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凡物流形》的“贵君”、“贵心”和“贵一”(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注释】
    

    [1]《凡物流形》有两个本子(不同书手所抄),整理者名为甲本和乙本。甲本比较完整,共30支简,计合文、重文,不计缺文,共846字;乙本残缺较多,现存21支简,计合文、重文,共601字。原释文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19—300页;以下简称“上博七释文”。另有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的《〈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编释文》,复旦大学古文字网,2008年12月31日,邬可晶执笔,以下简称“复旦读书会释文”,李锐的《〈凡物流形〉释文新编(稿)》,孔子2000网,2008年12月31日。
    

    [2]参见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见张岱年:《文化与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82页。
    

    [3]有关中国的“民本”思想,参见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3—97页。
    

    [4]参见《齐宣王见颜斶》,见刘向集录的《战国策》卷四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07页。
    

    [5]《吕氏春秋·贵公》亦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6]如《商君书·更法》说:“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韩非子·心度》也说:“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黄帝四经》表现出的“爱民说”,见之于《黄帝四经·十六经·立命》:“吾畏天爱地亲民。”也见之于《十六经·观》:“优未爱民,与天同道。”
    

    [7]参见王中江:《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与思想世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23—224页。
    

    [8]相比之下,《五行》篇“经”和“说”的“心”,只是指能对其他感官起主导作用(“君”)的道德之“心”。
    

    [9]刘节区分“心”为形气、生理之心与形上和道德之心。参见刘节:《〈管子〉中所见之宋钘一派学说》,见曾宪礼编:《刘节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7页。
    

    [10]参见李锐:《〈凡物流形〉释读札记》,孔子2000网,2008年12月31日;曹峰:《〈凡物流形〉的“少彻”和“少成”——“心不胜心”章疏证》,简帛研究网,2009年1月9日。
    

    [11]参见陈鼓应:《管子四篇注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13页。
    

    [12]参见曹峰:《〈凡物流形〉的“少彻”和“少成”——“心不胜心”章疏证》,简帛研究网,2009年1月9日。
    

    [13]这段文字中的“能寡言,吾能一”(第18简),原整理者释文为“能顾言,吾能貌”,并同第19简连接“之,故……”但实际上当接第28简,其释文亦非“呜乎!此之谓小成?”参见上博七释文,第256、270页。
    

    [14]参见李锐:《〈凡物流形〉释读札记》,孔子2000网,2008年12月31日;曹峰:《〈凡物流形〉的“少彻”和“少成”——“心不胜心”章疏证》,简帛研究网,2009年1月9日。
    

    (15)金岳霖:《道、自然与人》,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21页。
    

    (16)参见沈培:《略说〈上博(七)〉新见的“一”字》,复旦大学古文字网,2008年12月31日。
    

    [17]笔者在《〈凡物流形〉编联新知》(简帛研究网,2009年3月4日)的“释文”中读为“执”,没有具体说明。参见杨泽生:《说〈凡物流形〉从“少”的两个字》,武汉大学简帛网,2009年3月7日。
    

    [18] “助”原整理者读为“抯”,训为“取”(参见上博七释文,第255页),复旦读书会因之(参见复旦读书会释文)。李锐读为“助”(参见李锐:《〈凡物流形〉释文新编(稿)》,孔子2000网,2008年12月31日),今从之。
    

    [19] “治”,原整理者读为“诀”,通“决”,决断、判断(参见上博七释文,第256页)。复旦读书会读为“治”,见复旦读书会释文,今从之。
    

    [20] “稽”原整理者读为“旨”,解为主张、用意(参见上博七释文,第256页);复旦读书会亦读为“旨”(参见复旦读书会释文)。李锐读为“稽”(参见李锐的《〈凡物流形〉释文新编(稿)》,孔子2000网,2008年12月31日),今从之。“稽”意思为汇合、汇总。《韩非子·解老》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尽稽万物之理。”
    

    [21]《管子·内业》说的“道”,与《凡物流形》所说的“一”的作用异名同谓:“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参见赵守正:《管子注译》下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7页。
    

    [22]参见上博七,第253—254页,见复旦读书会释文。
    

    [23]原整理者隶为“捸”,读为“录”(参见上博七,第271页),李锐读为“摝”(参见李锐的《〈凡物流形〉释文新编(稿)》,孔子2000网,2008年12月31日)。此字,当有“注入”的意思,与“盈”相应。究竟如何读,待考。
    

    [24] “敷”,原整理者解释为“分别”、“区分”(参见上博七,第271页)。当解释为“布陈”。“容”,原整理者读为“均”,解为均允、公平(参见同上),复旦读书会疑读为“容”(参见复旦读书会释文)。“容”意为“容纳”,读为“容”,于义为长。
    

    [25]参见王中江:《老子治道历史渊源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第87—95页。
    

    [26]参见曹峰:《释〈凡物流形〉中的“箸不与事”》,简帛研究网,2009年5月19日。
    

    [27] “宾”原整理者读为“视”,参见上博七,第251—252页;复旦读书会读为“宾”,参见复旦读书会释文。
    

    [28] “下”,原整理者从上句,复旦读书会从下句。“播”,原整理者读为“审”,解为“详究”、“知悉”。参见上博七,第251—252页。复旦读书会读为“播”,参见复旦读书会释文,可从。“渊”,原整理者读为“国”,参见同上;复旦读书会读为“渊”,参见同上,可从。
    

    文:王中江
    

    (原载《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