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庄子的思想世界(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如果抛开寓言,当我们回到实际的历史之中的时候,老子和庄子之间的思想联系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尽管我们可以列举出二者之间无数的区别,但是这些区别总是枝节的,而且遮挡不住背后本质的相同。譬如司马谈对于道家的概括“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同样都适合于老和庄,虽然在老子中主要体现为为君之道,到了庄子这里则基本上是处世之术。在具体讨论庄子的时候,我们在很多地方总能感受到老子的存在。老子的道、他的无为、他的为道和为学、他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6]他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27]等等,在庄子中都留下了重重的痕迹。《天下篇》称老聃和关尹为博大真人,显然是渊源有自的。
    庄子的思想世界是丰富的,但显然不是杂乱的。庄子不是老子、列子或者孔子,尽管他的世界中有他们。庄子就是庄子,他有道通为一的本领。他就象是《大宗师》中提到的大冶,以他的心灵为大炉,熔铸着整个的世界、人生和历史。这个大冶冶炼出的作品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永远的《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作者:王博)
    参考文献: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2]司马迁说庄子著书,“用剽剥儒墨”,也是以此二家为主要对手之意。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3]《天下篇》固然非庄子自著,但总是反映着庄子学派的态度。其评论诸子,最先提及的就是儒家和墨家,可以与此对观。
    [4]可以成为对比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在前者的著作中,后者经常成为对话的主角。这无疑可以被看作是对苏格拉底的尊重,因为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类似的情形是战国时期的儒者经常在其著述中提到大量的“子曰”或者“孔子曰”等,虽然不否认其中或有真实的成分,但大部分应该是依托。这种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尊重。但这和庄子的情形显然不同。
    [5]《墨子·兼爱中》。
    [6]《庄子·天下》。
    [7]《孟子·尽心上》。
    [8]《庄子·天下》。
    [9]《庄子·徐无鬼》。
    [10]邵尧夫曰:“庄周雄辩,数千年一人而已。”见《藏云山房南华大义解悬》,收严灵峰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卷15。
    [11]《孟子·滕文公下》。
    [12]如与告子辩性与仁义(《告子上》),与许行之弟子陈相辩君臣并耕,以及因徐辟与墨者夷之辩爱有无差等(《滕文公上》)等。
    [13]《荀子·非相》。
    [14]《战国策·韩策一》:“子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御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
    [15]《吕氏春秋·不二》。
    [16]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称道家“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虚无为本故贵虚,因循为用故尚刑名。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17]《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18]《老子》三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9]《吕氏春秋·不二》:“关尹贵清”。
    [20]参见《马王堆汉墓帛书》(壹),《经法·道法》,文物出版社,1980年。
    [21]《淮南子·要略》:“考验乎老、严之术”,“严”即“庄”,因避讳改。此为文献所见“老庄”并称之始。
    [22]《庄子·德充符》。
    [23]《庄子·应帝王》。
    [24]参见郭庆藩《庄子集释》第一册,中华书局,1982年,128页。
    [25]《庄子内篇憨山注》,台湾建康书局有限公司,1956年。
    [26]《老子》十一章。
    [27]《老子》四十四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