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为学与为道,无为而无不为(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从事进修学问的人学识一天比一天长进,从事修养道德的人欲望一天比一天减退。欲望不断地减退,才会达到真正不想有所施为的地步。只有真正放弃所有主观的意愿,而完全因循自然的行动,才能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地步。所以准备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因循自然不加造作。如果他要造作生事,他就不配来治理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益”在这里的主要意思就是增加的意思,“损”在这里的主要意思就是减少的意思。除此以外,可以参见第四十二章里关于《易经》里“损卦”和“益”卦的解释。
    “为学”和“为道”都是人类了解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有效途径,前者在一定范围内更实用、更具体、更细化,可以被实实在在地掌握;后者是全局性的,更抽象、更模糊,难以把握。前者是孤立地研究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后者是直接掌握宇宙根本法。
    “为学”是一个向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了解世界,所以才会不断地增益;“为道”是一个向内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消除多欲和妄执从而产生明悟,所以才会不断地减损。“为学”是基于“有”的,所以是“后天”的学问;而“为道”是基于“无”的,所以是“先天”的道行。“后天”是在独立个体产生之后的,而“先天”是在独立个体产生之前的。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道”就是一个自我主动去“损”的过程。“损”掉的是自己身上那些非“道”的东西——贪、嗔、痴,或者说是那些“有为”的要“造作生事”的东西。
    佛教最基础的修行就在于一个“戒”字,要持戒。持戒到达戒律精严的过程,就是“损之又损”的过程,就是“致虚极”的过程,最终就能到达“无为”。
    持戒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和修剪植物的枝叶差不多,只有主动去去除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方向上的生长,才能集中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在最必要的、最关键的、最正确的方向上成长、甚至是产生根本性的突破。
    当然,“损”和“持戒”的意义并不简单的只是积蓄生命的能量而已,人类和“无情”的植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志的、有愿望的。如果这个意志和愿望沉迷于世俗的目标,只要足够专一和持久,也能做出一番“功业”,这就是意志和愿望的力量。但是如果执着的仅仅是世俗的目标,那么功名利禄就会在他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去障碍、蒙蔽他本心的清明。
    每个人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有着一颗纯净无暇的心灵。这种先天的“直心正见”,就是“童心”。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婴儿”这个概念,“婴儿”就是一个全真浑朴的形象。尽管在人世之初,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纯净无暇的心灵,但是随着入世渐深,被七情六欲、五蕴八苦所沾染,就会渐渐地被污染直到迷失在“无明”之中。这个“无明”——无法光明、清明,它是人在“后天”时期被沾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