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世上万物遵循着道而产生,受到德的滋养,具体的物质构成它的形体,周围的时空环境使之成长。因此万物没有不把道德视为根本的。道的尊位,德的宝贵,不是出于谁的号令而完全是因循自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蓄养万物,使它们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繁衍后代,给它们最大的照顾和护佑。生长了并不据为己有,作育不自居其功,统领着天下万物却并不自视为救世主。这就叫深厚的德行。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世间万物最初的生机都是来源于“道”的那个生命原始海洋,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来的。人属于世间万物之一,当然最初的生机也是这样来的。
    “德”是在各种“有”的层次上的事物最本质的内涵属性,“德”是具体层次上“道”的代表,是“道”在不同时空、不同范畴上的表现。万物积聚、蓄养“生”的力量都依靠各自的“德”。对于人来说,要使成为“人”的生机积聚、蓄养而不断壮大起来,那么就应该符合“人”的“德”。
    “物”是在“有”的层次上构件万物形体、形状的东西,是生命的附着物。对于人来说,这个“物”就是身体,就是由皮、毛、肉、骨、血等组成的这个肉体。“物”是万物在“有”这个层次存在的物质基础。
    “势”是在“物”存在的那个时空环境里的一切其他可以对“物”产生影响的东西。对于人来说,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自己以外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势”。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真正的根本在于“道”和“德”,“物”和“势”只是附属的,次要的东西。“道”和“德”是先天的,是决定了生命层次和生命质量的东西,“物”和“势”决定的只是临时的、外表的东西。生命并不依赖任何有形的物质而存在,生命是宇宙规则的产物。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这就是为什么万物应该把“道”和“德”放在非常尊贵的位置上的道理。“道”和“德”是非常尊贵的,这种尊贵与世俗的任何“尊贵”都是不同的。
    世俗的“尊贵”都是人为的,依靠着外在的力量来维持的。因此很多并不是值得人们从心里去尊敬和重视的,只不过是通过强行的政令、制度、世俗规则等有形体系而逼迫、勉强人们去“尊贵”他们。
    “道”和“德”是人类乃至天地万物的原始父母。“道”和“德”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和最光明的前景。“道”和“德”代表的是宇宙最根本的秩序和有形世界基本属性的完美统一,是至“真”的、是至“善”的,是至“美”的。所以,不论人们主观上是否把它们放到“尊贵”的位置上,客观上它们永远是决定一切最终裁决者。真正能够洞察到“道”和“德”的人当然只会把“道”和“德”作为至尊至贵来崇尚,来信奉。这种全身心的归顺和依附不是外在力量所压迫的,而是内心最自然的抉择。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为什么会全身心的归顺和依附?就是因为看清楚了生命的本质和根本来源。都是“道”和“德”的运化之功啊!“生”、“蓄”、“长”、“育”、“成”、“熟”、“养”、“覆”,这就是万物生长化育的全过程,每个过程都离不开“道”和“德”的运化。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一句话:“功成而弗居”。
    世俗的规则是:“生”了就要想要“有”,父母生了子女就会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产、农夫种了田就认为作物是自己的私产就都是这一类的行为;“为” 了就要想要“恃”,做了事情、有了点成绩,就老觉得有多了不起,总想靠着这个功劳得到些什么;“长”了就要想要“宰”,有人来归附、跟从你的领导,就想着主宰他的一切。这些行为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化而欲作”的表现。
    “道”和“德”不是这样的,它们是“化而不作”的。所以,才“是谓玄德”——最深远的德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