之为也。周者,至也,密也,道德周密,无所不至也。何以知即政立号也?《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改号为周,易邑为京也。《春秋传》曰:「王者受命而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自称也。」五帝无有天下之号何?五帝德大能禅,以民为子,成于天下,无为立号也。或曰:唐、虞皆号也。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德至大之貌也。虞者,乐也,言天下有道,人皆乐也。故《论语》曰:「唐、虞之际。」帝喾有天下,号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号曰自然者,独宏大道德也。高阳者,阳犹明也,道德高明也。高辛者,道德大信也。 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大彭氏、豕韦氏,霸于殷者也;齐桓、晋文,霸于周者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非明王之张法。霸犹迫也,把也,迫胁诸侯,把持其政。《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春秋》曰:「公朝于王所。」于是时晋文之霸。《尚书》曰:「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知秦穆之霸也。楚胜郑而不告,从而攻之,又令还师,而佚晋寇。围宋,宋因而与之平,引师而去。知楚庄之霸也。蔡侯无罪而拘于楚,吴有忧中国心,兴师伐楚,诸侯莫敢不至。知吴之霸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宋襄伐齐,乱齐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烈。《春秋传》曰:「虽文王之战不是过。」知其霸也。 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王者臣子独不得襄其君谓之为帝何?以为诸侯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或称公而尊,或称伯、子、男而卑。为交接之时,不私其臣子之义,心俱欲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称其君为公也。帝、王异时,无会同之义,故无为同也。何以诸侯德公齐侯桓公。《尚书》曰:「公曰:」嗟。『「秦伯也。《诗》云:」覃公惟私。「覃子也。《春秋》曰:」葬皆缪公「,许男也。《礼。大射经》曰:」则择获。「大射者,诸侯之礼也,伯、子、男皆在也。 ○谥 谥者何也?谥之为言引也,引烈行之迹也。所以进劝成德,使上务节也。故《礼。特牲》曰:「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此言生有爵,死当有谥也。死乃谥之何?言人行终始不能若一,故据其终始,后可知也。士冠经曰:「死而谥之。今也所以临葬而谥之何?因众会,欲显扬之也。故《春秋》曰:」公之丧自干侯。「昭公死于晋干侯之地,数月归,至急,当未有谥也。《春秋》曰:」丁巳葬,戊午日下侧,乃克葬。「明祖载而有谥也。 黄帝,先黄后帝何?古者顺死生之称。各持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世不易。名黄自然也,后世虽圣,莫能与同也。后世得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立制作之时,故不得复黄也。谥,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谥;质者,以两言为谥。故尚书曰:高宗殷宗也。汤死后称成汤,以两言为谥也。号无质文、谥有质文何?号者,始也,为本,故不可变也。周巳后用意,尤文以为本。生时号令善,故有善谥,故舍文武王也。合言之,则上其谥,明别善恶,所以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也。 帝者,天号也,以为尧犹谥,顾上世质直,死后以其名为号耳。所以谥之为尧何?为谥有七十二品。《礼。记谥法》曰:「翼善传圣谥曰尧,仁圣盛明谥曰舜,慈惠爱民谥曰文,强理直谥曰武。」 天子崩,臣下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大其君,掩恶扬善者也。故之南郊,明不得欺天也。故《曾子问》:「孔子曰:天子崩,臣下之南郊,告谥之。」 诸侯薨,世子赴告天子,天子遣大夫会其葬而谥之何?幼不诔长,贱不诔贵,诸侯相诔,非礼也。臣当受谥于君也。 卿大夫老归死有谥何?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卿大夫归,无过,犹有禄位,故有谥也。 夫人无谥者何?无爵故无谥。或曰:夫人有谥。夫人一国之母,修闺门之内,群下亦化之,故设谥以彰其善恶。《春秋传》曰:「葬宗恭姬。」《传》曰:「称谥何?贤也。」《传》曰:「哀姜者何?庄公夫人也。」卿大夫妻无谥何?贱也。八妾所以无谥何?卑贱无所能务,犹士卑小,不得有谥也。太子夫人无谥何?本妇人随夫,太子无谥,其夫人不得有谥也。天子太子元士也。士无谥,知太子亦无谥也。附庸所以无谥何?卑小无爵也。《王制》曰:「爵禄凡五等。」附庸本非爵也。 后夫人于何所谥之?以为于朝廷。朝廷本所以治政之处,臣子共审谥,白之于君,然后加之。妇人大夫,故但白君而已。何以知不之南郊也?妇人本无外事,何为于郊也?《礼。曾子问》曰:「唯天子称天以诛之。」唯者,独也,明天子独于南郊耳。 显号谥何法?法曰未出而明。已入有余光也。 ●卷二 ○五祀 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何以知五祀谓门、户、井、灶、中□也?《月令》曰:「其祀户。」又曰:「其祀灶。」「其祀中□。」「其祀门。」「其祀井。」 独大夫已上得祭之何?士者,位卑禄薄,但祭其先祖耳。《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祖。」《曲礼》曰:「天地四时山川五祀,岁遍;诸侯方祀,山川五祀,岁遍;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非所当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祭五祀所以岁一遍何?顺五行也。故春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亦春万物始触户而出也。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秋祭门。门以闭藏自固也,秋亦万物成熟,内备自守也。冬祭井。井者,水之生藏任地中,冬亦水王,万物伏藏。六月祭中□。中□者,像土在中央也,六月亦土王也。故《月令》春言「其祀户,祭先脾」,夏言「其祀灶,祭先肺」,秋言「其祀门,祭先肝」,冬言「其祀井,祭先肾」,中央言「其祀中□,祭先心。」春祀户,祭所以时先脾者何?脾者,土也,春木王煞土,故以所胜祭之也;是冬肾,六月心,非所胜也,以祭何?以为土位在中央,至尊,故祭以心。心者,藏之尊者。水最卑,不得食其所胜。 祭五祀,天子、诸侯以牛,卿、大夫以羊,因四时祭牲也。一说:户以羊,灶以鸡,中□以豚,门以犬,井以豕。或曰:中□用牛,余不得用豚,井以鱼。 ○社稷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尚书曰:乃社于新邑孝经曰。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稷者,得阴阳中和之气,而用尤多,故为长也。 岁再祭何?春求谷之义也。故《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援神契》曰:」仲春获禾,报社祭稷。「 以三牲何?重功故也。《尚书》曰:「乃社于新邑,羊一、牛一、豕一。」《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宗庙俱大牢,社稷独少牢何?宗庙大牢,所以广孝道也。社稷为报功,诸侯一国,所报者少故也。 王者、诸侯俱两社何?俱有土之君,《礼记。三正记》曰:「王者二社,为天下立礼曰太社,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立社曰侯社。太社为天下报功,王社为京师报功,太社尊于王社。土地□故两报之。 王者、诸侯必有诫社何?示有存亡也。明为善者得之,恶者失之。故《春秋公羊传》曰:「亡国之社,奄其上,柴其下。」《郊特牲》曰:「丧国之社,屋之。」自言与天地绝也。在门东,明自下之无事处也。或曰:皆当着明诫,当近君,置宗庙之墙南。《礼》曰:「亡国之社稷,必以为宗庙之屏。」示贱之也。 社稷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何?尊而亲之,与先祖同也。不置中门内何?敬之,示不亵渎也。《论语》曰:「譬诸宫墙,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祭义》曰:「右社稷,左宗庙。」 大夫有民,其有社稷者,亦为报功也。《礼。祭法》曰:「大夫成群立社,曰置在。」《月令》曰:「择元日,命人社。」《论语》曰:「季路使子羔为费宰,曰:」有民人马,有社稷焉。『「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别于众土也。为社立祀,始谓之稷,语亦自变,有内外。或曰:至社稷,不以稷为社,故不变其名事,自可知也。不正月祭稷何?礼不常存,养人为用,故立其神。 社无屋何?达天地气。故《郊特牲》曰:「太社稷,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社稷所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人望见师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社而树之,各以土地所生。」《尚书》亡篇曰:「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 王者自亲祭社稷何?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 其坛大何?如《春秋文义》曰:「天子之社稷广五丈,诸侯半之。」其色如何?《春秋传》曰:「天子有太社焉,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冒以黄土。故将封东方诸侯,青土,苴以白茅。谨敬洁清也。」 祭社有乐,《乐记》曰:「乐之施于金石丝竹,越于声音,用之于宗庙社稷。」 《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闻天子崩,如之何?孔子曰:废。」臣子哀痛之,不敢终于礼也。 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王者所以盛礼乐何?节文之喜怒。乐以象天,礼以法地。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以荡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故《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子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干戚习俯仰屈信,容貌得齐焉;其辍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焉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钺,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闻角声,莫不恻隐而慈者;闻征声,莫不喜养好施者;闻□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闻羽声,莫不深思而远虑者;闻宫声,莫不温润而宽和者也。 礼所揖让何?所以尊人自损也,不争。《论语》曰:「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谦谦君子,利涉大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屈己敬人,君子之心。故孔子曰:「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夫礼者,阴阳之际也,百事之会也,所以尊天地,傧鬼神,序上下,正人道也。 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书》曰:「前歌后舞,假于上下。」礼贵忠何?礼者,盛不足节有余,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相悬也。乐尚雅?雅者,古正也,所以远郑声也。孔子曰:「郑声淫何?郑国土地民人,山居谷浴,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怿,故邪僻声,皆淫色之声也。」 太平乃制礼作乐何?夫礼乐,所以防奢淫。天下人民饥寒,何乐之乎!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乐言作、礼言制何?乐者,阳也,阳倡始,故言作;礼者,阴也,阴制度于阳,故言制。乐象阳,礼法阴也。 王者始起,何用正民?以为且用先王之礼乐,天下太平,乃更制作焉。《书》曰:「肇修殷殷礼,祀新邑。」此言太平去殷礼。《春秋传》曰:「昌何为不修乎近而修乎远,同己也,可因先以太平也。」必复更制者,示不袭也,又天下乐之者。乐者所以象德表功殊名。《礼记》曰:「黄帝乐曰《咸池》,颛顼乐曰《六茎》,帝喾乐曰《五英》,尧乐曰《大章》,舜乐曰《箫韶》,禹乐曰《大夏》,汤乐曰《大护》。周乐曰《大武象》,周公之乐曰《酌》,合曰《大武》。」黄帝曰《咸池》者,言大施天下之道而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咸蒙德施也;颛顼曰《六茎》者,言和律历以调阴阳,茎者着万物也;帝喾曰《五英》者,言能调和五声以养万物,调其英华也;尧曰《大章》,大明天地人之道也;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禹曰《大夏》者,言禹能顺二圣之道而行之,故曰《大夏》也;汤曰《大护》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周公曰《酌合》者,言周公辅成王,能斟酌文武之道而成之也;武王曰《象》者,像太平而作乐,示已太平也;合曰《大武》者,天下始乐周之征伐行武,故诗人歌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当此之时,天下乐文王之怒,以定天下,故乐其武也。周室中制《象汤》乐何?殷纣为恶日久,其恶最甚,斫涉刳胎,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故中作所以节喜盛。 天子八佾,诸侯四佾,所以别尊卑。乐者阳也,故以阴数。法八风、六律、四时也。八风、六律者,天气也,助天地成万物者也,亦犹乐,所以顺气,变化万民,成其性命也。故《春秋公羊传》曰:「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诗》曰:「大夫士,琴瑟御。」八佾者何谓也,佾者列也,以八人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诸公谓三公、二王后。大夫士,北面之臣,非专事子民者也,故但琴瑟而已。 王者有六乐者,贵公美德也。所以作供养。倾先王之乐,明有法,示亡其本。兴己所以自作乐,明作己也。 乐所以作四夷之乐何?德广及之也。《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奏鼓简简,□我烈祖。「《乐元语》曰:」受命而六乐。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与其所自作,明有制;兴四夷之乐,明德广及之也。故南夷之乐曰《兜》,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昧》,东夷之乐曰《离》。合欢之乐人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右,先王所以得之,顺命重始也。 此言以人得之,先以文,谓持羽毛人舞也;以武得之,先以武,谓持干戚人舞也。《乐元语》曰:「东夷之乐持矛舞,助时生也;南夷之乐持羽舞,助时养也;西夷之乐持战舞,助时煞也。」北夷之乐持干舞助时藏也,谁制夷狄之乐?以为先圣王也。先王惟行道德,和调阴阳,覆被夷狄,故夷狄安乐,来朝中国,于是作乐乐之。《南》之为言任也,任养万物;《味》之为言昧也,昧者,万物老衰,禁者万物禁藏,侏离者万物微离地而生。 一说东方持矛,南方歌,西方戚,北方击金。夷狄质,不如中国中国文章,但随物名之耳,故百王不易戚二者制夷狄乐。不制夷狄礼何?以为礼者,身当履而行之,夷狄之人不能行礼;乐者,圣人作为以乐之耳,故有夷狄乐也。殊为舞者?以为使中国人。何以言之?夷狄之人礼不备,恐有过误也。作之门外者何?夷在外,故就之也。夷狄无礼义,故不在内。《明堂记》曰:「九夷之国,在东门之外。」所以知不在门内也。《明堂记》曰:「禹纳蛮夷之乐于太庙。」言纳,明有入也。 曰四夷之乐者何谓也?以为四夷外无礼义之国,数夷狄者从东,故举本以为之总名也。言夷狄者,举终始也;言蛮,举远也;言貉,举恶也。则别之,东方为九夷,南方为八蛮,西方为六戎,北方为五狄。故《曾子问》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百姓之难至者也。」 何以知夷在东方?《礼。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又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东所以九何?盖来者过九之为言究也,德遍究,故应德而来亦九也,非故为之,道自然也。何以名为夷蛮?曰:圣人本不治外国,非为制名也,因其国名而言之耳。一说曰:名其短而为之制名也。夷者,聚狄无礼义。东方者,少阳易化,故取名也。北方太阴鄙却,故少蛮□难化,执心违邪。戎者,强恶也。狄者,易也,辟易无别也。 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君子上德而下功。《郊特牲》曰:「歌者在上。」《论语》曰:「季氏八佾舞于庭。」《书》曰:「下管□召鼓,笙镛以间。」 降神之乐在上何?为鬼神举。故《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何以用鸣球、搏拊者何?鬼神清虚,贵净贱铿锵也。故《尚书大传》曰:「搏拊鼓,装以秉。琴瑟,练丝朱弦。」鸣者,贵玉声也。 王者食所以有乐何?乐食天下之太平、富积之饶也,明天子至尊,非功不食,非德不饱,故《传》曰:「天子食时举乐。」王者所以日食者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四方不平,四时不顺,有彻乐之法焉,所以明至尊着法戒也。王平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脯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论语》曰:「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诸侯三饭,卿大夫再饭,尊卑之差也。《弟子职》曰:「暮食士偃礼。」士也;食力无数,庶人职在耕桑,戮力劳役,饭即食,饱即作,故无数。 礼乐者,何谓也?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声者,何谓。声鸣也,闻其声即知其所生;音者,饮也,言其刚柔清浊和而相饮也。《尚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五声者,何谓也?宫、商、角、征、羽,土谓宫,金谓商,木谓角,火谓征,水谓羽。月令曰:盛德在木,其音角,又曰:盛德在火,其音征,盛德在金其音商,盛德在水,其音羽。所以名之为角者,跃也,阳气动跃;征者,止也,阳气止;商者,张也,阴气开张,阳气始降也;羽者,纡也,阴气在上,阳气在下;宫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时者也。 八音者,何谓也?《乐记》曰:「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此谓八音也。法《易》八卦也,万物之数也;八音,万物之声也。所以用八音何?天子承继万物,当知其数。既得其数,当知其声,即思其形。如此□□飞蠕动,无不乐其音者,至德之道也。天子乐之,故乐用八音。《乐记》曰:「埙,坎音也;管,艮音也;鼓,震音也;弦,离音也;钟,兑音也;祝□,干音也。」埙在十一月,埙之为言勋也,阳气于黄泉之下,勋蒸而萌;匏之言施也,在十二月,万物始施而劳。笙者,太蔟之气,像万物之生,故曰笙。有七正之节焉,有六合之和焉,天下乐之,故谓之笙。鼓,震音烦气也。万物愤懑震动而出,雷以动之,温以暖之,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奋至德之声,感和平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神明报应,天地佑之,其本乃在万物之始耶,故谓之鼓也。□召者,震之气也,上应卯星以通王道,故谓之□召也。箫者,中之气,万物生于无声,见于无形,﹃也,箫也,故谓之箫。箫者以禄为本,言承天继物为民,本人力加,地道化,然后万物戮也,故谓之箫也。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忽宫商角则宜。君父有节,臣子有义,然后四时和,四时和然后万物生,故谓之瑟也。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磬者,夷则之气也,像万物之盛也,其气磬,故曰磬,有贵贱焉,有亲□束焉,有长幼焉,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以有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让幼,所以明有年也;宗庙之礼,亲不让□束,所以有亲也。此三者行然后王道得,王道得然后万物成,天下乐用磬也。钟之为言动也,阴气用事,万物动成,钟为气,用金声也。□者,时之气声也,节度之所生也。君臣有节度则万物昌,无节度则万物亡,亡与昌正相迫,故谓之□。□□者,终始之声,万物之所生也。阴阳顺而复,故曰□;承顺天地,序迎万物,天下乐之,故乐用□。□,始也;□,终也。一说笙、□、鼓、箫、瑟、埙、钟、磬也。如其次,笙在北方,□在东北方,鼓在东方,琴在南方,埙在西南方,钟在西方,磬在北方。 声五音八何?声为本,出于五行;音为末,像八风,故《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知音而乐之谓之乐也。」 问曰:「异说并行,则弟子疑焉。」孔子有言:「吾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志之,知之次也。」「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天之将丧斯文也,乐亦在其中矣。」圣人之道,犹有文质,所以拟其说、述所闻者,亦各传其所受而已。 ●卷三 ○封公侯 王者所以立三公、九卿何?曰:天虽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虽至灵,必有山川之化;圣人虽有万人之德,必须俊贤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顺天成其道。司马主兵,司徒主人,司空主地。王者受命为天、地、人之职,故分职以置三公,各主其一,以效其功。一公置三卿,故九卿也。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师。故一公三卿佐之,一卿三大夫佐之,一大夫三元士佐之。天有三光然后而能遍照,各自有三法,物成于三:有始、有中、有终,明天道而终之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十官,下应十二子。《别名记》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马顺天。天者施生,所以主兵何?兵者,为诸除害也,所以全其生、卫其养也,故兵称天。寇贼猛兽,皆为除害者所主也。《论语》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司马主兵,言马者,马阳物,干之所为,行兵用焉,不以伤害为度,故言马也;司徒主人,不言徒人者,徒众也,重民;司空主土,不言土言空者,空尚主之,何况于实?以微见着。 王者主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足以教道,照幽隐,必复封诸侯何?重民之至也。善恶比而易故知,择贤而封之,使治其民,以着其德,极其才。上以尊天子,备蕃辅,下以子养百姓,施行其道,开贤者之路,谦不自专,故列土封贤,因而象之,像贤重民也。 州伯何谓也?伯,长也,选择贤良,使长一州,故谓之伯也。《王制》曰:「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率;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唐虞谓之牧何?尚质,使大夫往来牧诸侯,故谓之牧。旁立三人,凡十二人。《尚书》曰:「咨十有二牧。」何知尧时十有二州也?以《禹贡》言九州岛也。 王者所以有二伯者,分职而授政,欲其亟成也。《王制》曰:「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曰二伯。《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茇。」《春秋公羊传》曰:「自陕已东,周公主之,自陕已西,邵公主之。」不分南北何?东方被圣人化日少,西方被圣人化日久,故分东西,使圣人主其难者,贤者主其易者,乃俱到太平也。又欲令同有阴阳寒暑之节,共法度也。所分陕者,是国中也,若言面,八百四十国矣。 诸侯有三卿者,分三事也。五大夫者,下天子。《王制》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大夫悉同。《礼。王度记》曰:」子、男三卿,一卿命于天子。「 诸侯封不过百里,像雷震百里,所润雨同也。雷者,阴中之阳也,诸侯象也。诸侯比王者为阴,南面赏罚为阳,法雷也。七十里、五十里,差德功也。故《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岛,州方千里,建百里之国二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田。」天子所治方千里,此平土三千,并数邑居山川至五十里,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与百姓共之,不使一国独专也。山木之饶,水泉之利,千里相通,所均有无,赡其不足。制土三等何?因土地有高、下、中。 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人之急也。故列土为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易》曰:「利建侯。」此言因所利故立之。《乐记》曰:「武王克殷反商,下车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殷人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天下太平乃封亲属者,示不私也。即不私封之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海内之众已尽得使之,不忍使亲属无短足之居,一人使封之,亲亲之义也。以《尚书》封康叔据平安也。王者始起封诸父、昆弟,与己共财之义,故可与共土也。一说诸父不得封诸侯二十国,厚有功象贤以为民也,贤者子孙类多贤。又卿不世位,为其不子爱百姓,各加一功,以虞乐其身也。受命不封子者,父子手足,无分离异财之义。至昆弟皮体有分别,故封之也。以舜封弟像有比之野也。 封诸侯以夏何?阳气盛养,故封诸侯,盛养贤也。封立人君,阳德之盛者。《月令》曰:「孟夏之月行赏,封诸侯,庆赐,无不欣悦。」 何以言诸侯继世以立?诸侯,像贤也。大夫不世位何?股肱之臣,任事者也,为其专权擅势,倾覆国家。又曰孙苟中,庸不任辅政,妨塞贤,故不世世。故《春秋公羊传》曰:「讥世世,非礼也。」诸侯世位,大夫不世,安法?所以诸侯南面之君,体阳而行,阳道不绝;大夫人臣,北面,体阴而行,阴道绝。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此阳不绝、阴有绝之效也。 国在立太子者,防篡煞,压臣子之乱也。《春秋》之弒太子,罪与弒君同。《春秋》曰:「弒其君之子奚齐。」明与弒君同也。君薨,适夫人无子,有育遗腹,必待其产立之何?专适重正也。《曾子问》曰:「立适以长不以贤何?以言为贤不肖,不可知也。」《尚书》曰:「惟帝其难之。」立子以贵不以长,防爱憎也。《春秋传》曰:「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 始封诸侯无子死,不得与兄弟何?古者象贤也,弟非贤者子孙。《春秋传》曰:「善善及子孙。」不言及昆弟,昆弟尊同,无相承养之义,以闵公不继庄公也,昆弟不相继。至继体诸侯无子,得及亲属者,以其俱贤者子孙也。重其先祖之功,故得及之。 《礼服传》曰:「大宗不可绝。同宗则可以为后、为人作子何?明小宗可以绝,大宗不可绝。故舍己之父,往为后于大宗,所以尊祖,重不绝大宗也。」《春秋传》曰:「为人后者,为人子者。」 继世诸侯无子又无弟,但有诸父庶兄当谁庶与兄推亲之序也。王者受命而作,兴灭国、继绝世何?为先王无道,妄煞无辜,及嗣子幼弱,为强臣所夺,子孙皆无罪囚而绝,重其先人之功,故复立之。《论语》曰:「兴灭国,继绝世。」诛君之子不立者,义无所继也。诸侯世位,像贤也,今亲被诛绝也。《春秋传》曰:「诛君之子立。」君见弒其子得立何?所以尊君、防篡弒。《春秋继经》曰:「齐无知杀其君,贵妾子公子纠当立也。」 大夫功成,未封,子得封者,善善及子孙也。《春秋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地也。」 周公不之鲁何?为周公继武王之业也。《春秋传》曰:「周公曷为不之鲁?欲天下一于周也。」《诗》云:「王(指周成王)曰叔父(指周公),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周公身薨,天为之变,成王以天子礼葬之,命鲁郊,以明至孝,天所兴也。 ○京师 王者必即土中者何?所以均教道,平往来,使善易以闻,为恶易以闻,明当惧慎,损于善恶。《尚书》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圣人承天而制作。尚书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 周家始封于何?后稷封于邰,公刘去邰之□。《诗》云:「即有台家室。」又曰:「笃公刘于□斯观。」周家五迁,其意一也,皆欲成其道也。时宁先皇者,不以诸侯移,必先请从然后行。 京师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故以大众言之,明诸侯,法日月之径千里。《春秋传》曰:「京曰天子之居也。」《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 或曰: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师。《尚书》曰:「率割夏邑。」谓桀也。「在商邑。」谓殷也。 《王制》曰:「天子三公之田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士视附庸。」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上大夫禄,君十卿禄。天子之县,内有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一,五十里之国六十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禄士,以为闲田。 诸侯入为公卿大夫,得食两家菜不?日有能然后居其位,德加于人然后食其禄,所以尊贤重有德也。今以盛德人辅佐,两食之何?故《王制》曰:「天子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天子太子食菜者,储君嗣主也,当有土以尊之也。太子食百里,与诸侯封同,故《礼》曰:「公士大夫子子也。」无爵而在大夫上,故知百里也。 公卿大夫皆食菜者,示与民同有无也。 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谓其位卑。卑者亲视事,故自周于一行,尊于天也。《尚书》:「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淮也,阴化沾濡任生木。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在中央者,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何知东方生?《乐记》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地,土别名也,比于五行最尊,故不自居部职也。《元命苞》曰:「土之为位而道在,故大不预化,人主不任部职。」 五行之性或上或下何?火者,阳也,尊,故上;水者,阴也,卑,故下;水者,少阳;金者,少阴,有中和之性,故可曲可直,从革;土者最大,苞含物,将生者出者,将归者,不嫌清浊为万物。《尚书》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所以二阳三阴何?土尊,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水味所以咸何?是其性也。所以北方咸者,万物咸与,所以坚之也,犹五味得咸乃坚也。木味所以酸何?东方,万物之生也,酸者以达生也,犹五味得酸乃达也。火味所以苦何?南方主长养,苦者所以长养也,犹五味须苦可以养也。金味所以辛何?西方煞伤成物,辛所以煞伤之也,犹五味得辛乃委煞也。土味所以甘何?中央者,中和也,故甘,犹五味以甘为主也。《尚书》曰:「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北方其臭朽者何?,北方水,万物所幽藏也,又水者受垢浊,故臭腐朽也。东方者木也,万物新出地中,故其臭膻。南方者水也,盛阳承动,故其臭焦。西方者金也,万物成熟,始复诺,故其臭腥。中央土也,主养,故其臭香也。《月令》曰:「东方其臭膻,南方其臭焦,中央其臭香,西方其臭腥,北方其臭朽。」所以名之为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南方者,任养之方,万物怀任也。西方者,迁方也,万物迁落也。北方者,伏方也,万物伏藏也。 少阳见寅,寅者,演也,律中大蔟,律之言率,所以率气令生也;卯者,茂也,律中夹钟;衰于辰,辰震也,律中姑洗。其日甲乙者,万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时为春,春之为言蠢蠢动也。位在东方。其色青。其音角,角者,气动耀也。其帝太□,□者,大起万物扰也。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 阴中阳故,太阳见于巳,巳者物必起,律中仲吕;壮盛于午,午物满长,律中蕤宾;衰于未,未味也,律中林钟。其日丙丁者,其物炳明丁者,强也。时为夏,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音征,征,止也,阳度极也。其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 故少阴见于申,申者,身也,律中夷则;壮于酉,酉者,老物收敛,律中南吕;衰于戌,戌者,灭也,律中无射,无射者,无声也。其日庚辛,庚者,物更也;辛者,阴始成。时为秋,秋之为言愁亡也。其位西方。其色白。其音商,商者,强也。其神少□,少□者,少敛也。其神蓐收,蓐收者,缩也。其精白虎,虎之为言搏讨也。 故太阴见于亥,亥者,仰也,律中应钟;壮于子,于子者,孳也,律中黄钟;衰于丑,丑者,纽也,律中大吕。其日壬癸,壬者,阴始任;癸者,揆揆度。可揆度也。时为冬,冬之为言终也。其位在北方。其音羽,羽之为言舒,言万物始孳。其帝颛顼,颛顼者,寒缩也。其神玄冥,玄冥者,入冥也。其精玄武,掩起离体泉,龟蛟珠蛤。 土为中宫。其日戊己,戊者,茂也;己抑屈起。其音宫,宫者,中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月令》云:十一月律谓之黄钟何?中和之色;钟者,动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十二月律之谓之大吕何?大,大也;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不许也。吕之为言拒者,旅抑拒难之也。 正月律谓之太蔟何?太,亦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 二月律谓之夹钟何?夹者,孚甲也,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 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 四月谓之仲吕何?言阳气极将,彼故复中难之也。 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六月谓之林钟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 七月谓之夷则何?夷,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 八月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故阴拒之也。 九月谓之无射何?射者,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当复随阴而起,无有终已也。 十月谓之应钟何?应者,应也;钟者,动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五行所以更王何?以其转相生,故有终始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以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休,王所胜老死、囚,故王者休。见王火相何?以知为臣,土所以死者,子为父报仇者也。五行之子慎之物归母,木王火相,金成,其火ㄡ金。金生水,水灭火,报其理;火生土,土则害水,莫能而御。 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火阳,君之象也;水阴,臣之义也。臣所以胜其君何?此谓无道之君也,故为众阴所害,犹纣王也。是使水得施行,金以盖之,土以应之,欲温则温,欲寒,亦何从得害火乎?曰:五行各自有阴阳,木生火所以还烧其母何?曰金胜木,火欲为木害金。金者,坚强难消,故母以逊体助火烧金,此自欲成子之义。又阳道不相离,故为两盛火死子乃继之。 木王所以七十二日何?土王四季,各十八日,合九十日为一时,王九十日。土所以王四季何?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水无土不高。土扶微助衰,历成其道,故五行更王,亦须土也。王四季,居中央不名时。五行何以知同时起?丑讫义相生。《传》曰:「五行并起赴,各以名别。」阳气阴煞,火中无生物,水中反有生物何?生者以内火,阴在内,故不生也。水、火独一种,金、木多品何?以为南北阴阳之极也,得其极故一也;东西非其极也,故非一也。 水、木可食,金、火、土不可食何?木者阳,阳者施生,故可食;火者,阴在内,金者阴啬吝,故不可食。 火、水所以杀人何?水盛气也,故入而杀人;火阴在内,故杀人壮于水也;金木微气,故不能自杀人也。火不可入其中者,阴在内也,入则杀人矣。水、土阳在内,故可入其中。金、木微气也,精密不可得入也。 水、火不可加人功为用,金、木加人功何?火者盛阳,水者盛阴者也。气盛不变,故不可加人功为人用。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也。 五行之性,火热水寒,有温水,无寒火何?明臣可为君,君不可更为臣。五行常在,火乍亡何?水太阴也,刑者故常在。金少阴,木少阳,微气无变,故亦常在火。太阳精微,人君之象。像尊常藏,犹天子居九重之内,臣下卫之也。藏于木者,依于仁也,木自主金,须人取之乃成,阴卑不能自成也。木所以浮,金所以沉何?子生于母之义。肝所以沉,肺所以浮何?有知者尊其母也。一说木畏金,金之妻庚,受庚之化,木者法其本,柔可曲直,故浮也,肝法其化,直,故沉。五行皆同义。 天子所以内明而外昧,人所以外明而内昧何?明天人欲相向而治也。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故木王即谓之春,金王即谓之秋,土尊不任职,君不居部,故时有四也。子不肯禅何法?法四时火不兴土而兴金也。父死子继何法?法木终火王也。兄死弟及何法?夏之承春也。善善及子孙何法?法春生待夏复长也。恶恶止其身何法?法秋煞不待冬也。主幼臣摄政何法?法土用事于季孟之间也。子之复雠,何法?法土胜水、水胜火也。子顺父、臣顺君、妻顺夫何法?法地顺天也。 男不离父母何法?法火不离木也。女离父母何法?法水流去金也。娶妻亲迎何法?法日入,阳下阴也。君让臣何法?法月三十日,名其功也。善称君、过称己何法?法阴阳共叙共生,阳名生,阴名煞。臣有功归于君何法?法归明于日也。臣法君何法?法金正木也。子谏父何法?法火揉直木也。臣谏君不从则去何法?法水润下、达于上也。君子远子近孙何法?法木远火近土也。亲属臣谏不相去何法?法水木枝叶不相离也。父为子隐何法?法木之藏火也。子为父隐何法?法水逃金也。君有众民何法?法天有众星也。王者赐先亲近、后疏远何法?法天雨,高者先得之也。□□□□□□□□□□□□□□□□□□□□□□□□□□□□ 长幼何法?法四时有孟、仲、季也。朋友何法?法水合流相承也。父母生子养长子何法?法水生木长大也。子养父母何法?法夏养长木,此火养母也。不以父命废主命何法?法金不畏土而畏火。阳舒阴急何法?法日行迟月行疾也。有分土无分民何法?法四时各有分而所生者通也。若言东,东方天下皆生也。君一娶九女何法?法九州岛象天之施也。不娶同姓何法?法五行异类乃相生也。子丧父母何法?法木不见水则憔悴也。丧三年何法?法三年一闰,天道终也。父丧子、夫丧妻何法?法一岁物有终始,天气亦为之变也。年六十闭房何法?法六月阳气衰也。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人目何法?法日月明也。日照昼,月照夜,人目所不更照何法?目亦更用事也。王者监二王之后何法?法木须金以正,须水以润也。明王先赏后罚何法?法四时先生后煞也。 ●卷四 ○三军 国有三军何?所以戒非常,伐无道,尊宗庙,重社稷,安不忘危也。何以言有三军也?《论语》曰:「子行三军,则谁与?」《诗》云:「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三军者何法?法天、地、人也。以为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二千五百人,师为一军,六师一万五千人也。《传》曰:「一人必死,十人不能当;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当;千人必死,万人不能当;万人必死,横行天下。」虽有万人,犹谦让自以为不足,故复加五千人,因法月数。月者,群阴之长也。十二月足以穷尽阴阳备物成功。二千人亦足以征伐不义,致太平也。《谷梁传》曰:「天子有六军,诸侯上国三军,次国二军,下国一军。」诸侯所以一军者何?诸侯,蕃屏之臣也,任兵革之重,距一方之难,故得有一军也。 王者征伐,所以必皮弁素帻何?伐者凶事,素服,示有凄怆也。伐者质,故衣古服。《礼》曰:「三王共皮弁素帻,服亦皮素帻,又招虞人,亦皮弁。」知伐亦皮。 王者将出,辞于檷;还,格祖、檷者,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王制》曰:「王者将出,类于上帝,宜于社,造于檷。」《尚书》曰:「归假于艺祖。」出所以告天?至告祖无二元后。庙后告者。示不敢留尊者之命也。告天何。示不敢自专也,非出辞反面之道也,与宗庙异义。还不复告天者,天道质无内外,故不复告也。《尚书》言:「归假于祖檷。」不见告于天,知不告也。 王者受命,质家先伐,文家先正何?质家之天命己也,使己诛无道,今诛,得为王,故先伐。文家言天命已成,为王者乃得诛伐王者耳,故先改正朔也。又改正朔者,文代其质也。文者先其文,质者先其质,故《论语》曰:「予小子履,敢昭告于皇天上帝。」此汤伐桀告天,用尤家之法也。《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言文王诛伐,故改号为周,易邑为京也,明天着忠臣孝子之义也。汤亲北面称臣而事桀,不忍相诛也。《礼》曰:「汤放桀,武伐纣时也。」 王法天诛者,天子自出者,以为王者乃天之所立,而欲谋危社稷,故自出,重天命也。犯王法,使方伯诛之。《尚书》曰:「命予惟恭行天之罚。」此所以言开自出伐有扈也。《王制》曰:「赐之弓矢,乃得专征伐。」犯王诛者也。 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系心也。故但闻将军令,不闻君命也,明进退大夫也。《春秋传》曰:「此受命于君,如伐齐则还何?大其不伐丧也。」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天子遣将军必于庙何?示不敢自专也。独于祖庙何?制法度者祖也。《王制》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此言于祖庙命遣之也。 王法年此受兵何?重不绝人嗣也。师行不必胜,故须其有世嗣。年六十归兵者何?不忍并斗人父子也。《王制》曰:「六十不预服戎。」又曰:「八十一子不从政,九十家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三月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 古者师出不逾时者,为怨思也。天道一时生。一时养。人者,天之贵物也。逾时则内有怨女。外有旷夫。《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秋》曰:「宋人取长葛。」《传》曰:「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久也。」 王者有三年之丧,夷狄有内侵伐之者,重天诛,为宗庙社稷也。《春秋传》曰:「天王居狄泉。」《传》曰:「此未三年,其称天王何?着有天子也。」 ○诛伐 诛不避亲戚何?所以尊君卑臣,强干弱枝,明善恶善恶之义也。《春秋传》曰:「季子煞其母兄,何善?示诛不避母兄,君臣之义。」《尚书》曰:「肆朕诞以尔东征。」诛弟也。 诸侯有三年之丧,有罪且不诛何?君子恕己,哀孝子之思慕,不忍加刑罚。《春秋传》曰:「晋士丐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传》曰:「大其不伐丧也。」 诸侯之义,非天子之命,不得动众起兵诛不义者,所以强干弱枝,尊天子,卑诸侯。《论语》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世无圣贤方伯,诸侯有相灭者,力能救者可也。《论语》曰:「陈恒弒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王者侯之子篡弒其君而立,臣下得诛之者,广讨贼之义也。《春秋传》曰:「臣弒君,臣不讨贼,非臣也。」又曰:「蔡世子班弒其君,楚子诛之。」 王者受命而起,诸侯有臣弒君而立,当诛君身死,子不得继者,以其逆,无所天也。《诗》云:「毋封靡于尔邦,惟王其崇之。」此言追诛大罪也。或盗天子土地,自立为诸侯,绝之而已。 父煞其子当诛何?以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皆天所生也,托父母气而生耳。王者以养长而教之,故父不得专也。《春秋传》曰:「晋侯煞世子申生不出蔡。」 佞人当诛何?为其乱善行,倾覆国政。《韩诗内传》曰:「孔子为鲁司寇,先诛少正卯。」谓佞道已行,敌国政也。佞道未行,章明远之而已。《论语》曰:「放郑声,远佞人。」 子得为父报仇者,臣子于君父,其义一也。忠臣孝子所以不能已,以恩义不可夺也。故曰:父之仇不与共天下,兄弟之仇不与共国,朋友之仇不与同朝,族人之仇不共邻。故《春秋传》曰:「子不复仇,非子。」檀弓记。子夏问曰:「居兄弟之仇如之何?仕不与同国,衔君命,遇之不斗。」父母以义见杀,子不复仇者,为往来不止也。《春秋》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诛犹责也。诛其人,责其罪,极其过恶。《春秋》曰:「楚子虔诱蔡侯班,煞之于申。」《传》曰:「诛君之子不立。」 讨者何谓?讨犹除也,欲言臣当扫除君之贼。《春秋》曰:「卫人杀州吁于濮。」《传》曰:「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 伐者何谓伐击也,欲言伐击之也。《尚书》曰:「武王伐纣。」 征者何谓也?征犹正也,欲言其正也,轻重从辞也。诞以尔东征。诛禄甫也。又曰:「甲戌,我惟征徐戎。」 战者何谓也?《尚书大传》曰:「战者,惮警之也。」《春秋谶》曰:「战者,延改也。」 弒者试也,欲言臣子杀其君父不敢卒,候间司事,可稍稍弒之。《易》曰:「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篡者何谓也?篡犹夺也,取也,欲言庶夺嫡,孽夺宗,引夺取其位。《春秋传》曰:「其言入何?篡词也。」 袭者何谓也?行不假途,掩人不备也。《春秋传》曰:「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入国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缰勒,昼伏夜行,为袭也。诸侯家国,入人家,宜告主人,所以尊敬、防并兼也。《春秋传》曰:「桓公假途于陈而伐楚。」《礼》曰:「使次介先假途,用束帛。」即如是,诸侯卖王者道,礼无往不反,非谓所卖者也。将入人国,先使大夫执币假道,主人亦遣大夫迎于郊,为宾主,设礼而待之,是其相尊敬也。防并兼奈何?诸侯之行,必有师旅,恐掩人不备,士卒敛取恒迟,先假途则预备之矣。 ○谏诤 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闭开□旅不行何,此日阳气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复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故孝经丝□曰:「夏至阴气始动。冬至阳气始萌。」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开。□旅不行。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也。冬至阳始起阴气推而上。故大寒也。 臣所以有谏君之义何?尽忠纳诚也。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诲乎?《孝经》曰:「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天子置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以顺。左辅主修政,剌不法。右弼主纠,周言失倾。前疑主纠度,定德经。后承主匡正,常考变天。四弼兴道,率主行仁。夫阳变于七,以三成,故建三公,序四诤,列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杖辟贤也。 诸侯诤,不从得去何?以屈尊申卑,孤恶君也。去曰:「某质性顽钝。」言愚不任用,请退避贤。如是之是待以礼,臣待放;如不以礼待,遂去。君待之以礼奈何?曰:「予熟思夫子言,未得其道。今子不且留,圣王之制,无塞贤之路,夫子欲何之?」则遣大夫送至于郊。 必三谏者何?以为得君臣之义,必得于郊者,忠厚之至也,冀君觉悟能用之。所以必三年,古者臣下有大丧,君子年不呼其门,所以复君恩。今己所言,不合于礼义,君欲罪之,可得也。《援神契》曰:「三谏待放,复三年,尽□□也。」所以言放者,臣为君讳,若言有罪放之也。 所谏事已行者,遂去不留。凡待放者,冀君用其言耳,事已行,各去无为留之。《易》曰:「介如石,不终日,贞吉。」《论语》曰:「三日不朝,孔子行。」 臣待于郊者,君绝其禄者,示不欲去也,道不合耳。禄参三与之,一留与其妻、长子,使终祭宗庙。赐之环则反,赐之□则去,明君子重耻也。《王度记》曰:反之以□,其不待放者,亦与之物。明有介主无介民也。「《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或曰:天子之臣,不得言放。天子以天下为家也。亲属谏不待放者,骨肉无相去离之义也。《春秋传》曰:「司马皮曰:」请处乎此,臣请归。「子皮者,楚公子也,时不待放。 士不得谏者,士贱,不得豫政事,故不得谏也。谋及之,得固尽其忠耳。《礼。保傅》曰:「大夫进谏,士传民语。」 妻得谏夫者,夫妇荣耻共之。《诗》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此妻谏夫之诗也,谏不从不得去之者,本娶妻,非为谏正也,故一与齐,终身不改。此地无去夫之义也。 子谏父,不去者,父子一体而分,无相离之法,犹火去木而灭也。《论语》:「事父母,几谏。」下言:「又敬不违。」臣之谏君何取法?法金正木也。子之谏父,法火以揉木也。臣谏君以义,故折正之也。子谏父以恩,故但揉之也,木无毁伤也。待放去,取法于水火,无金则相离也。 谏者何?谏间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间革更其行也。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伯谏。讽谏者,智也,患祸之萌,深睹其事,未彰而讽告,此智性也。顺谏者,仁也,出词逊顺,不逆君心,仁之性也。窥谏者,礼也,视君颜色,不悦且却,悦则复前,以礼进退,此礼之性也。指谏者,信也,指质相其事也,此信之性也。伯谏者,义也,恻隐发于中,直言国之害,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身,义之性也。孔子曰:「谏有五,吾从讽之谏。事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去而不讪,谏而不露。」故《曲礼》曰:「为人臣不显者。」纤微未见于外,如诗所刺也。若过恶已着,民蒙毒螫,天见灾变,事白异露,作诗以刺之,幸其觉悟也。 明王所以立谏诤者,皆为重民而求已失也。《礼。保傅》曰:「于是立进善之旌,悬诽谤之木,建招谏之鼓。」王法立史记事者,以为臣下之仪样,人之所取法则也。动则当应礼,是以必有记过之史,撤膳之宰。《礼。玉藻》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保傅》曰:「王失度,则史书之,工诵之,三公进读之,宰夫撤其膳。是以天子不得为非。故史之义,不书则死,宰不撤膳亦死。 所以谓之史何?明王者使为之也。谓之宰何?宰,制也,使制法度也。宰所以撤膳何?阴阳不调,五谷不熟,故王者为不尽味而食之。《礼》曰:「一谷不升,不备鸡□;二谷不升,不备三牲。人臣之义,当掩恶扬美,所以记君过何,各有所缘也。掩恶者,谓广德宣礼之臣。 所以为君隐恶何?君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本不当有遗失。故《论语》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此为君隐也。 君所以不为臣隐何?以为君之与臣无适无莫,义之与比,赏一善而众臣劝,罚一恶而众臣惧。若为卑隐,为不可殆也。故《尚书》曰:「必力赏罚,以定厥功。」 诸侯臣对天子,亦为隐乎?然。本诸侯之臣,今来者,为聘问天子无恙,非为告君之恶来也。故《孝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治,能相亲也。」 君不为臣隐,父独为子隐何?以为父子一体,而分荣耻相及,故《论语》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兄弟相为隐乎?曰:然,与父子同义,故周公诛四国,常以禄甫为主也。 朋友相为隐者,人本接朋结友,为欲立身扬名也。朋友之道有四焉,通财不在其中,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 夫妻相为隐乎?《传》曰:「曾去妻,藜蒸不熟。问曰:」妇有七出,不蒸亦预乎?『曰:「吾闻之也,绝交令可友,弃妻令可嫁也。黎蒸不熟而已。何问其故?」此为隐之也。 ○乡射 天所以以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春气微弱,恐物有窒塞,不能自达者。夫射,自内发外,贯坚入刚,像物之生,故以射达之也。 《含文嘉》曰:「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 天子所以射熊何?示服猛,巧佞也。熊为兽猛巧者,非但当服猛也。示当服天下巧佞之臣也。诸侯射麋者,示达远迷惑人也。麋之言迷也。大夫射虎豹何?示服猛也。士射鹿、豕者?示除害也。各取德所能服也。 大夫、士两射者人臣,示为君亲视事,身劳苦也。或曰:臣阴,故数偶也。侯者,以布为之何,用人事之始也。本正则末正矣。所以名为侯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射之,故《礼。射祝》曰:「嗟尔不宁侯,尔不朝于王所,以故天下失业。亢而射尔。」所以不射正身何?君子重同类,不忍射之,故画兽而射之。 射正何为乎?曰:射义非一也。夫射者,执弓坚固,心平体正,然后中也。二人争胜,乐以德养也。胜负俱降,以宗礼让,可以选士。故射选士,大夫胜者。发近而制远也,其兵短而害长也,故可以戒难也。所以必因射助阳选士者,所以扶助微弱而抑其强,和调阴阳,戒不虞也。何以知为戒难也?《诗》曰:「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因射习礼乐,射于堂上何?示从上制下也。《礼》曰:「宾主执弓请升,射于两楹之间。」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明尊者所服远也,卑者所服近也。 所以十月行乡饮酒之礼何?所以复尊卑长幼之义。春夏事急,俊井次墙,至有子使父,弟使兄,故以事闲暇,复长幼之序也。 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悌之德,以示天下也。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天子临辟雍,亲袒割牲。尊三老,父象也。谒忠奉几杖,授安车濡轮,恭绥执授。兄事五更,宠接礼交加客谦敬顺貌也。《礼记。祭义》云:「祀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享三老、五更于太学者,所以诸侯悌也。」不正言父、兄,言五更者何,老者寿考也,欲言所令者多也。更者更也,所更历者,众也。即如是,不但言老言三何?欲言其明于天地人之道而老也,五更者,欲言其明于五行之道而更事也。三老、五更几人乎?曰:各一人。何以知之?既以父事,父一而己,不宜有三。 ○致仕 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所以长庶耻也。悬车,示不用也。致仕者,致其事于君。君不使自去者,尊贤者也。故《曲礼》曰:「大夫七十而致仕。」《王制》曰:「七十致政。」 卿大夫老,有盛德者留,赐之几杖,不备之以筋力之礼。在家者,三分其禄,以一与之,所以厚贤也。人年七十,卧非人不温,适四方,乘安车,与妇人俱,自称曰老夫。《曲礼》曰:「大夫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王记》曰:「臣致仕于君者,养之以其禄之半。」几杖所以扶助衰也,故《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臣老归,年九十,君欲有问,则就其室,以珍从,明尊贤也。故《礼。祭义》云:「八十不仕朝,于君问就之。」大夫老归死,以大夫礼葬,车马衣服如之何?曰:尽如故也。 ○辟雍 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太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太学,学经术。学之为言觉也,悟所不知也。故学以治性,虑以变情。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子夏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故《礼》曰:「十年曰幼,学。」《论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是以虽有自然之性,必立师傅焉。《论语谶》曰:「五帝立师,三王制之。传曰:黄帝师力牧。帝颛顼师绿图,帝喾师赤松子,帝尧师务成子,帝舜师尹寿,禹师国先生,汤师伊尹,文王师吕望,武王师尚父,周公师虢叔,孔子师老聃。」天子太子,诸侯世子,皆就师于外,尊师重先生之道也。《礼》曰:「有来学者,无往教者也。」《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又曰:「天子、太子、群后之太子、公卿大夫之元士嫡子皆造焉。」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世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阴阳、夫妇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师弟子之道有三:《论语》:「朋友自远方来。」朋友之道也。又曰:「回也,视予犹父也。」父子之道也。以君臣之义教之。君臣之道也。 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壁也,像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也;雍之为言壅也,壅天下之残贼。故谓之辟雍也。《王制》曰:「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外圆者,欲使观之均平也。又欲言外圆内方。明德当圆、行当方也。不言圆辟何?又圆于辟何?以知其圆也,以其言辟也。何以知有外也?又《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荇。」《诗训》曰:「水圆如璧。」诸侯曰泮宫者,半于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璜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余壅之,言垣,宫名之别尊卑也。明不得化四方也。不曰泮雍何?嫌但半天子制度也。《诗》云:「穆穆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乡曰庠,里曰序。庠者,庠礼义;序者,序长幼也。《礼。五帝记》曰:「帝庠序之学,则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善如尔舍。」明令必次外然后前民者也,未见于仁,故立庠序以导之也。教民者,皆里中之老而有道德者,为右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悌、行义。立五帝之德,朝则坐于里之门,弟子皆出就农而后罢。示如之,皆入而复罢。其有出入不时,早晏不节,有过,故使语之,言心无由生也。若既收藏,皆入教学,立春而就事,其有贤才美质知学者,足以闻其心,顽钝之民亦足以别于禽兽,而知人伦,故无不教之民。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无不教民也。 天子所以有灵台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阴阳之会,揆星辰之证验,为万物获福无方之元。《诗》云:「经始灵台。」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岛,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两,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 ○灾变 天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授神契》曰:「行有玷缺,气逆于天,情感变出,以戒人也。」 灾异者,何谓也?《春秋潜潭巴》曰:「灾之言伤也,随事而诛;异之言怪也,先发感动之也。」何以言灾有哭也?《春秋》曰:「新宫火,三日哭。」《传》曰:「必三日哭何?礼也。」灾三日哭,所以然者,宗庙先礼所处,鬼神无形体,曰今忽得天火,得无为灾所中乎?故哭也。变者何谓也?变者,非常也。《耀嘉》曰:「禹将受位,天意大变,迅风靡木,雷雨昼冥。」服秉者何谓也?衣服乍大乍小,言语非常。故《尚书大传》曰:「时则有服秉也。」孽者何谓也?曰:介虫生为非常。《尚书大传》曰:「时则介虫之孽,时则有龟孽。」尧遭洪水,汤遭大旱,示有谴告乎?尧遭洪水,汤遭大旱,命运时然。所以或灾变或异何?各随其行,因其事也。 霜之为言亡也,阳以散云。雹之为言合也,阴气专精,积合为雹。 日食者必杀之何?阴侵阳也。鼓用牲于社。社者众阴之主,以朱丝萦之,鸣鼓攻之,以阳责阴也。故《春秋传》曰:「日食鼓用牲于社。」所以必用牲者,社,地别神也,尊之,故不敢虚责也。日食,大水则鼓于用牲于社,大旱则□祭未雨,非苟虚也,助阳责下,求阴之道也。月食救之者,阴失明也,故角尾交日。月食救之者,谓夫人击镜,傅人击杖,庶人之妻楔搔。太平之时,时雨时霁,下以恒阳而以时阳,天地之气宣也。 ○耕桑 王者所以亲耕、后亲桑何?以率天下农蚕也。天子亲耕以供郊庙之祭,后之亲桑以供祭服。《祭义》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大夫七推。」耕于东郊何?东方少阳,农事始起。桑于西郊?西方少阴,女功所成。故《曾子问》曰:「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周官》曰:「后亲桑,率外内妇蚕于北郊。」《礼。祭义》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外水为之,筑周棘墙,而外闭之者也。」 ●卷五 ○封禅 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所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于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山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着己之功迹也,以自效放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放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以印玺。故孔子曰:「升泰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有余。 封者广也,言禅者,明以成功相传也。梁甫者,太山旁山名,正于梁甫何?以三皇禅于绎绎之山,明己成功而去,有德者居之。绎绎者,无穷之意也。五帝禅于亭亭者,制度审谛、德着明也。三王禅于梁甫之山者,梁信也,甫辅也,辅天地之道而行之也。太平乃封知告于天,必也于岱宗何?明知易姓也。刻石纪号,知自纪于百王也。燎祭天,报之义也,望祭山川,祀群神也。《诗》云:「于皇明周,陟其高山。」言周太平,封太山也。又曰:「堕山乔狱,允犹翕河。」言望祭山川百神来归也。 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统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 艹□} 荚起,□鬯出,太平感;德至文表则景星见,五纬顺轨;德至草木朱草生,木连理;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异丹,阜出莲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通,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钟律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 孝道至则以莲莆者,树名也,其叶大于门扇,不摇自扇,于饮食清凉,助供养也。继嗣平明则宾连生于房户。宾连者,木名也,连累相承,故在于房户,像继嗣也。日历得其分度,则{ 艹□} 荚生于阶间。{ 艹□} 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去荚,故荚阶生似日月也。贤不肖位不相逾,则平路生于庭。平路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 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于人民也。 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者也。 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绛,别尊卑也。 醴泉者,美泉也,状若醴酒,可以养老也。 嘉禾者,大禾也,成王时有三苗异亩而生,同为一穗大几盈车,长几充箱。民有得而上之者,成王访周公而问之,公曰:「三苗为一穗,天下当和为一乎!」以是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来矣。 ○巡狩 王者所以巡狩者何?巡者循也,狩牧也,为天下循行守牧民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所,考礼义,正法度,同律历,计时月,皆为民也。《尚书》曰:「遂觐东后,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尚书大传》曰:「见诸侯,问百年,太师陈诗,以观民命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黜以爵;变礼易乐为不从,不从君流;改制度衣服为畔,畔者君讨,有功者赏之。」《尚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巡狩所以四时出何?当承宗庙,故不逾时也。以夏之仲月者,同律度当得其中也。二月、八月昼夜分,五月、十一月阴阳终。《尚书》曰:「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 所以五岁巡狩何?为大烦也,过五年为太疏也。因天道时有所生,岁有所成。三岁一闰,天道小备;五岁再闰,天道大备。故五岁一巡狩,三年小备,二伯出,述职黜陟。 一年物有终始,岁有所成,方伯行国;时有所生,诸侯行邑。《传》曰:「周公入为三公,出为二伯,中分天下,出黜陟。」《诗》曰:「周公东征,四国是皇。」言东征述职,周公黜陟而天下皆正也。又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言邵公述职,亲说舍于野树之下也。《春秋□梁传》曰:「古之君民以时视民之勤。」 巡狩祭天何?本巡狩为祭天,告至。《尚书》曰:「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也。」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尚书》曰:「归假于祖檷。」《曾子问》曰:「王者、诸侯出,称告祖檷,使祝遍告五庙。」尊亲也。王者将出告天者,示不专也。故《王制》曰:「类于上帝,宜乎社,造于檷。」类祭以祖配不曰接者,尊无二礼,尊尊之义。造于檷,独见檷何?辞从卑,不复留尊者之命,至檷不嫌不至祖。即祭告天,为告事也,祖,为出辞也。义异。告于尊者,然后乃辞出。 王者、诸侯出,必将主何?示有所尊。故《曾子问》曰:「王者将出,必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示有尊也。」无迁主以币帛主告于祖檷庙,遂奉以出,每舍奠焉。「盖贵命也。」必以迁主者,明庙不可空也。 王者巡狩,诸侯待于境者何?诸侯以守蕃为职也。《礼。祭义》曰:「天子巡狩,诸侯待于境也。」 王者巡狩,必舍诸侯祖庙何?明尊无二上也,故《礼。坊记》曰:「君适其臣,升自阼阶。」示不敢有其室也。《礼》曰:「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 王者出,一公以其属守,二公以其属从也。 王者巡狩,崩于道,归葬何?夫太子当为丧主,天下皆来奔丧。京师,四方之中也。即如是,舜葬苍梧、禹葬会稽?于时尚质,故死则止葬,不重烦扰也。 何以知太平乃巡狩?以武王不巡狩,至成王乃巡狩。 岳者何谓也?岳之为言桶,桶功德。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南方为霍山者?霍之为言护也,言万物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北方为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中央为嵩山,言其后大之也。故《尚书大传》曰:「五岳谓岱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谓之渎何?渎者,浊也,中国垢浊,发源,东注海,其功着大,故称渎也。《尔雅》云:「江、河、淮、济,为四渎也。」 ○考黜 诸侯所以考黜何?王者所以勉贤抑恶,重民之至也。《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 礼记九锡: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钺、弓矢、□鬯,皆随其德可行而赐车马,能安民者赐衣服,能使民和乐者赐以乐,民众多者赐以朱户,能进善者赐以纳陛,能退恶者赐虎贲,能诛有罪者赐以□钺,能征不义者赐以弓矢,孝道备者赐以□鬯,以先后与施行之次,自不相逾,相为本末。然安民然后富贵而后乐,乐而后众乃多贤,贤乃能进善,进善乃能退恶,退恶乃能断刑。内能正已,外能正人,内外行备,孝道乃生。 能安民故赐车马,以着其功德,安其身。能使人富足,衣食仓廪实,故赐衣服,以彰其体。能使民和乐,故赐之乐,以事其先也。《礼》曰:「夫赐乐者,不得以时王之乐,事其宗庙也。」朱,盛色,户,所以纪民数也,故民众多赐朱户也。古者人君下贤,降阶一等而礼之,故进贤赐之纳陛,以优之也。既能进善,当能戒恶,故赐虎贲。虎贲者所以戒不虞而距恶。距恶当断刑,故赐之□钺,所以断大刑。刑罚既中,则能征不义,故赐弓矢,弓矢所以征不义、伐无道也。圭瓒□鬯,宗庙之盛礼,故孝道备而赐之□鬯,所以极着孝道。孝道纯备,故内和外荣,玉以象德,金以配情,芬香条鬯以通神灵。玉饰其本君子之性,金饰其中君子之道。君子有黄中通理之道美素德。金者,精和之至也;玉者,德美之至也;鬯者,芬香之至也。君子有玉瓒、□鬯乎,车者以配道德也,其至矣,合天下之极美以通其志也,其唯玉瓒、□鬯乎。 车者,谓有赤有青之盖,朱轮、特能居前左右寝米庶也。以其进止有节,德绥民,路车乘马,以安其身。言成章,行成规,卷龙之衣服,表显其德。长于教诲,内怀至仁,则赐时王乐,以化其民。尊贤达德,动作有礼,赐之纳陛以安其体,居处修治,房内节,男女时配,贵贱有别,则赐朱户,以明其德列。威武有矜,严仁坚强,赐以虎贲,以备非常。喜怒有节,诛伐刑,赐以□钺,使得专杀。好恶无私,执义不倾,赐以弓矢,使得专征。孝道之美,百行之本也,故赐以瓒,得专为赐也。故《王制》曰:「赐之弓矢然后专杀。」又曰:「赐圭瓒然后为畅,未赐者,资畅于天子。」《王度记》曰:「天子鬯、诸侯熏、大夫杞兰、庶人艾。」 车马、衣服、乐三等者,赐与其物,《礼》:「天子赐诸侯民服车,路先设,路下四恶之。」又曰:「诸公奉选服。」《王制》曰:「天子赐诸侯乐则,以□将之。」《诗》曰:「君子来朝,何锡与之。虽无与之,路车乘马,又何与之?玄衮及黼。」《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朱户、纳陛、虎贲者,皆与之制度,而□钺、弓矢、玉金赞皆与之,物各因其宜也。□者,黑黍,一稃二米。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阳达于墙屋,入于渊泉,所以灌地降神也。玉瓒者,器名也,所以灌鬯之器也,以圭饰其柄,灌鬯贵玉器也。 所以三岁一考绩何?三年有成,故于是赏有功,黜不肖。《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何以知始考辄黜之?《尚书》曰:「三年一考,少黜以地。」《书》所以言三考黜者,谓爵土异也。小国考之有功,增土进爵;后考无功,削黜,后考有功,上而赐之矣。五十里不过五赐而进爵土,七十里不过七赐而进爵土,能有小大,行有进退也。一说:盛德始封百里者,赐三等,得征伐、专杀、断狱。七十里伯始封赐二等,至虎贲百人。后有功,赐弓矢。后有功,赐□鬯,增爵为侯,益土百里。复有功,入为三公。五十里子男始封赐一等,至乐则。复有功,稍赐至虎贲,增爵为伯。复有功,稍赐至□鬯,增爵为侯。未赐□钺者,从大国连率、方伯而断狱。 受命之五,致太平之主,美群臣上下之功,故尽封之。及中兴征伐,大功皆封,所以着大功。盛德之士亦封之,所以尊有德也。以德封者,必试之为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五十里。元士有功者亦为附庸,世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功成,封七十里。公功成,封百里。士有功德迁为大夫,大夫有功德迁为卿,卿有功德迁为公,故爵主有德、封主有功也。 诸侯有九赐习其赐者何?子之能否未可知也。或曰得之,但未得行其习以专也,三年有功则皆得用之矣。二考无功则削其地,而赐自并知,明本非其身所得也。身得之者,得以赐,当稍黜之,爵所以封贤也。三公功成当封而死,得立其子为附庸,贤者之体能有一也,不二矣。一削为七十里侯,再削为七十里伯,三削为寄公。七十里伯,一削为五十里伯,一削为五十里子,三削地尽。五十里子,一削为三十里子,再削为三十里男,三削地尽。五十里男,一削为三十里男,再削为三十里附庸,三削爵尽。 所以至三削何?礼成于三,三三而不改,虽反无益矣也。《尚书》曰:「三考黜陟。」 先削地、后绌爵者何?爵者,尊号也;地者,人所任也。今不能治广土众民,故先削其土地也。故《王制》曰:「宗庙有不顺者,君绌以爵;山川神祇有不举者,君削以地。」明爵土不相随也。或曰:恶人贪狼重土,故先削其所重者以惧之也。 诸侯始封爵土相随者何?君子重德薄刑,赏疑从重,《诗》云:「三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君幼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也。《礼》八十曰耄,九十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二王后不贬黜者何?尊宾客、重先王也,以其当公也。罪恶足以绝之即绝,更立其次。周公诛禄甫,立微子。 妻父母不削,己昆弟削而不黜何?非以贤能得之也。至于老小但令得大夫受其罪而已。 诸侯喑聋跛□恶疾,不免黜者何?尊人君也。《春秋》曰:「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传》曰:「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死而得。」有狂易之病,蜚亡而死,由不绝也。 世子有恶疾废者何?以其不可承先祖也,故《春秋传》曰:「兄弟何以不立?疾也。何疾?恶疾也。」 ●卷六 ○王者不臣 王者所以不臣三,何也?谓天王之后,妻之父母,夷狄也。不臣二王之后者,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统也。《诗》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谓微子朝周也。《尚书》曰:「虞宾在位。」不臣丹朱也。不臣妻父母何?妻者,与己一体,恭承宗庙,欲得其欢心,上承先祖,下继万世,传于无穷,故不臣也。《春秋》曰:「纪季姜归于京师。」父母之于子,虽为王后,尊不加于父母,加王何。王者不臣也。又讥宋三世内娶于国中,谓无臣也。夷狄者,与中国绝域异俗,非中和气所生,非礼义所能化,故不臣也。《春秋传》曰:「夷狄相诱,君子不疾。」《尚书大传》曰:「正朔所不加,即君子所不臣也。」 王者有□不臣者五,谓祭尸、受授之师,将帅用兵、三老、五更。不臣祭尸者,方与尊者配也。不臣受授之师者,尊师重道,欲使极陈天人之意也,故《礼。学记》曰:「当其为师,则不臣也。当其为尸,则不臣也。」不臣将帅用兵者,重士众为敌国,国不可从外治,兵不可从内御,欲成其威,一其令。《春秋》之义,兵不称使,明不可臣也。不臣三老、五更者,欲率天下,为人子弟。《礼》曰:「父事三老,兄事五更。」 王者不纯臣诸侯何?尊重之。以其列土传子孙,世世称君,南面而治。凡不臣异。朝则迎之于着,觐则待之于阼阶,升阶自西阶,为庭燎,设九宾,享礼而后归。是异于众臣也。 始封之君不臣诸父、弟何?不忍以己一日之功德加于诸父、昆弟也。故《礼。服传》曰:「封君之子不臣诸父,封君之孙尽臣之。」 《礼。服传》曰:「子得为父臣者,不遗善之义也。」《诗》云:「文武受命,召公虽翰。」召公,文王子也。《传》曰:「子不得为父臣者,闺门尚和,朝廷尚敬,人不能无过失,为恩伤义也。」 王者臣不得为诸侯臣,以其尊当与诸侯同。《春秋传》曰:「许公不世,待以初。」或曰:王者臣得复为诸侯臣者,为衰世主上不明,贤者非其罪而去,道不施行,百姓不得其所,复令得为诸侯臣,施行其道。《易》曰:「不事王侯。」此据言王之致仕臣也,言不事王可知,复言侯者,明年少复得仕于诸侯也。 王者臣有不名者五:先王老臣不名。亲与先王戮力共治国同功于天下,故尊而不名也。《尚书》曰:「咨,尔伯。」不言名也,不名者,贵贤者而已。共成先祖功德,德加于百姓者也。《春秋》曰:「单父不言名。」《传》曰:「大夫之命于天子者大也。」盛德之士不名,尊贤也。《春秋》曰:「公弟叔□。」诸父、诸兄不名。诸父、诸兄者,亲与己父、兄有敌体之义也。《诗》云:「王曰叔父。」《春秋传》曰:「王礼者何?无长之称也。不名盛德之士者,不可屈爵禄也。」故《韩诗内传》曰:「师臣者帝,交友受臣者王,臣臣者爵,鲁臣者亡不行。」 ○蓍龟 天子下至士,皆有蓍龟者,重事决疑,亦不自专。《尚书》曰:「女则有大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莫善乎蓍龟。 《礼三正记》曰:「天子龟长一尺二寸,诸侯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龟阴,故数偶也。天子蓍长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蓍阳,故数奇也。」 所以先谋及卿士何?先尽人事,念而不能得,思而不能知,然后问于蓍龟。圣人独见先睹,必问着龟何?示不自专也。或曰:清微无端绪,非圣人所及,圣人亦疑之。《尚书》曰:「女则有疑。」谓武王也。干草枯骨,众多非一,独以灼龟何?此天地之间寿考之物,故问之也。龟之为言久也,蓍之为言耆也,久长意也。龟曰卜、蓍曰筮何?卜,赴也,爆见兆□也;者信也,见其卦也。《尚书》曰:「卜三龟。」《礼。士冠经》曰:「筮于庙门外。」 筮画卦所以必于庙何?托义归智于先祖至尊,故因先祖而问之也。 卜,春秋何方?以为于西方东面,盖蓍之处也。卜时西向,己卜退,东向。问蓍于东方面,以少问老之义。 皮弁素积,求之于质也。《礼》曰:「皮弁素积,筮于庙门之外。」 或曰:天子占卜九人,诸侯七人,大夫五人,士三人。又《尚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不见吉凶于蓍,复以卜何?蓍者,阳道多变,变乃成。 龟以荆火灼之何?《礼。杂记》曰:「龟,阴之老也。蓍,阳之老也。龙非水不处,龟非火不兆。以阳动阴也。」必以荆者,取其究音也。《礼三正记》曰:「灼龟以荆。」以火动龟,不以水动蓍何?以为呕则是也。 蓍龟败则埋之何?重之,不欲人袭尊者也。 《周官》曰:「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凡卜,人君视体,大夫视色,士视墨。」「凡人卜事,视高,扬火以作龟。」「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冬时。」 ○圣人 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礼别名记》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 圣人未没时,宁知其圣乎?曰知之。《论语》曰:「太宰问子贡曰:」夫子圣者欤?『孔子曰:「太宰知我乎?』」圣人亦自知圣乎?曰:知之。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何以知帝、王圣人也?《易》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又曰:「圣人之作易也。」又曰:「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没,黄帝、尧、舜氏作。」文俱言作,明皆圣人也。《论语》曰:「圣乎尧舜,其由病诸。」 何以言禹、汤圣人?《论语》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预焉。」与舜比方巍巍,知禹、汤圣人。《春秋传》曰:「汤以盛德,故放桀。」 何以言文王、武王、周公皆圣人?《诗》曰:「文王受命。」非圣不能受命。《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汤武与文王比方。《孝经》曰:「则周公其人也。」下言「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何以言皋陶圣人也?以《自篇》曰:「若稽古皋陶」。圣人而能为舜陈道。「朕言惠可底行。」又:「旁施象刑,维明」。 又圣人皆有表异,《传》曰:「伏羲禄、衡连珠、唯大目、鼻龙伏,作《易》八卦以应枢。黄帝颜,得天匡阳,上法中宿,取象文昌。颛顼戴午,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帝喾骈齿,上法月参,康度成纪,取理阴阳。尧眉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璇玑玉衡。舜重瞳子,是谓玄景,上应摄提,以像三光。」 《礼》曰:「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决河疏江。皋陶马喙,是谓至诚,决狱明白,察于人情。汤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咸息。文王四乳,是谓至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武王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周公背偻,是谓强俊,成就周道,辅于幼主。孔子反宇,是谓尼甫,立德泽所兴,藏元通流。」圣人所以能独见前睹,与神通精者,盖皆天所生也。 ○八风 风者何谓也?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所以象八卦。 阳立于五,极于九,五九四十五日变,变以为风,阴合阳以生风。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王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青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大风,阳气长养。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行阴气也。四十五日昌盍风至。戒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四十五日广莫风。广莫者,大也,同阳气也。 故曰: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清明风至物形干,景风至棘造实,凉风至黍禾干,昌盍风至生荠麦,不周风至蛰虫匿,广莫风至则万物伏。是以王者承顺之,条风至则出轻刑、解稽留,明庶风至则修封疆、埋田畴,清明风至出币帛、使诸侯,景风至则爵有德、封有功,凉风至报地德,化四乡,昌盍风至则申象刑、饰□仓,不周风至则筑宫室、修城郭,广莫风至则断大辟、行狱刑。 ○商贾 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固有其用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行曰商,止曰贾。《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论语》曰:「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即如是,《尚书》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方言远行可知也。方言钦厥父母,欲留供养之也。 ●卷七 ○文质 王者始立,诸侯皆见何?当受法禀正教也。《尚书》:「辑五瑞,觐四岳。」谓舜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诗》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言汤王天下,大小国诸侯皆来见,汤能通达以礼义也。《周颂》曰:「烈文辟公,锡兹祉福。」言武王伐纣定天下,诸侯来会,聚于京师受法度也。远近莫不至,受命之君天之所兴,四方莫敢违,夷狄咸率服故也。 何谓五瑞,谓□、璧、琮、璜、璋也。《礼》曰:「天子□尺有二寸。」又曰:「博三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半□为璋。方中圆外曰璧。半璧曰璜。圆中牙身玄外曰琮。《礼记王度》曰:」王者,有象君之德,燥不轻,湿不重,薄不浇,廉不伤,疵不掩,是以人君宝之。「天子之纯玉尺有二寸。公侯九寸,四玉一石也。伯、子、男俱三玉二石也。 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征召,璧以聘问,璋以发兵,□以信质,琮以起土功之事也。 □以为信者何?□者兑上,像物皆生,见于上也。信莫着于作见,故以□为信,而见万物之始,莫不自洁。□之为言洁也,上兑阳也,下方阴也。阳尊,故其礼顺备也。在位东方,阳见义于上也。 璧以聘问何?璧者,方中圆外,像地,地道安宁而出财物,故以璧聘问也。方中,阴德方也。圆外,阴系于阳也。阴德盛于内,故见象于内,位在中央。璧之为言积也,中央,故有天地之象,所以据用也。内方象地,外圆象天也。 璜所以征召何?璜者,半璧,位在北方,北阴极而阳始起,故象半阴。阳气始施,征召万物,故以征召也。不像阴何?阳始物微,未可见。璜者,横也,质尊之命也。阳气横于黄泉,故曰璜。璜之为言光也,阳光所及,莫不动也。像君之威命所加,莫敢不从,阳之所施,无不节也。 璋以发兵何?璋半□,位在南方,南方阳极而阴始起,兵亦阴也,故以发兵也。不像其阴何?阴始起物尚凝,未可像也。璋之为言明也,赏罚之道,使臣之礼,当章明也。南方之时,万物莫不章,故谓之璋。 琮以起土功发聚众何?琮之为言圣也,像万物之宗聚圣也,功之所成,故以起土功发众也。位西方,西方阳收功于内,阴出城于外,内圆象阳,外直为阴,外牙而内凑,像聚会也,故谓之琮。后夫人之财也。 五玉所施非一,不可胜条,略举大者也。 合符信者,谓天子执瑁以朝诸侯,诸侯执圭以觐天子。瑁之为言冒也,上有所覆,下有所冒。故《觐礼》曰:「侯氏执圭升堂。」《尚书大传》:「天子执瑁以朝诸侯。」又曰:「诸侯执所受圭与璧朝于天子,无过者复得其□以归其拜,有过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复还其□。三年□不复,少绌以爵。圭所以还何?以为琮信瑞也。璧所以留者,以财币尽辄更造。何以言之?《礼》曰:」圭造尺八寸。「有造圭,门得造璧也。公圭九寸,四玉一石。何以知不以玉为四,器石持为也?以《尚书》合言五玉也。 臣见君所以有贽何?贽者,质也,质己之诚,致己之悃幅也。王者缘臣子心以为之制,差其尊卑,以副其意也。公、侯以玉为贽者,玉取其燥不轻,湿不重,公之德全,轻以羔者,取其群不党。卿职在尽忠率下,不阿党也。大夫以雁为贽者,取其飞成行,列。大夫职在以奉命之适四方,动作当能自正以事君也。士以雉为贽者,取其不可诱之以食,慑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守节死义,不当移转也。《曲礼》曰:「卿羔、大夫以雁、士以雉为贽,庶人之贽匹,童子委贽而退。野外军中无贽,以缨、拾、矢可也。」言必有贽也。匹谓鹜也。 卿、大夫贽,古以□鹿今以羔、雁何?以为古者质,取其内,谓得美草鸣相呼;今文取其外,谓羔跪乳、雁有行列也。《礼。相见经》曰:「上大夫相见,以羔左顾右贽执□。明古以□鹿,今以羔也。卿、大夫贽变,君与士贽不变何?人君至尊,极美之物以为贽;士贱伏节死义,一介之道也,故不变。私相见亦有贽何?所以相尊敬,长和睦也。朋友之际,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振穷救急之意,中心好之,欲饮食之,故财币者所以副至意也。《礼。士相见经》曰:」上大夫相见以雁。士冬以雉,夏以脯也。「 妇人之制以枣栗暇修者,妇人无专制之义,御众之任,交接辞让之礼,职在供养馈食之间,其义一也。故后夫人以枣栗暇修者,凡内修阴也。又取其朝早起,栗战心栗自正也。暇修者,脯也。故《春秋传》曰:「宗妇觌用币,非礼也。然则枣栗云乎?暇修云乎?」 子见父无贽何?至亲也,见无时,故无贽。臣之事君以义合也,得亲供养,故质己之诚,副已之意,故有贽也。 ○三正 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袭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故《丧服大传》曰:「王始起,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也。」是以禹舜虽继太平,犹宜改以应天。王者改作乐,必得天应而后作何?重改制也。《春秋瑞应传》曰:「敬受瑞应而王,改正朔,易服色。」《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民」也。 文家先改正、质家先改正,质家先伐何?改正者文,伐者质。文家先其文,质者先其质。《论语》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王后帝。」此汤伐桀告天以夏之牲也。《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言文王改号为周,易邑为京也。又曰:「清酒既载,□牡既备。」言文王之牲周□。周尚赤也。 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而成之,故受命各统一正也,敬始重本也。朔者,苏也,革也,言万物革更于是,故统焉。《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也。」 三微者,何谓也?阳气始施,黄泉,万物动微而未着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由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也。三正之相承,若顺连环也。孔子承周之弊,行夏之陆,知继十一月正者当用十三月也。 天道左旋,改正者右行何也?改正者,非改天道也,但改日月耳。日月右行,故改正亦右行也。 日尊于月,不言正日言正月何也?积日成月,物随月而变,故据物为正也。 天质地文,质者据质,文者据文,周反统天正何也?质文再而复,正朔三而改,三微、质文数不相配,故正不随质文也。 王者受命而起,或有所不改者何也?王者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质。如君南面,臣北面,皮弁素积,声味不可变,哀戚不可改,百王不易之道也。 王者所以存二王之后何也?所以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统也。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故封之百里,使得服其正色,用其礼乐,永事先祖。《论语》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春秋传》曰:「王者存二王之后,使服其正色,行其礼乐。」《诗》曰:「厥作□将,常服黼□旱。」言微子服殷之冠,助祭于周也。《周颂》曰:「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此微子朝周也。二王之后若有圣德受命而王,当因其改之耶?天下之所安得受命耶,非其运次者。 王者,必一质一文何?以承天地,顺阴阳。阳之道极则阴道受,阴之道极则阳道受,明二阴二阳不能相继也。质法天、文法地而已,故天为质,地受而化之,养而成之,故为文。《尚书大传》曰:「王者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礼三正记》曰:「质法天,文法地也。」帝王始起,先质后文者,顺天下之道、本末之义、先后之序也。事莫不先有质性,乃后有文章也。 ○三教 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三王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指受。夏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殷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周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继周尚黑,制与夏同。三者如顺连环,周而复始,穷则反本。 《乐稽耀嘉》曰:「颜回向三教变,虞夏何如?」曰:教者,所以追补败政,靡弊溷浊,谓之治也。舜之承尧,无为易也。「或曰:三教改易,夏后氏始。高宗亦承弊,所以不改教何?明子无改父之道也。何以知高宗不改之?以周之教承以文也。三教所以先忠者,行之本也。三教一体而分,不可单行,故王者行之有先后。何以言三教并施、不可单行也?以忠、敬、文无可去者也。 教所以三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也。即法天、地、人,各何施?忠法人,敬法地,文法天。人道主忠,人以至道教人,忠之至也;人以忠教,故忠为人教也。地道谦卑,天之所生,地敬养之,以敬为地教也。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而成。故《孝经》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论语》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尚书》曰:「以教祗德。」《诗》云:「尔之教矣,欲民斯效。」 忠形于悃诚,故失野;敬形于祭祀,故失鬼;文形于饰儿,故失薄。 夏后氏用明器,殷人用祭器,周人兼用之何?谓曰:夏后氏教以忠,故先明器,以夺孝子之心也。殷教以敬,故先祭器,敬之至也。周人教以文,故兼用之,周人意至文也。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故有死道焉,以夺孝子之心也;有生道焉,使人勿倍也。故竹器不成用,木器不成斫,瓦器不成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县,示备物而不可用也。孔子曰:「为明器者善,为俑者不仁。涂车羞灵,自古有之。言今古皆然也。」 ○三纲六纪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纲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诗》云:「□□我王,纲纪四方。」 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以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 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信归功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转相生也。夫妇法人,取像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也。师长君臣之纪也,以其皆成己也;诸父兄弟父子之纪也,以其有亲恩连也;诸舅朋友夫妇之纪也,以其皆有同志为纪助也。 君臣者,何谓也?君,群也,下之所归心;臣者,丝□坚也,属志自坚固。《春秋传》曰:「君处此,臣请归也。」 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子者,孳孳无已也。故《孝经》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昏礼》曰:「夫亲脱妇之缨。」《传》曰:「夫妇判合也。」朋友者,何谓也?朋者,党也;友者,有也。《礼记》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近则谤其言,远则不相讪。一人有善,其心好之;一人有恶,其心痛之。货则通而不计,共忧患而相救。生不属,死不托。故《论语》曰:「子路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又曰:」朋友无所归,生于我乎,死于我乎殡。「朋友之道,亲存不得行者二:不得许友以其身,不得专通财之恩。友饥则白之于父兄,父兄许之,乃称父兄与之,不听则止。故曰:友饥为之减餐,大寒为之不重裘。故《论语》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也!「 男称兄弟,女称姊妹何?男女异姓,故别其称也。何以言之?《礼亲属记》曰:「男子先生称兄,后生称弟;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父之昆弟不俱谓之世叔,父之女昆弟俱谓之姑,何也?以为诸父曰内,亲也,故别称之也;姑当外适人,疏,故总言之也。至姊妹亦当外适人,所以别诸姊妹何?以为事诸姑礼等,可以外出又同,故称略也;至姊妹虽欲有略之,姊尊妹卑,其礼异也。《诗》云:「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谓之舅姑者何?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之者,老人之称也。谓之姊妹何?姊者,咨也;妹者,末也。谓之兄弟何?兄者,况也;况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顺行笃也。称夫之父母谓之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亲如母而非母者,姑也。故称夫之父母为舅姑也。 ●卷八 ○性情 性情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情者,静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禀六气以生者也。故《钩命决》曰:「情生于阴,欲以时念也;性生于阳,以就理也。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 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所以扶成五性。性所以五,情所以六者何?人本含六律五行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乐动声仪》曰:「官有六府,人有五藏。」 五藏者何也?谓肝、心、肺、肾、脾也。肝之为言干也;肺之为言费也,情动得序;心之为言任也,任于恩也;肾之为言写也,以窍写也;脾之为言辨也,所以积精禀气也。五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 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目为之候何?目能出泪而不能内物,木亦能出枝叶不能有所内也。 肺所以义者何?肺者,金之精;义者,断决。西方亦金,成万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鼻为之候何?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雨则云消,鼻能出纳气也。 心所以为礼何?心,火之精也。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人有道尊,天本在上,故心下锐也。耳为之候何?耳能遍内外、别音语,火照有似于礼,上下分明。 肾所以智何?肾者,水之精。智者,进而止无所疑惑。水亦进而不惑,北方水,故肾色黑;水阴,故肾双。窍为之候何?窍能泻水,亦能流濡。 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养万物为之象,生物无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黄也。口为之候何?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故《元命苞》曰:「目者肝之使,肝者木之精,苍龙之位也。鼻者肺之使,肺者金之精,制割立断。耳者心之候,心者火之精,上为张星。阴者肾之写,肾者水之精,上为虚危。口者脾之门户,脾者土之精,上为北斗,主变化者也。」或曰:口者心之候,耳者肾之候。或曰:肝系于目,肺系于鼻,心系于口,脾系于舌,肾系于耳。 六府者,何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谓五藏宫府也。故《礼运》记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 胃者,脾之府也,脾主禀气;胃者,谷之委也,故脾禀气也。 膀胱者,肾之府也。肾者,主泻,膀胱常能有热,故先决难也。 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 胆者,肝之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也,是以肝胆二者必有勇也。肝胆异趣,何以知相为府也?肝者,木之精也,木之为言牧也,人怒无不色青目腋张者,是其效也。 小肠、大肠,心肺之府也,主礼义,礼义者有分理,肠之大小相承受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目为心视,口为心谈,耳为心听,鼻为心嗅,是其支体主也。 喜在西方,怒在东方,好在北方,恶在南方,哀在下,乐在上何?以西方万物之成,故喜;东方万物之生,故怒;北方阳气始施,故好;南方阴气始起,故恶;上多乐,下多哀也。 魂魄者,何谓也?魂犹人云人云也,行不休于外也。主于情。魄者,迫然着人主于性也。魂者,芸也,情以除秽;魄者,白也,性以治内。 精神者,何谓也?精者,静也,太阴施化之气也。像火之化,任生也,神者恍惚,太阴之气也,间松云支体,万化之本也。 ○寿命 命者,何谓也?人之寿也,天命己使生者也。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习寿命者,上命也,若言文王受命唯中身,享国五十年。随命者,随行为命,若言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矣。又欲使民务仁立义,无滔天。滔天则司命举过,言则用以弊之。遭命者逢世残贼,若上逢乱君,下必灾变暴至,夭绝人命,沙鹿崩于受邑是也。 冉伯牛危言正行而遭恶疾,孔子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夫子过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门外,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一人,其头似尧,其颈似皋繇,其肩似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儡儡如丧家之狗,子贡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笑,曰:」形状未也,如丧家之狗。然哉乎,然哉乎。「」 ○宗族 宗者,何谓也?宗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于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小宗有四,大宗有一,凡有五。宗人之亲,所以备矣。诸侯夺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夺宗何?曰:诸侯世世传子孙,故夺宗;大夫不传子孙,故不宗也。《丧服经》曰:」大夫为宗子。「不言诸侯为宗子也。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尚书》曰:「以亲九族。」 族所以九何?九之为言究也,亲疏恩爱究竟也,谓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者,谓父之姓一族也,父女昆弟适人有子为二族也,身女昆弟适人有子为三族也,身女子适人有子为四族也;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母昆弟者男女皆在外亲,故合言之。妻族二者,妻之父为一族,妻之母为二族,妻之亲略故父母各一族。《礼》曰:「惟氏三族之不虞。」《尚书》曰:「以亲九族,义同也。」一说合言九族者,欲明尧时俱三也,礼所以独父族四何?欲言周承二弊之后,民人皆厚于末,故兴礼母族,妻之党废,礼母族父之族,足以贬妻族,以附父族也。或言九者,据有交接之恩也。若「邢侯之姊,覃公惟私」也。言四者,据有服耳,不相害所异也。 ○姓名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为重人伦也。姓生也,人所禀天气所以生者也。《诗》云:「天生□民。」《尚书》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者何?以为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纪其族。人含五常而生,声有五音,宫、商、角、征、羽,转而相杂,五五二十五,转生四时,故百而异也。气殊音悉备,故殊百也。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所以勉人为善也。或氏王父字何?所以别诸侯之后,为兴灭国、继绝世也。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各以其王父字为氏。故鲁有仲孙、季,楚有昭、屈原,齐有高国、崔立氏三,以知其为子孙也。王者之后二称王子,兄弟立而皆封也。或曰王孙上称王孙也。尧知命,表稷、契,赐生子、姓,皋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远刑。「禹姓姒氏,祖以亿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鸟子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生也。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论语》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三月名之何?天道一时,物有变,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与人相更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故《礼服传》曰:「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于祖庙者,谓子之亲庙也,明当为宗庙主也。 一说名之于燕寝。名者,幼小卑贱之称也,寡略,故于燕寝。《礼。内则》曰:「子生,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立于阼阶西南,世妇抱子,升自西阶,君命之士。嫡子执其右手,庶子抚其首。君曰『钦有帅』,夫人曰『记有成』。告于四境。」四境者,所以遏绝萌芽,禁备未然。故《曾子问》曰:「世子生,三月以名,告于祖檷。」《内则》记曰:「以名告于山川、社稷、四境,天子太子使士负子于南郊。」 以桑弧蓬矢六射者何也?此男子之事也,故先表其事,然后食其禄。必桑弧何?桑者,相逢接之道也。《保傅》曰:「天子生,举之以礼,使士负之者何,齐肃端绥,之郊见于天。」《韩诗内传》曰:「太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上下四方。」明当有事天地四方也。 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以《尚书》道殷家太甲、帝武丁也。于臣民亦得以生日名子何?亦不止也,以《尚书》道殷臣有巫咸,有祖己也。何以知诸侯不像王者以生日名子也?以太王名□甫、王季名历,此殷之诸侯也。《易》曰「帝乙」,谓成汤。帝乙谓六代孙也。 汤生于夏世,何以用甲乙为名?曰:汤王后乃更变名,子孙法耳。本名履,故《论语》曰:「予小子履。」履,汤名也。 不以子丑何?曰: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干为本,本质,故以甲乙为名也。 名或兼或单何?示非一也。或听其声,以律定其名;或依事、旁其形。故名或兼或单也。依其事者,若后稷是也。弃之,因名为弃也。旁其形者,孔子首类国尼丘山,故名为丘。 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若名赐字,子贡名鲤,字伯鱼。 《春秋》讥二名何?所以讥者乃谓其无常者也,若乍为名,禄甫元言武庚名。 不以日月山川为名者,少贱卑己之称也,臣子当讳为物示通故避之也。 《礼》曰:「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父母则不讳王父母也。君前不讳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郊庙中不讳。」又曰:「君前臣名,父前子名」谓大夫名卿、弟名兄也。明不敢讳于尊者之前也。太古之时,所不讳者何?尚质也,故臣子不言其君父之名。故《礼记》曰:「朝日上值,不讳,正天名也。」 人所以十月而生者何?人,天子之也,经天地之数五,故十月而备,乃成人也。 人生所以位何?本一干而分,得气异息,故泣,重离母之义也。《尚书》曰:「启呱呱而泣也。」 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 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拜之言服也。 所以必再拜何?法阴阳也。《尚书》曰:「再拜稽首也。」必稽首何?敬之至也。头至地何?以言首谓头也,《礼》曰:「首有疡则沐。」 所以先拜首后稽首何?名顺其文质也。《尚书》曰:「周公拜首稽首。」 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故《礼。士冠经》曰:「宾北面,字之曰伯某甫。」又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所以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礼。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称伯仲。」《论语》曰:「五十而知天命。」 称号所以有四何?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长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适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 男女异长,各自有伯仲,法阴阳各自有终始也。《春秋传》曰:「伯姬者何?内女称也。」妇人十五称伯仲何?妇人值,少变。阴阳道促,蚤成。十五通乎织丝任之事,思虑定,故许嫁笄而字。故《礼经》曰:「女子十五许嫁,笄。礼之称字之。」妇姓以配字何?明不娶同姓也,故《春秋》曰:「伯姬归于宋。」姬者,姓也。 值字所以于仲春何?值者亲,故近于仲;文子尊尊,故于伯仲之时物尚值,叔之时物失之章,即如是,周有八士。《论语》曰:「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积于叔何?盖以两两俱生故也。不积于伯,季,明其无二也。 文王十子,《诗传》曰:「伯邑考,武王发,周公旦,管叔鲜,蔡叔铎,成叔处,霍叔武,康叔封,南季载。」载所以或上其叔何也?管、蔡、霍、成、康、南,皆采也,故上置叔上。伯邑叔震也,以独无乎?盖以为大夫者,不是采地也。 ○天地 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 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出曜布,度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行生情,情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干凿度》云:「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妇随也。」 天道所以左旋、地道右周何?以为天地动而不别,行而不离。所以左旋、右周者,犹君臣、阴阳相对之义。 男女总名为人,天地所以无总名何?曰:天圆地方,不相类,故无总名也。 君舒臣疾,卑者宜劳,天所以反常行何?以为阳不动,无以行其教;阴不静,无以成其化。虽终日干干,亦不离其处也。故《易》曰:「终日干干,反复道也。」 ○日月 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何?日、月、五星比天为阴,故右行。右行者,犹臣对君也。《含文嘉》曰:「计日月,右行也。」《刑德放》曰:「日月东行。」 而日行迟,月行疾何?君舒臣劳也。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感精符》曰:「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也。」日月所以悬昼夜者何?助天行化,照明下地。故《易》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所以有缺何?归功于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转而归功,晦至朔旦,受符复行。故《援神契》曰:「月三日成魄也。」所以名之为星何?星者,精也,据日节言也。一日一夜适行一度,一日夜为一日,剩复分天为三十六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径千里也。 所以必有昼夜何?备阴阳也。日照昼,月照夜。日所以有长短何?阴阳更相用事也,故夏节昼长,冬节夜长。夏日宿在东井,出寅入戌;冬日宿在牵牛,出辰入申。 月小大何?天道左旋,日月东行。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月及日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三十日者过行七度。日不可分,故月乍大小,明有阴阳也。故《春秋》曰:「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此三十日也。又曰:「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八月癸已朔日有食之。」此二十九日也。 月有闰余何?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度四分度之一,岁十二月,日过十二度,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明阴不足,阳有余也,故《谶》曰:「闰者阳之余。」 ○四时 所以名为岁何?岁者,遂也。三百六十六日一周天,万物毕死,故为一岁也。《尚书》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春夏秋冬。时者,期也,阴阳消息之期也。四时天异名何?天尊各据其盛者为名也。春秋物变盛,冬夏气变盛。春曰苍天,夏曰昊天,秋曰□天,冬曰上天。《尔雅》曰:「一说春为苍天等是也。」四时不随正朔变何?以为四时据物为名,春当生,冬当终,皆以正为时也。 或言岁,或言载,或言年何?言岁者,以纪气物,帝王共之,据曰为岁。《春秋》曰:「元年正月。」「十有二月朔。」有朔有晦,知据月断为言年。载之言成也,载成万物,终始言之也。二帝言载,三王言年,皆谓窥窬。故《尚书》曰:「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谓二帝也。又曰:「谅阴三年。」谓三王也。《春秋传》曰:「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五月。」知阙< 门员>. 日言夜,月言晦,月言朔,日言朝何?朔之言苏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日昼见夜藏,有朝夕,故言朝也。 ○衣裳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所以名为衣裳何?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何以知上为衣下为裳?以其先言衣也。《诗》曰:「褰裳涉溱。」所以合为衣也。《弟子职》言「抠衣而降也。」名为衣何?上兼下也。 独以羔裘何?取轻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者取跪乳逊顺也。故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狐苍,士羔裘,亦因别尊卑也。 所以必有绅带者,示谨敬自约整。缋缯为结于前,下垂三分,身半,绅居二焉。必有□带者,示有事也。 所以必有佩者,《论语》曰:「去丧,无所不佩。」天子佩白玉,诸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士佩□需鈱石。佩即像其事。若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妇人佩其金咸镂,何以知妇人亦佩玉?《诗》云:「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五刑 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刑所以五何?法五行也。科条三千者,应天地人情也。五刑之属三千,大辟之属二百,宫辟之属三百,腓辟之属五百,劓、墨辟之属各千。张布罗众,非五刑不见。劓、墨何,其下刑者也。腓者其膑。宫者,女子淫,执置宫中,不得出也;丈夫淫,割去其势也。大辟者,谓死也。 刑不上大夫何?尊大夫。礼不下庶人,欲勉民使至于士。故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设也。庶人虽有千金衣币,不得服。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或曰:挞笞之刑也。礼不及庶人者,谓酬酢之礼也。 ○五经 孔子所以定《五经》者何?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陵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故孔子曰:「《书》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以为政也。「孔子未定《五经》如何?周衰道失,纲散纪乱,五教废坏,故五常之经咸失其所,像《易》失理,则阴阳万物失其性而乖。设法谤之言,并作《书》三千篇,作《诗》三百篇,而歌谣怨诽也。 已作《春秋》,后作《孝经》何?欲专制正。于《孝经》何?夫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孝经》者。夫制作礼乐,仁之本,圣人道德已备,弟子所以复记《论语》何?见夫子遭事异变,出之号令,失法。 文王所以演《易》何?文王受王不率仁义之道,失为人法矣,己之调和阴阳尚微,故演《易》,使我得卒,至于太平。日月之光明则如《易》矣。 伏羲作八卦何?伏羲始王天下,未有前圣法度,故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象万物之情也。 经所以有五何?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人情有五性,怀五常,不能自成,是以圣人像天五常之道而明之,以教人成其德也。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礼。解》曰:「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春秋》何常也?则黄帝已来何以言之?《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理,万民以察。」后世圣人者谓五常也。《传》曰:「三王百世计神元书,五帝之受录图,世史记从政录帝魁已来,除礼乐之书三千二百四十篇也。」 ●卷九 ○嫁娶 人道所以有嫁娶何?以为情性之大,莫若男女。男女之交,人情之始,莫若夫妇。《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称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礼。保傅》记曰:「谨为子嫁娶,必择世有仁义者。」 礼男娶女嫁何?阴卑不得自专,就阳而成之,故《传》曰:「阳倡阴和,男行女随。」 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又曰:「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阳数奇,阴数偶。男长女幼者,阳舒,阴促。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盛,任为人母。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故《礼。内则》曰:「男五十壮有室,女二十壮而嫁。」 七岁之阳也,八岁阴也,七八十五阴阳之数备,有相偶之志。故《礼记》曰:「女子十五许嫁,笄而字。」礼之称字,阴系于阳,所以专一之节也。阳尊无所系,二十五系者,就阴节也。阳舒而阴促。三十数三终,奇,阳节也。二十数再终,偶,阴节也。阳小成于阴,大成于阳,故二十而冠,三十而娶。阴小成于阳,大成于阴,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也。 一说《春秋□梁传》曰:「男二十五系,女十五许嫁,感阴阳也。」阳数七,阴数八,男八岁毁齿,女七岁毁齿。阳数奇三,三八二十四,加一为五而系心也;阴数偶,再成十四,四加一为五,故十五许嫁也。各加一者,明专一系心。所以系心者何?防其淫佚也。 《礼》曰:「女子十五许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故不用雁。」贽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纳征,玄□、束帛、离皮,玄三法天,□二法地也,阳奇阴偶,明阳道之大也。离皮者,两皮也,以为庭实。庭实,偶也。《礼。昏经》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纳征束帛、离皮。」 纳征词曰:「吾子有加命,贶室某也。有先人之礼,离皮、束帛,使某请纳征。」上某者声名也,下次某者使人名也。女之父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纳采词曰:「吾子有惠,贶贶室某,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采。」对曰:「某之子蠢愚,又不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天子下至士,必亲迎授绥者何?以阳下阴也,欲得其欢心,示亲之心也。夫亲迎轮三周,下车曲顾者,防淫佚也。《诗》云:「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礼。昏经》曰:「宾升,北面奠雁,再拜拜手稽首,降出。妇从房中也,从降自西阶。揖御妇车,授绥。」 遣女于檷庙者,重先人之遗支体也,不敢自专,故告檷也。父母亲男女何?亲亲之至也。父曰:「诫之,敬之,夙夜无违命。」女必有端绣衣若笄之。母施襟结□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父诫于阼阶,母诫于西阶,庶母及门内施□,祭丝由以母之命,命曰:「敬恭听尔父母言,夙夜无愆。」视衿□。祭去不辞,诫不诺者,盖耻之,重去也。 《礼》曰:「嫁女之家,不绝火三日,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感亲年衰老代至也。《礼》曰:「婚礼不贺,人之序也。」 授绥,姆辞曰:「未教,未乞与为礼也。」始亲迎,于词曰:「吾子命某以兹初昏,使某将请承命。」主人曰:「某故敬具以酒。」父命醮子,遣之迎,命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惟恐不堪,不敢忘命。」 娶妻不先告庙到者,示不必安也。婚礼请期,不敢必也。妇入三月,然后祭行。舅姑既殁,亦妇入三月,奠采于庙。三月一时,物有成者,人之善恶可得知也。然后可得事宗庙之礼。曾子曰:「女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诗》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周官》曰:「仲春之月,合会男女。令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娶妇之时。」 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也。夫虽有恶,不得去也。故《礼。郊特牲》曰:「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乱之大者,义绝乃得去也。 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适也者何?法地有九州岛,承天之施,无所不生也。娶九女,亦足以成君施也。九而无子,百亦无益也。《王度记》曰:「天子,一娶九女。」《春秋公羊传》曰:「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之。」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女弟也。 或曰:天子娶十二女,法天有十二月,万物必生也。必一娶何?防淫□也,为其弃德嗜色,故一娶而已,人君无再娶之义也。 备侄娣从者,为其必不相嫉妒也。一人有子,三人共之,若己生之。不娶两娣何?博异气也。娶三国女何?广异类也。恐一国血脉相似,俱无子也。侄娣年虽少,犹从适人者,明人者。明人君无再娶之义也。还待年于父母之国,未任答君子也。《诗》云:「侄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公羊传》曰:「叔姬归于纪。」明待年也。二国来媵,谁为尊者?大国为尊,国等以德,德同以色。质家法天尊左,文家法地尊右。 所以不聘妾何?人有子孙,欲尊之义,义不可求人以为贱也。《春秋传》曰:「二国来媵。」可求人为士,不可求人为妾何?士即尊之渐,贤,不止于士,妾虽贤,不得为□。 娶妻卜之何?卜女之德,知相宜否。《昏礼经》曰:「将加诸卜,敢问女为谁氏也。」 人君及宗子父母,自定娶者,卑不主尊,贱不主贵,故自定之也。《昏礼经》曰:「亲皆没,己聘命之。」《诗》云:「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大夫功成受封,得备八妾者,重国广继嗣也。不更聘大国者,不忘本□也。故《礼》曰:「纳女于诸侯,曰:备扫洒。」天子、诸侯之世子,皆以诸侯礼娶,与君同,示无再娶之义也。 王者之娶,必先选于大国之女,礼仪备,所见多。《诗》云:「大邦有子,人见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明王者必娶大国也。《春秋》曰:「纪侯来朝。」纪子以嫁女于天子,故增爵称侯,至数十年之间,纪侯无他功,但以子为天王后,故爵称侯。知虽小国者必封以大国,明其尊所不臣也。王者娶及庶人者何?开天下之贤示不遗善也。故《春秋》曰:「纪侯来朝。」文加为侯,明封之也,先封之,明不与圣人交礼也。 女行亏缺而去其国,如之何以封为诸侯比例矣。诸侯所以不得自趣国中何?诸侯不得专封,义不可臣其父母。《春秋传》曰:「宋三代无大夫,恶其内娶也。」 不娶同姓者,重人伦,防淫□,耻与禽兽同也。《论语》曰:「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曲礼》曰:「买妾不知姓则卜之。」外属小功已上亦不得娶也,以《春秋传》曰:「讥娶母党也。」 王者嫁女必使同姓诸侯主之何?婚礼贵和,不可相答,为伤君臣之义,亦欲使女不以天子尊乘诸侯也。《春秋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使大夫同姓者主之。」以其同宗共祖可以主亲也,故使摄父事。不使同姓卿主之何?尊加诸侯,为威厌不得舒也。 不使同姓诸侯就京师主之何?诸侯亲迎入京师,当朝天子,为礼不兼。《春秋传》曰:「筑王姬观于外。」明不往京师也。 所以必更筑观者何?尊之也,不于路寝,路寝本所以行政处,非妇人之居也。小寝则嫌群公子之舍则已卑矣,故必改筑于城郭之内。《传》曰:「筑之,礼也。于外,非礼也。」 卿、大夫一妻二妾者何?尊贤重继嗣也。不备侄娣何?北面之臣贱,不足尽执人骨肉之亲。《礼。服经》曰:「贵臣贵妾。」明有卑贱妾也。士一妻何?下卿大夫礼。《丧服小记》曰:「士妾有子,则为之缌。」 聘嫡夫往而死,媵当往否乎?人君不再娶之义也。天命不可保,故一娶九女。以《春秋》伯姬卒,时娣季姬更嫁曾阜,《春秋》讥之。□夫人死后更立夫人者,不敢以卑贱承宗庙。自立其娣者,尊大国也。《春秋传》曰:「叔姬归于纪。」叔姬者,伯姬之娣也。伯姬卒,叔姬升于嫡,《经》不讥也。或曰:嫡死不复更立,明嫡无二,防篡煞也。祭宗庙摄而已。以礼不聘为妾,明不升。 《曾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何如?孔子曰:」婿使人吊之,如婿之父母死,女亦使人吊之。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尊。婿已葬,婿之伯父、叔父使人致命女氏曰:某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不敢嫁,礼也。婿免丧,女父使人请,婿不娶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诗》云:「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昏礼经》曰:「告于公宫三月,妇人学一时,足以成矣。」与君无亲者,各教于宗庙妇之室。国君取大夫之妾、士之妻老无子者而明于妇道,又禄之,使教宗室五属之女,大夫、士皆有宗族,自于宗子之室学事人也。女必有傅姆何?尊之也。《春秋传》曰:「傅至矣,姆未至。」 妇人学事舅姑,不学事必父母者,示妇与夫一体也。《礼。内则》曰:「妾事夫人如事舅姑,尊嫡绝妒嫉之原。」《礼。服传》曰:「妾事女君与事舅姑同也。」妇事夫有四礼焉:鸡初鸣,咸盥漱,栉纵笄总而朝,君臣之道也;恻隐之恩,父子之道也;会计有无,兄弟之道也;闺阃之内,衽席之上,朋友之道也。闻见异词,故设此也。 有五不娶:乱家之子不娶,逆家之子,世有刑人,恶疾,丧妇长子,此不娶也。 出妇之义,必送之。接以宾客之礼,君子绝愈于小人之交。《诗》云:「薄送我畿。」 天子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妃至尊,故谓之后,明海内小人之君子也,天下尊之,故系王言之。《春秋传》曰:「迎王后于纪。」国君之妻称之曰夫人何?明当扶进夫人,谓八妾也。国人尊之,故称君夫人也。自称小童者,谦也,言己智能寡少如童蒙也。《论语》曰:「国君之妻,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国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谓聘问兄弟之国及臣他国称之。谦之词也。 妻者,何谓?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妾者,接也,以时接见也。 嫁娶者,何谓也?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人为家。娶者,取也。男女谓男者,任也,任功业也;女者,如也,从如人也。在家从父母,既嫁从夫,夫殁从子也。《传》曰:「妇人有三从之义也。」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扶以人道者也;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配疋者何?谓相与为偶也。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诗》云:「不惟旧因。」谓夫也。又曰:「燕尔新婚。」谓妇也。所以昏时行礼何?示阳下阴也,婚亦阴阳交时也。 男子六十闭房何?所以辅衰也,故重性命也。又曰:父子不同示施。为乱长幼之序也。《礼。内则》曰:「妾虽老,未满五十,必预五日之御,满五十不御,俱为助衰也。至七十大衰,食非肉不饱,寝非人不暖;七十复开房也。」 ●卷十 ○绋冕 绋者,何谓也?绋者,蔽也,行以蔽前,绋蔽者小。有事因以别尊卑,彰有德也。天子朱绋,诸侯赤绋。《诗》云:「朱绋斯皇,室家君王。」又云:「赤绋金舄,会同有绎。」又云:「赤绋在股。」皆谓诸侯也。《书》曰:「黼黻衣,黄朱绋。」亦谓诸侯也。并见衣服之制,故远别之,谓黄朱亦赤矣。大夫葱衡,别于君矣。天子大夫赤绂葱衡,士□□。朱赤者,或盛色也,是以圣人涂法之用为绋服,为百王不易也。绋以韦为之者,反古不忘本也。上广一尺,下广二尺,天一地二也;长三尺,法天、地、人也。 所以有冠者□卷也?所以□卷持其发也。人怀五常,莫不贵德,示成礼有修饰首,别成人也。《士冠经》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论语》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礼所以十九见正而冠何?渐三十之人耳。男子阳也,成于阴,故二十而冠,《曲礼》曰:「二十弱冠。」言见正。何以知不谓正月也?以《礼。士冠经》曰:「夏葛屦,冬皮屦。」明非岁之正月也。 皮弁者,何谓也?所以法古,至质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发也。上古之时质,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礼》曰:「三王共皮弁素积。」裳也,腰中辟积,至质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战伐田猎,此皆服之。 麻冕者何?周宗庙之冠也。《礼》曰:「周冕而祭。」又曰:「殷□旱夏收而祭。」此三代宗庙之冠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冕仰黄泉之下,万物被施前冕,而后仰,故谓之冕。谓之诩者,十二月之时,施气受化诩张而后得牙,故谓之诩。谓之收者,十三月之时,气收本,举生万物而达出之,故谓之收。冕仰不同,故前后乖也。诩张,故萌大,时物亦牙萌大也。收而达,故前葱大者,在后时物亦前葱也。丝免所以用麻为之者,女功之始,亦不忘本也。即不忘本不用皮,皮乃太古未有礼文之服,故《论语》曰:「麻冕,礼也。」《尚书》曰:「王麻冕。」冕所以前后递延者何?示进贤退不能也。垂旒者,示不现邪。纩塞耳,示不听谗也。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明不尚极知下。故《礼》云:「王藻曰,十有二旒,前后递延。」《礼器》云:「天子麻冕,朱绿藻,垂十有二旒者,法四时十二月也。诸侯九旒。大夫七旒。士爵弁,无旒。」 委貌者,何谓也?周朝廷理政事、行道德之冠名。《士冠经》曰:「委貌周道,章甫殷道,毋追夏后氏之道。」所以谓之委貌何?周统十一月为正,万物萌小,故为冠饰最小,故曰委貌。委貌者,委曲有貌也。殷统十二月为正,其饰微大,故曰章甫。章甫者,尚未与极其本相当也。夏者统十三月为正,其饰最大,故曰毋追。毋追者,言其追大也。 爵弁者,周人宗庙士之冠也。《礼。郊特牲》曰:「周弁」,《士冠经》曰「周弁,殷□旱,夏收」。爵何以知指谓其色?又乍言爵弁,乍但言弁。周之冠色所以爵何?为周尚赤,所以不纯赤。但如爵头何?以本制冠者法天。天色玄者,不失其质,故周加赤,殷加白,夏之冠色纯玄。何以知殷加白也?周加赤,知殷加白也。夏、殷士冠不异何?古质也,以《士冠礼》知之。 ○丧服 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明至尊、臣子之义也。《丧服经》曰:「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天子为诸侯。绝其何?示同爱百姓,明不独亲也。故《礼。中庸》曰:「期之丧达乎诸侯,三年之丧达乎天子。」卿大夫降缌,重公正也。 礼,庶人国君服齐衰三月。王者崩,京师之民丧三月何?民贱,故思浅,故三月而已。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者,则民始哭,素服;先葬三月,成齐衰;期月以成礼,葬君也。礼不下庶人何?所以为民制何?礼不下庶人者,尊卑制度也。服者,恩从内发,故为之制也。 王者崩,臣下服之有先后何?恩有浅深远近,故制有日月。《檀弓》记曰:「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 三年之丧何二十五月?以为古民质,痛于死者,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亡之则除。后代圣人因天地万物有终始而为之制,以期断之。父至尊,母至亲,故为于隆,以尽孝子恩。恩爱至深,加之则倍,故再期二十五月也。礼有取于三,故谓之三年,缘其渐三年之气也。故《春秋传》曰:「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五月也。」三年之丧不以闰月数何?以言其期也。期者,复其时也。大功已下月数,故以闰月除。《礼。士虞经》曰:「言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 丧礼必制衰麻何?以副意也。服以饰情,情貌相配,中外相应,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布衰裳、麻□、箭笄、绳缨、苴杖,为略及本□者,亦示也。故总而载之,示有丧也。腰□者,以代绅带也,所以结之何?思慕肠若结也。必再结之何?明思慕无已。 所以必杖者,孝子失亲,悲哀哭泣,三日不食,身体羸病,故杖以扶身,明不以死伤生也。礼童子妇人不杖者,以其不能病也。《礼》曰:「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一日不食,小功、缌麻一日不食再不食可也。」以竹何?取其名也。竹者蹙也,桐者痛也。父以竹,母以桐何?竹者阳也,桐者阴也。竹何以为阳?竹断而用之,质,故为阳;桐削而用之,加人功,文,故为阴也。故《礼》曰:「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所以必居倚庐何?孝子哀,不欲闻人之声,又不欲居故处,居中门之外。倚木为庐,质反古也。不在门外何?戒不虞故也。故《礼。大传》曰:「父母之丧,居倚庐。」于中门外,东墙下,户北面。练而居垩室,无余之室。又曰:「妇人不居倚庐。」又曰:「天子七日,又曰:」公、诸侯五日,卿、大夫三日而成服。「 居外门内、东壁下、为庐,寝苫块,哭无夜时,不脱□带。既虞,寝有席,疏食饮水,朝一哭,夕一哭而已。既练,舍外寝,居垩室,始食菜果,及素食,哭无时。二十五月而大祥,饮醴酒,食干肉。二十七月而示覃,通祭宗庙,去丧之杀也。 丧礼不言者何?思慕尽情也。言不文者,指谓士民。不言而事成者,国君、卿、大夫杖而谢宾。财少恃力,面垢作身。不言而事具者,故号哭尽情。 丧有病得饮酒食肉何?所以辅人生己,重先祖遗支体也。故《曲礼》曰:「居丧之礼,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又曰:「父母有疾,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琴瑟不御。」《曾子问》曰:「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礼。檀弓》曰:「曾子有母之丧,吊子张。」子张者,朋友,有服,虽重服吊之,可也。《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祭乎?孔子曰:」斩衰已下,与祭,礼也。『「此谓君丧然也。子夏问:」三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者,礼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周公伯禽,则有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不知也。」 妇人不出境吊者,妇人无外事,防淫佚也。《礼。杂记》曰:「妇人越︹而吊,非礼也。」而有三年丧,君与夫人俱往。礼,妻为父母服,夫亦当服。 有不吊三何?为人臣子,常怀恐惧,深思远虑,志乃全身。今乃畏、厌、溺死,用为不义,故不吊也。《檀弓》曰:「不吊三:畏、厌、溺也。畏者,兵死也。」《礼。曾子》记曰:「大辱加于身,支体毁伤,即君不臣,士不交,祭不得为昭穆之尸,食不得昭穆之牲,死不得葬昭穆之域也。」 弟子为师服者,弟子有君臣、父子、朋友之道也。故生则尊敬而亲之,死则哀痛之,恩深义重,故为之隆服,入则□,出则否也。《檀弓》曰:「昔夫子之丧颜回,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也。」 《曾子问》曰:「『君薨既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居于家。有殷事,则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既启,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殡哭而,反于君,殷事则归,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则子孙行事。夫内子有殷事,则亦如之君所,朝夕否。『「 诸侯有亲丧,闻天子崩,奔丧者何?屈己,亲亲犹尊尊之义也。《春秋传》曰:「天子记崩不记葬者,必其时葬也。诸侯记葬,不必有时。」诸侯为有天子丧奔,不得必以其时葬也。 大夫使,受命而出,闻父母之丧,非君命不反者,盖重君也,故《春秋传》曰:「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不反。」 诸侯朝而有私丧,得还何?凶服不入公门,君不呼之义也。凶服不敢入公门者,明尊朝廷,吉凶不相干。故《周官》曰:「凶服不入公门。」《曲礼》曰:「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论语》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臣下有大丧,不呼其门者,使得终其孝道,成其大礼,《春秋传》曰:「古者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 闻哀哭而后行何?尽哀舒愤然后行。望国境则哭,过市朝则否。君子自抑,小人勉以及礼。见星则止,日行百里,恻怛之心,但欲见尸柩汲汲。故《礼。奔丧》记曰:「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遂行。」曾子曰:「师三十里者行五十里,奔丧百里。」既除丧,乃归哭于墓何?明死者不可见,痛伤之至也。谓丧不得追服者也,哭于墓而已。故《礼。奔丧》记曰:「之墓,西向哭,止。」此谓远出,归后葬,丧服以礼除。 曾子与客立于门,其徒趋而出。曾子曰:「尔将何之?」曰:「吾父死,将出哭于巷。」曾子曰:「反哭于尔次。」曾子北面而吊焉。《檀弓》记曰:「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外;所知,吾哭诸野。『「 养从生,葬从死,周公以王礼葬何?以为周公践祚理政,与天同志,展兴周道,显天度数,万物咸得,休气允塞,原天之意,予爱周公与文武无异,故以王礼葬,使得郊祭。《尚书》曰:「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下言:「礼亦宜之。」 ○崩薨 《书》曰:「成王崩。」天子称崩何?别尊卑,异死生也。天子曰崩,大尊像,崩之为言,崩伏强天下,抚击,失神明,黎庶殒涕,海内悲凉。诸侯曰薨,国失阳。薨之言奄也,奄然亡也。大夫曰卒,精耀终卒。卒之为言终于国也。士曰不禄,失其忠节,不忠终君之绿。绿之言消也,身消名彰。庶人曰死,魂去亡。死之为言澌,精气穷也。崩、薨纪于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谥号之制即有矣。礼始于黄帝,至舜尧而备。《易》言复者,据遂也。《书》殂落、死者矣,各自见义。尧皆僭痛之,舜见终,各一也。 丧者,何谓也?丧者,亡。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亡,不可复得见也。不直言丧何?为孝子心不忍言。《尚书》曰:「武王既丧。」《丧终》曰:「死为□室。」知据死者称丧也,生者丧痛之亦称丧。《礼》曰:「丧服斩衰。」《易》曰:「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孝经》曰:「孝子之丧亲也,是施生者也。」天子下至庶人,俱言丧何?欲言身体发肤,俱受之父母,其痛一也。 天子崩,计告诸侯何?缘臣子丧君,哀痛愤懑,无能不告语人者也。诸侯欲闻之,又当持土地所出以供丧事,故《礼》曰:「天子崩,遣使者计诸侯。」 王者崩,诸侯悉奔丧何?臣子悲哀恸怛,莫不欲观君父之棺柩,尽悲哀者也。又为天子守蕃,不可顿空也,故分为三部:有始死先奔者,有得中来尽其哀者,有得会丧奉送君者。七月之间,诸侯有在京师亲供臣子之事者也,号泣悲哀奔走道路者,有居其国哭痛思慕,竭尽所供,以助丧事者。是四海之内咸悲,臣下若丧考妣之义也。葬有会者,亲疏远近尽至,亲亲之义也。童诸侯不朝而来奔丧者何?明臣子于其君父,非有老少也,亦因丧质,无般旋之礼,但尽悲哀而已。 臣死亦赴告于君何?此君哀痛于臣子也,欲闻之加赙之礼。故《春秋》曰:「蔡侯考父卒。」《传》曰:「卒赴而葬,礼也。」 诸侯薨,赴告邻国何?缘邻国欲有礼也。《春秋传》曰:「桓母丧,告于诸侯。」桓母贱尚告于诸侯,诸侯薨告邻国,明矣。 诸侯夫人薨,告天子者,不敢自废政事,天子亦欲知之当有礼也。《春秋》曰:「天子使宰喧来归惠公仲子之□。」讥不及事。仲子者,鲁君之贵妾也,何况于夫人乎? 诸侯薨,使臣归瑞□于天子何?诸侯以瑞□为信,今死矣,嗣子谅暗三年之后,当乃更爵命,故归之,推让之义也。《礼》曰:「诸侯薨,使臣归瑞□于天子。」 天子闻诸侯薨,哭之何?惨怛发中,哀痛之至也。使大夫吊之,追远重终之义也。故《礼。檀弓》曰:「天子哭诸侯,爵弁,纯衣。」又曰:「遣大夫吊词曰:」皇天降灾,子遭离之难,呜呼哀哉!大王使臣某吊。『「 臣子死,君往吊之何?亲与之共治民,恩深义重厚,欲躬见之。故《礼。杂记》曰:「君吊臣,主人待于门外,见马首不哭。君至,主人先入,君升自阼阶,西向哭。主人居中庭,从哭。」或曰:「大夫疾,君问之无数;士疾,二问之而大夫卒,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士比殡,不举乐。」玄冠不以吊者,不以吉服临人凶,示助哀也。《论语》曰:「羔裘,玄冠不以吊。」 崩薨三日乃小敛何?夺孝子之恩以渐也。一日之时,属纩于口上,以候绝气;二日之时,尚冀其生;三日之时,魂气不返,终不可奈何。故《礼。士丧经》曰:「御者四人皆坐,持体属纩,以候绝气。」《礼》曰:「天子、诸侯,三日小敛;大夫、士二日小敛。」属纩于口者,孝子欲生其亲也。 人死必沐浴于中□何?示洁净反本也《礼。檀弓》曰:「死于牖下,沐浴于中□,饭含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阶,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夺孝子之恩以渐也。所以有饭含何?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用珠宝物何也?有益死者形体,故天子饭以玉,诸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贝也。 赠示遂,何谓也?赠之为言称也,玩好曰赠;示遂之为言遗也,衣被曰曰示遂。知死者则赠示遂,所以助生送死,追恩重终,副至意也。赠□者,何谓也?赠者,助也也。所以相佐,给不足也。故吊词曰:「知生则赙,货财曰赙,车马曰□。」 天子七日而殡,诸侯五日而殡何?事有大小,所供者不等,故《王制》曰:「天子七日而殡,诸侯五日而殡,卿大夫三日而殡。」 夏后氏殡于阼阶,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何?夏后氏教以忠,忠者厚也,曰生吾亲也,死亦吾亲也,主人宜在阼阶。殷人教以敬,曰死者将去,又不敢客也,故置之两楹之间,周人共夹而敬之。周人教以文,曰死者将去,不可又得,故宾客之也。《檀弓》记曰:「夏后氏殡于阼阶,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 《稽命征》曰:「天子舟车殡何?为避水火灾也。故棺在车上,车在舟中。」臣子更执绋,昼夜常百二十二人。绋者,所以掌持棺也。故《礼》曰:「天子舟车殡,诸侯车殡,大夫攒涂,士瘗。」尊卑之差也。 祖于庭何?尽孝子之恩也。祖者,始也,始载于庭也。乘轴车辞祖檷,故名为祖载也。《礼》曰:「祖于庭,葬于墓。」又曰:「适祖,升自西阶。」 所以有棺椁何?所以掩藏形恶也,不欲令孝子见其毁坏也。棺之为言之貌,所以藏尸令貌全也;椁之为言廓,所以开廓辟土无令迫棺也。《礼。王制》曰:「天子棺椁九重,衣衾百二十称于领;大度曰:」公侯五重,衣衾九十称;士再重。「礼曰:」大夫有大棺三重,衣衾五十称;士无大棺二重,衣衾三十称。单□备为一称。「《礼。檀弓》曰:」天子棺四重,水光革棺被之,其厚三寸。地棺一,梓棺二,柏椁以端,长六尺。「 有虞氏瓦棺,今以木何?虞尚质,故用瓦。夏后氏益文,故易之以┼周,谓┼木相周,无胶漆之周也。殷人棺椁有胶漆之用。周人浸文,墙置□,加巧饰。丧葬之礼,缘生以事死,生时无,死亦不敢造。太古之时,穴居野处,夜皮带革,故死衣之以薪,内藏不饰。中古之时,有宫室、衣服,故衣之币帛,藏以棺椁,封树识表,体以象生。夏殷弥文,齐之以器械。至周大文,缘夫妇生时同室,死同葬之。 尸柩者,何谓也?尸之为言失也,陈也,失气亡神,形体独陈;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章也。《曲礼》曰:「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崩、薨别号,至墓同,何也?时臣子藏其君父,安厝之义,贵贱同。葬之为言下藏之也。所以入地何?人生于阴,含阳光,死始入地,归所与也。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何?尊卑有差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诸侯五月而葬,同会必至,所以慎终重丧也。 《礼》曰:「冢人奉图。先君之葬,君居以中,昭、穆为左右,群臣从葬,以贵贱序。」 合葬者何?所以固夫妇之道也。故《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又《礼。檀弓》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已来未之有改也。」 葬于城郭外何?死生别处,终始异居。《易》曰:「葬之中野。」所以绝孝子之思慕也。《传》曰:「作乐于庙,不闻于墓;哭泣于墓,不闻于庙。」所以于北方何?就阴也。《檀弓》曰:「孔子卒,所以受鲁君之璜玉葬鲁城北。」又曰「于邑北北首,三代之达礼也。」 封、树者,所以为识。故《檀弓》曰:「古也墓而不坟,今邱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不识也。于是封之,崇曰尺。」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