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试论《列子》生态伦理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4.和淤万物 
    《列子》追求天地万物和谐一体,“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愆”(《列子·黄帝》)。这里他借姑射山神人,能处自然之境,顺自然之道,心境平和,无智无巧,与万物和谐共处,表达他生态伦理的旨归乃是追求天地万物和谐一体。《列子》所欲求的理想社会是非但: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不骄不忌;男女长幼和谐相处,不耕不稼,不织不衣,乐而无忧。并且“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列子·黄帝》),也就是人类和鸟兽交往自如,和谐共处。总之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和淤万物。 
    三、《列子》生态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良性互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各种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矛盾日益凸显,这已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列子》哲学的生态伦理思想,予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重要启示。 
    1.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 
    《列子》万物一体的世界观,说明了人类与自然界万物的关系,确定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应做自然的主宰,而是作为自然界这一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其他事物彼此关联、彼此协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生的相合无间、浑然一体,人类才能最终实现快速健康的生存发展。《列子》“类无贵贱”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重要意义。人类过多地强调自身的需要,而忽视自然,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并且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对待自然中的其他物种,并珍惜自然界中的一切,不利用人类的强势地位而不计后果地从自然界中索取;人类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更重要的是成为自然的保护者。 
    2.认识自然、顺应自然 
    《列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至为无为”的思想是说“自然无为”,不做违反自然之为。有人认为“无为”是指无所事事,毫不作为是一种极为消极态度,这是误解。其实质是一切事情顺其自然,而是要求按照自然的法则坚韧不拔地去做一切应然而然的事情,以保障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发展科技,探索自然界无穷的奥秘,把握自然界规律,以无限接近对自然的科学认识,以便更好地更好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3.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师法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无条件地与自然融合而一。《列子》主张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它所主张的保护自然并非是一种为保护而保护的思想,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利用。过分强调利用,而不讲究保护,会导致环境恶化。而离开利用而过分强调保护,也不切实际。《列子》把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结合起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作者:包佳道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