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易经》卦爻辞中的诗歌(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对《易经》六十四卦,按“占辞考释”、“古歌考释”、“古歌译评”的顺序,逐一进行了研究。在作者眼中,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中都含有一首、乃至两首“古歌”。如《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黄先生认为,“乾”,当通“见”,出现。前人释“乾”为“健”,是受了《易传》的影响,这是由于不知道《易》诗的体例。《易经》卦名通常就是所引古歌的诗题,往往摘自古歌的首句。本卦名“乾”,摘自古歌首句“见龙在田”。“乾”为“见”之假借字。本卦之韵,“田”、“渊”、“天”为古韵真部。依韵钩沉,这首诗应为:
    乾                 群龙之歌
    见龙在田,        有的龙出现在田间,
    或跃在渊,        有的龙跳跃在水潭,
    飞龙在天。        有的龙飞腾在云天。
    黄先生分析这首诗应为“群龙出没之歌”。从体裁上看,它类似于《诗经》的“风”。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用“赋”的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群龙百态图:或在田野上出没隐现,或在水泽中跳跃嬉戏,或在天空中飞舞翻腾。“龙是中国远古先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龙的赞颂表现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热爱”。[10]
    又如《坤》卦: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黄先生认为,《坤》卦所采古歌当为“行役之歌”。“坤”,地;从土,与诗意相关。但“坤”字似非古歌原题,疑为作《易》者所定,但其意义为“地”,当是得自诗意。又此诗用韵为“霜”、“方”、“章”、“囊”、“裳”、“黄”,属古韵阳部,与蒸部“冰”谐韵。古诗当为:
    坤                        大地之歌
    履霜,坚冰。        踏着秋霜,来到冰封的北方。
    直方,含章。        大地平直方正,充满冰雪的白光。
    括囊,黄裳。        肩挎紧扎的行囊,身穿黄色的衣裳。
    龙战于野,          龙蛇在原野上撕咬,
    其血玄黄。          它们的鲜血流淌。
    黄先生分析说,这是一首行役之歌,类似后世游子之诗。体裁似“风”,手法用“赋”,通篇记叙、描写,寓情于景,不用比兴。诗中首先交代了这位行役之人的去向:从深秋的南方向冰冻三尺的北方进发。接着描绘了一幅北国风光:空阔、广袤,千里冰封,万里雪光。突然笔锋陡转,又回到主人公身上,写他的行装,写他的衣着。广大的空间与孤立无依的个人形成极鲜明的对比,以衬托出这个生活的孤寂。作者似乎意犹未尽,最后又出人意料地展示出一幅血淋淋的画面,更进一步暗示了命运的残酷性。[11]
    又如《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九二:“牵复”。吉。
    九三:“舆说輹,夫妻反目”。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黄先生说,“小”是诗题,但不是摘自歌词或取自诗意,而是为与《大畜》相区别。“畜”为诗题,取自诗意。该诗宵部“郊”与幽部“道”谐韵,又与觉部“复”、“輹”、“目”阴阳对转谐韵;“雨”、“处”用古韵鱼部。此诗为:
    小畜                归宿之歌
    密云不雨。        暴雨前如山的阴霾。
    自我西郊,        我从城西郊外,
    复自道。          沿着大路归来。
    牵复。            归来时牵着那牛车辘辘。
    舆说輹,          像牛车脱落了车輹,
    夫妻反目。        夫妻间失去了和睦。
    既雨,            雨,已经落下了,
    既处。            人,到底回家了。
    黄先生怀疑该诗可能是一首“浪子还家之歌”。体裁类似“风”,属于民间作品。手法运用“比”:以“密云不雨”暴雨将临的环境描写,暗示夫妻不睦的紧张关系;用“舆脱輹”、两相乖离的情况,隐喻夫妻背离的现实处境。诗中同时运用了“兴”的手法,触目感怀,由牵着的牛车联想出“车”和“輹”的关系,又进而联想到夫妻之间的关系。由归来而大路,由大路而牛车,由牛车而车輹,由车輹而夫妇,这种联想使得全诗过渡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结尾,再现“雨”的意象,而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得全诗结构完满。
    总之,照黄先生的“考释”,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蕴含了一首古歌,经黄先生考证钩沉,六十四卦之古歌为:
    《乾》:群龙之歌;《坤》:大地之歌;《屯》:婚礼之歌、猎鹿之歌;《蒙》:女萝之歌;《需》:等待之歌;《讼》:诉讼之歌;《师》:败军之歌;《比》:亲近之歌;《小畜》:归宿之歌;《履》:慎行之歌;《泰》:拔茅之歌;《否》:献茅之歌;《同人》:抗战之歌;《大有》:丰收之歌;《谦》:鹣鸟之歌;《豫》:大象之歌;《随》:追捕之歌;《蛊》:隐遁之歌;《临》:统治之歌;《观》:观察之歌;《噬嗑》:囚奴之歌;《贲》:纳彩之歌;《剥》:收果之歌;《复》:归途之歌;《无妄》:灾难之歌;《大畜》:养畜之歌;《颐》:大嚼之歌;《大过》:晚婚之歌;《坎》:土牢之歌;《离》:征讨之歌;《咸》:交欢之歌;《恒》:持久之歌;《遯》:养猪之歌;《大壮》:公羊之歌;《晋》:套马之歌;《明夷》:箕子之歌;《家人》:家教之歌;《睽》:婚宴之歌、拉车之歌;《蹇》:艰难之歌;《解》:解救之歌;《损》:龟卜之歌;《益》:龟卜之歌;《夬》:遭刑之歌;《姤》:主妇之歌;《萃》:忧劳之歌;《升》:登高之歌;《困》:囚犯之歌;《井》:修井之歌;《革》:皮革之歌;《鼎》:黜妻之歌;《震》:惊雷之歌;《艮》:怨恨之歌;《渐》:鸿雁之歌;《归妹》:嫁妹之歌、伴舞之歌;《丰》:日食之歌;《旅》:商旅之歌;《巽》:跪伏之歌;《兑》:归宁之歌;《涣》:洪水之歌;《节》:守节之歌;《中孚》:诚信之歌;《小过》:求见之歌、捕鸟之歌;《既济》:祭礼之歌;《未济》:狐狸之歌。
    可以看出,黄玉顺先生对《易经》卦爻辞的理解,确实是有别出心裁之处的。在《易经古歌考释》一书“绪论”的结尾,黄先生非常自信地说:“‘易诗’是一块诱人的处女地,我相信对它的开垦必将兴起一门‘易诗学’。”[13]
    我们盼望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