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悲天悯人的呼号──墨子哲学纵横谈(9)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墨子又用“天意”来规范“非命”与“尚力”。他认为,上至天子诸侯、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匹夫匹妇,凡不信天命,强力从事者,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兴利除害正是天之本意,天之意愿,因而“非命”、“尚力”实则又是出自天意。他说,天之意“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这是说上天之本意就是要让人们用力经营,互教道义,平分财物。对上之君王要强力为政,实现治理,对下之民众要尚力从事,努力生产。这样,尚力非命又成为合天之意。墨子一方面把天看成是人间宇宙的最高主宰,天决定一切,掌握一切,另一个方面又主张非命,尚力,认为人的命运并不是外界之物,而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力量足以改变一切和决定一切。这前后两者显然是互相矛盾的,墨子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呢?正如以上所述,他用天意来规范非命与尚力,把非命、尚力归为天之本意,使两者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个共同点上得到了和谐与统一。这表明,墨子不是用天意来否定人力,而是用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天,把自己的愿望改造成天的愿望,使本来已经分明的矛盾消解于自己思想体系的内部,让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在其思想中并行而不悖,这不能不说是墨子的高明之处。
    2.天与鬼的功能
    墨子否定宿命论,主张非命、尚力,但他又非常重视天,他认为天有意志,天既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又是人间正义的保证,具有赏善罚暴的功能。在劝导人们尊天、顺天的同时,墨子又承认鬼神的存在,认为鬼神是实现正义的执行者,要求人们敬鬼,事鬼。当然,墨子的“天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志,而是平民意志的化身,是劳动人民利益的体现,是衡量人间一切美丑善恶的客观根据。
    墨子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此语大意是说,我有了天的意志,就好像制造车轮的人有了圆规,做木工活的人有了曲尺。轮人和匠人拿着他们的圆规和方尺,来度量天下物之方圆,说,符合规的就圆,不符合规的就不圆。合乎矩的就方,不合乎矩的就不方。可见,墨子所谓天志是一外在的、客观的东西,就像轮人之规、匠人之矩一样可以用来度量天下的是非、美丑、善恶,是万事万物之最高准则。
    墨子说:我“有天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王公大人之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行。观其言谈,顺天之意,谓之善言谈;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言谈;观其刑政,顺天之意,谓之善刑政;反天之意,谓之不善刑政。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
    天志与天意是同义词,天意就是判断王公大人卿大夫之刑政好坏的客观法仪,是衡量天下万民言论行为正确与否的“规矩”。天下的一切刑政,顺乎天之意就是善刑政,反天之意就是不善刑政。天下的一切言谈行为,顺天之意就是好的言行,反天之意就是不好的言行。天不仅是衡量人间是非善恶的尺度,而且还是社会正义的保证,是正义产生的根源。墨子认为天下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义,义就是正义,这个最珍贵的正义不可能从愚且贱的人中产生,它必须从最高贵且最聪明的东西中产生。天子固然高贵,然而天能支配天子,远比天子高贵,故而天是最高贵最聪明的,故义是从天中产生的。天是正义的来源,也是正义的保证,他能赏善罚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爱人利人,就是顺天之意,可得天之赏赐,憎人害人,就是逆天之意,必得天之惩罚。古圣王尧、舜、禹、汤,顺天之意,得有天下,为政太平,并享永年;夏桀、商纣、周幽王等反天之意而行,最终丧失天下,下场可悲。
    墨子认为天有善恶,即说天有意志,有爱憎。天之意不希望大国去进攻、侵略小国,大家族去侵扰小家族。不希望力量强的侵暴弱小的,狡诈的愚弄笨拙的,尊贵的傲视卑贱的。天希望人们有余力就帮助别人,有财物就分给别人,有好的思想就教诲别人,并希望位居上位的当政者努力听政治事,在下的平民努力从事劳作。可见墨子的天是兼爱和道德的化身,是下层民众善良意志的体现。
    墨子在主张天有意志,天是天地万物之一切主宰的同时,还肯定鬼神的存在,认为鬼神能赏善罚暴,维护正义,故应敬而奉之。
    墨子坚决反对无神论。并用大量虚幻的事实证明鬼神的存在。墨子认为判断一个东西是有还是无,应当以众人的耳目之实为根据,大家看到它的形状,听到它的声音,就证明它有,否则就是没有。墨子指出天下见到过鬼、见到过神的人不可胜数。他从史书上找出了杜伯、句芒、庄子仪等鬼神进行论证。
    杜伯,是周宣王的大臣,被周宣王无辜杀死。死前杜伯说:“君王无罪杀我,如果人死而无知,就罢了,如果人死而有知,不出三年,我一定让君王知道后果”。三年后,周宣王和众诸侯狩猎于田,猎车数百辆,随从数千人,满山遍野,好不威风。中午时分,见杜伯乘坐在白马拉的车子上,手拿红弓,腋下挟着红箭,追杀周宣王,将周宣王的心脏射中,周宣王死于车中。当时,所有周宣王的随从都看见了这件事,远处的人们也都听说了,此事还被载入了周代的《春秋》。
    墨子所举的另一个鬼神是句芒,为郑穆公所亲见。有一次,郑穆公在庙堂午休,有一神进入堂中站在左边,其貌为人首鸟身。郑穆公见状,惊恐万分,欲逃走。神说:“不用怕,上帝知道你品德高尚,派我来给你加寿十九年,使国家昌盛,子孙繁衍,不要丧失郑国。”郑穆连忙稽首下拜说:“能问一下神的名字吗?”神说:“我是句芒。”墨子由此认为,如果以郑穆公的亲见为标准,则鬼神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了。
    庄子仪,是燕国之鬼。燕简公无罪杀死了庄子仪。一年后,燕简公率领群臣去一个名叫祖的地方观光。中午时分,燕简公走在半道上,被庄子仪用朱杖击死在车上。当时,燕国的侍从都看到了,远处的人也都听说了。此事被载入燕国的《春秋》。
    墨子用来证明鬼神存在的方式极其简单,不过是从史书中找出一些关于鬼神的荒诞传说和记载。这些记载就其故事性而言是生动有趣的,但就其真实性而言,则荒谬可笑,捕风捉影。对这些荒诞的故事,墨子深信不疑且引为己用,这表明了他思想中有天真的一面。
    墨子不仅确信有鬼,而且认为鬼神很多。总起来说,鬼有三种,一是天鬼,大概是天降之鬼,为最高级的鬼。二是山水鬼,大概是指地鬼,三是人死而为鬼,这种鬼的能力可能最小。墨子所臆想出来的鬼决不是阴森恐怖的害人精,而是冥冥中人间是非、曲直的见证者和监督者,是赏善罚暴的执行者,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勇之士,是为人谋利而不是与人为敌的。墨子认为鬼神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超人的,凡是为恶为暴者,无论他多么富贵,多么势众,多么强勇,也无论他有多少坚甲利兵,都不是鬼神的对手,鬼神都能降罚于他。所以,鬼神具有“无大不罚之”的能力。相反,凡是为善为义者,无论他多么贫贱,多么软弱,多么寡愚,鬼神都能明察秋毫,无微不至,滴水不漏,赐赏于其身。所以,鬼神又具备“无小不赏之”的能力。在墨子看来,鬼神是公正无私、大勇大智的,能辅佐天子为政听令,督促其言行,使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明鬼是试图借助超人间的力量来实现人间的目的。墨子认为,如果人人相信鬼神,那么就有利于国家治理,有利于万民的生活。这样,那些官府不清廉、腐败奢侈、挥霍浪费之事,骄淫靡逸、男女无别之事,鬼神都能看得见;那些淫暴寇乱之盗贼,以刀枪、毒药、水火,害无罪人于道路,抢别人的车马、衣服以自利的人,鬼神也都能看得见。如是,这些现象由于畏惧于鬼神的惩罚就会逐渐断绝,使天下得以大治。墨子的鬼神观反映了平民的良好愿望,他企图借助鬼神的力量来威慑统治者,使其对平民阶层作出适当的让步。墨子确信有神鬼存在,就这点而言,他是一位有神论者,而且是一种十分低级、简单的有神论,但他的鬼神并不代表天子、诸侯与王公大人,并不是他们手中的工具,而是普通民众控诉统治者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
    3.天志与非命的二重性
    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明显存在着天志明鬼与非命尚力的矛盾。天志明鬼是说冥冥中有一种超人间的力量主宰着人世的一切。这种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维护着正义,赏善罚暴。人们的幸福与痛苦,欢乐与忧愁,富贵与贫贱,通达与穷困,智慧与愚笨,都是由这种至高、至大、至贵、至公、至正的力量所决定的。墨子一方面承认天志存在,证明鬼神为实有,一方面又毅然批判命定论,推崇人力,认为人们所谣传的命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自古到今没有谁见过命之物,听过命之音。命既不存在,那么决定人的命运、人的贫贱富贵的,就不是冥冥中的神秘之物,而是人自己的力量。人只有强力从事,才能有衣食之利,才能使天下大治。如此,墨子的理论体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墨子作为一代思想家,一代圣哲,他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矛盾。明知这里有矛盾,怎么办呢?或者放弃天志明鬼,极力高扬非命和尚力,或者放弃对宿命论的批判,全力赞颂天志与鬼神,让人全心全意地依靠上天和鬼神的恩赐。这两种解决矛盾的方式墨子都没采用。他消解矛盾的办法是通过改造天志,使它与非命尚力的观念相应和,最终实现天和人的一致统一。墨子认为,天和鬼神有赏善罚恶,除暴安良的功能,但天和鬼神并不能指使或决定你去行善或作恶,或者说你是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呢,还是主张“别相恶”、“交相非”,这完全由个人自己决定。这样,墨子就把人与天、鬼的职责区分开来;做好事还是干坏事,那是人的自由与权利;是奖赏还是惩罚,则是天和鬼神的功能。就前者言,人应当强力从事,尚力非命,就后者言,人应当尊天事鬼。
    人和天虽各有职责,然而,人只有顺天之意,才能得到上天的奖赏,反天之意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由此他主张人与天应当一致起来。墨子说:人不做天所希望的事情,而只做天所不希望的事情,那么天亦不做人所希望的事情,而只做人所不希望的事情,天与人相互感通。人所不希望的事情就是疾病灾祸,人所希望的事情就是欢乐幸福。墨子认为,有些人处于大国的地位反而攻打小国,以为自己是大家族就可以侵扰小家族,以为自己的力气大就可以欺负力气小的,以为自己聪明就可以捉弄愚笨的,这样还想得到上天的恩赐,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天和鬼神是公正无私、无偏无倚的,它只能根据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善还是恶而分别给予赏或罚。这样,人的祸福贵贱归根到底就不是由天所决定的了,而是由人自己决定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天和鬼只是最高的裁判者,并不是最终的决定者,如是,尚力非命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就自然消解了。
    墨子不仅认为天和鬼只是人间祸福疾病的裁判者,人的命运由自己决定,而且他还明确告诉人们非命尚力本身就是天意。他说,天的意愿想让居上的人廉洁清政,居下的人强力从事劳作,如此则尊天事鬼与非命尚力就实现了惊人的统一。
    墨子尊天事鬼与非命尚力的矛盾统一,正折射出小生产者面对迅速变革的社会现实所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他们一方面从劳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希望积极参与国家大政与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又意识到自己处于社会的低层,无权无势,倍受欺压,于是希望有一种超人间的力量来主持人间的公道。当他们不安、不满于社会现状,力图改变自身命运时,就强调非命,尚力;当他们对当政官僚恨之入骨,对现实机构彻底失望,特别是当自己的努力遭到挫折、冷落或失败时,他们就尊天事鬼,把希望寄托于超现实的力量,并用这种超现实的力量来威慑统治者,使他们不敢恣意妄为。然而,天志、明鬼终究是虚幻的、臆想的东西,执权者明白了墨子的这套“把戏”,就丝毫不会畏惧鬼神的惩罚了,这必然给小生产者带来更大的失望。更有甚者,当天与鬼神反过来成为统治者手中用来愚弄人民的工具时,它反而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镣铐。这就是墨子天志明鬼利弊并存的二重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