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陆建华】告子辨析(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注释】
    

    ① 陆建华:《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载《文化中国》(加拿大),2003年第3期。
    

    ② 焦循:《孟子正义·告子章句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③④⑤ 焦循:《孟子正义·告子章句上》。
    

    ⑥ 孙世扬:《告子辨》,载《制言半月刊》(苏州)第2期,1935年版,第34页。
    

    ⑦⑧ 转引自孙诒让:《墨子间诂·公孟》,北京,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2001年版。
    

    ⑨ 梁启超:《墨子年代考》,载《古史辨》第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52页。
    

    ⑩ 梁启超:《墨子年代考》,载《古史辨》第四册,第252页。
    

    (11) 参孙世扬:《告子辨》,载《制言半月刊》(苏州)第2期。李应南:《告子传略》,载《中山学报》(广州)第2卷第1期,1943年8月。
    

    (12) 郭沫若:《宋钘尹文遗著考》,载《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郭沫若:《名辩思潮的批判》,载《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3)(14)(15) 庞朴:《告子小探》,载《庞朴文集》第一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155,155页。
    

    (16) 《墨子·公孟》载告子称墨子“言义而行甚恶”,墨子认为这是“称我言以毁我行”,“言仁义而不吾毁”;墨子弟子认为“告子胜为仁”,墨子评价曰:“未必然也。告子为仁,譬犹跂以为长,隐以为广,不可久也。”
    

    (17) 此句原作:“仁义之为内外也,内”,孙诒让云:“末‘内’字误,疑当为‘非’”(《墨子间诂·经下》)。
    

    (18)(19)(20)(21)(22) 转引自焦循:《孟子正义·告子章句上》。
    

    (23) 参孙世扬:《告子辨》,载《制言半月刊》(苏州)第2期。
    

    (24) 《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5) 《孟子·公孙丑上》:“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26) “告子曰:言义而行甚恶”,孙诒让以为当作:“告子曰:墨子言义而行甚恶”(《墨子间诂·公孟》)。
    

    (27) 转引自焦循:《孟子正义·告子章句上》。
    

    (28) 孙世扬:《告子辨》,载《制言半月刊》(苏州)第2期。
    

    (29) 李应南:《告子传略》,《中山学报》(广州)第2卷第1期,第44页。另,“儒墨之道”,李氏原作“儒如之道”,今据文意改。
    

    (30) 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30页。
    

    (31) 学术界有人认为今本《列子》中的《杨朱》篇为杨朱所作,即使不是杨朱所作,也保存了杨朱的思想史料。我们认为,若今本《列子》为列子所作,则《杨朱》篇与《列子》中的《黄帝》篇、《仲尼》篇等一样,系列子的作品;若今本《列子》为魏晋时的伪书,则《杨朱》篇更不可能为杨朱的作品。为了慎重起见,本文论及杨朱时未援引《杨朱》篇的史料。
    

    (32) 郭沫若:《宋钘尹文遗著考》,《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第570页。
    

    (33) 郭沫若:《宋钘尹文遗著考》,《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第571页。另,类似的说法还见于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
    

    (34) 庞朴:《告子小探》,刘贻群编:《庞朴文集》第一卷,第160页。
    

    (35) 陆建华:《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载《文化中国》(加拿大),2003年第3期。
    

    (原载《孔子研究》2008年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