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孔子教识人: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一元一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孔子曾经在《论语·子路第十三》说:“君子容易被侍奉,但难以被取悦,想使君子喜悦,如果不合道理,他是不会喜悦的;至于君子役使人,会重视人家的才能,量才而用。小人不容易被侍奉,但容易被取悦,想使小人喜悦,虽然不合道理,他也能喜悦;至于小人役使人,却是求全责备。”
    君子修心养性,使心性合乎道德标准,也会要求自己的思想、与人事物的关系尽量合理,所以他会克制自己的情欲、思想、心性、感官、言行等的不合理,使其合乎礼的规范。因此,在为人处事方面,君子和小人展现出来的风貌、给人的观感也不同。例如:如果当君子的下属,你会发现君子容易被服侍,但却难被取悦,而且君子用人比较尊重专业和才能,讲究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私人交情、喜好。至于当小人的下属呢?你会发现小人容易被取悦,但却难被服侍,而且小人用人比较不尊重专业和才能,讲究私人交情、喜好,而非做人做事的道理。
    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为何?是不是君子比较理智而不情迷,而小人比较情迷而不理智?所以合理的对待、取悦和做事方式,君子比较能接受;而情投意合的对待、取悦和做事方式,小人比较习惯采用。当下属的人当然会感觉到对待君子和为君子办事,只要按照规定、合理去做就行,不会变化多端,而且君子会为人设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很容易;但是取悦君子就要了解君子不平凡的志向和道理,这就比较难了。至于对待小人和为小人办事,可能常出现不依规定、不合常理,以及必须迎合小人多变的性格,小人又难为人设想,那么当小人的下属,可能会有不少苦水,此外还将承担过多的责任;但是小人容易为情所迷、容易放纵,对自我没什么约束,也没什么远大的志向,是不是很容易被取悦呢?
    中国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为昏君临政,或为奸臣当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顺乎天意,重整华夷。又有文臣武将,明辨天意,辅佐明君,成就千秋大业。
    姜子牙原来在昏君纣王治下为官。然而他看出纣王的末路,明智地弃商投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
    姜太公,周朝齐国的始祖吕尚。本姓姜,吕氏,名尚,字子牙。传说周文王遇见吕尚时,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为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又尊为师尚父。他辅佐周武王灭商,屡建奇功。最后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吕尚家道没落,穷困不堪。生逢商朝乱世。他从小聪明伶俐,博闻强记,身怀安邦治国之术。终于,吕尚有机会在商纣王手下担任下大夫的职务,可是纣王荒淫酒色,暴虐无道。他脯醢大臣,役使诸侯,残害百姓,因而当时社会十分黑暗,政治极度腐败。商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末日即将来临。
    壮心不已的吕尚,自然能够审时度势,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一天,纣王宣召吕尚,要他监造“鹿台”。根据要求,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玛瑙砌就栏杆,宝石妆成栋梁。吕尚看了图样,心想:“朝歌(商朝都城)并不是我久居之地。鹿台之工,劳民伤财。我要用言语来劝谏。这昏君一定不听,罪当炮烙。我不如虚以应付,就此脱身,有何不可”,表面应承一番之后,吕尚赶忙回到家中。
    回到家,吕尚说:“我如今不做官了。”马氏大惊:“这是为什么?”吕尚说:“纣王听信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我想纣王并非我的明主。娘子,我同你到西歧去,守时候命……”
    吕尚说的西歧,就是西伯侯姬昌(后为周文王)统治下的诸侯国周国。姬昌当政期间,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积极招贤纳士,注意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富民政治,因而国力逐渐强盛,社会秩序井然。四方诸侯望风依附,远近百姓悉心归向。总之,姬昌所统治下的周国,已日益发展变为埋葬商王朝的强盛的诸侯国。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吕尚离开了商纣王,去辅助周文王,成为文王的军师。在吕尚的谋略下,武王征伐商纣王,牧野之战,商朝全军覆没。《史记·周本纪》中对商纣王的结局是这样写道的:“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暴虐无道的商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终于灭亡了。
    明者当洁身自好,智者当顺天意而行。良禽尚知择木而栖,人当善恶分明,殷鉴不远,切莫助纣为虐。
    作者:论语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