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层次,强势人格的一个最高的一个层次就是包容化育。这一个层次和前两个层次不一样,前两个层次,你的自强不息或者说你的坚守本心,你需要依靠你内心的定力去抗拒外在的世界的诱惑。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话,说除了诱惑以外,我什么都能抗拒。废话,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抗拒,废话,其实人在生活中间有很多诱惑,这些诱惑你要抗拒它是非常艰难的。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因为你要抗拒诱惑,你必须用自己内心的定力去抵御外界的诱惑。这个强势人格的最高境界就是包容化育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的时候你不需要用你的力量去抗拒外在,而你能够理解,你能够包容,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 我这一生中间还没有遇到过达到这个层次的圣人,但是我在生活中间,我见到过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体现了一种包容化育的境界。你比如说我平生中间也见到了一些人,当他们面对社会的不公,面对生活种种的困难,他并没有沮丧,没有愤怒,而是莞尔一笑,这个笑就是包容的笑,就是善良的笑,是一种发自本心的笑,这是很了不得的。所以我们常常感到,圣人其实并不是在经典之中,圣人其实就是活在我们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不过每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并不是很集中而已,如果把我们千千万万的人身上的东西集中起来,一定可以超过经典所说的那些圣人。 我先谈谈我对经典的理解,什么叫经典?经典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流行,流行的东西才能是经典。比如今年,我们看春节联欢晚会,“你真有才”,现在就成了经典了;当年邓丽君的情歌我们今天看起来,经典歌曲;我们看到很多电影,当然很流行,现在叫经典电影。所以经典的第一特点,流行。第二,经典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认可,它得到了了一代一代人的认可,当时能够流行,后来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被一代一代人认可,这就是经典。所以经典一点都没有神秘的地方,经典一点都不神秘。我们今天读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些东西,在先秦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诸子百家中间的一家而已;后人认可了它,不断地在阐释它,提升它,捧它,它成经典了。所以经典我们首先应当明白,不神秘,很普通很普通,丝毫没有什么深奥地地方,这是我们对经典的看法。 既然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读经,其实是两种方法,就我个人而言,两种方法最有效。第一种,读经应当和你的人生相结合。我刚才讲过,我当时在中学里边,我们拉砖的时候那么辛苦,好多次都差点丧命,咬着牙过来。不是《孟子》给我们的力量,而是生活迫使我们那样做。但是那样做了以后,后来我读到《孟子》以后,引起我很强烈的共鸣。所以读经,你不是靠读书就能读懂的,你有了生活,你再读了经典,这中间有共鸣的地方,这是你读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一定要把读经和你的人生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方法。再一点,大家知道,我们读书都有一个,凡是热爱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常识,就知道那个书越读越薄,任何一本书越读越薄。这个书,你反复地读反复地读,读到最后就非常薄,为什么?因为你读懂了,所以读经典也是如此。比如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学生工作非常忙,但是我的书读得非常好,我是怎么读呢?我有一个读书方法,叫累积记忆法,就是我从上高一开始,第一周的星期日,我把这一周的功课我整个复习一遍,记忆一遍,复习记忆,到第二周我把前两周的复习记忆一遍,到第一个月把这一个月,第一个学期,然后第一年,第二年,等到高三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把高中六个学期的功课全部复习记忆在脑子里面去了。这样,书就变得非常薄了。所以读经典就是读书,你平时怎么读书,你就怎么读经典。那么我是怎么读书的呢?我觉得读书最根本的是要读它的核心,读它的本质。我一开始讲《孟子》这部书,它核心的就讲了三条:第一是性善,第二是仁政,第三是强势人格。你把这三点抓住了,整个《孟子》你就抓住了。所以读书,我们应该抓的是它最核心的东西。 这里边我有两个词介绍一下,一个叫“道”,道德的道;一个叫“器”,器物的器。读书都有一个道和器的问题。什么叫道呢?道就是这个书的核心,就是它的本质。器就是这个书中间的那个直接的东西。所以道跟器相比起来,我们当然要掌握这个道,道是最核心的。要说得玄一点,道是形而上,器是形而下;道是整体,器是局部;道是本质,器是表层;道是主干,器是枝叶。所以我们读经其实要掌握的就是那个道,你把那个道掌握住了,它的器你就掌握住了。所以读经最根本的方法,读懂一本经书,你读懂没有,其实就看你掌握这个书的核心没有。当然我这样强调道,那是不是器没有用呢?器是小道理,道是大道理。你看《孟子》这部书那么厚,它的大道理非常简单;它的小道理,好多条都有小道理。大道理是管小道理的,所以我们读经要抓它的大道理。实际我们说的一部书也好,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他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一个灵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道,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东西,就抓住了经典的核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