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循自然法则,足不出户,知天下事(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因此,掌握了“无”,就掌握了一切。可以“察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瓶水之冰”和“天下之寒”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易经中用起卦来“决疑”——解决疑问,获得起卦基本信息的原则就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为什么可以由近在咫尺的一些细微的动静来判断出千里之外的形势变化呢?就是因为确实存在着这种内在必然的联系。
    三国时代诸葛亮有句著名的名言:“为将者不识天文,不知地理,焉可为将?”打胜仗首先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要知道“可胜”和“不可胜”,必要时要“先为己之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因此,时时刻刻做好形势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古代,信息获取相对困难的情况下,那么根据天文、地理的征兆和形迹来判断敌我形势就成为及时准确判断战场态势的必要方法了。这样的将帅才能抓住瞬息万变的战机,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掌握了这种内在必然的联系——“道”,当然就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了。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为什么要出去呢?为什么要远远地跑出去呢?还不是为了去向外探索吗?如果不注重心灵的修养,你又能看得到点什么呢?
    基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所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六识”是很容易虚假不实的。“五色”会“令人目盲”;“五音”会“令人耳聋”;“五味”会“令人口爽”;“驰骋游猎”会“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会“令人行妨”。
    当物欲和利益把心灵弄得污浊不堪的时候,就利令智昏了。远离了心灵修养,就是远离了道德,也就远离了真正的智慧。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圣人”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行”、“见”、“为”都是向外的。“圣人”是道德修养深厚的人,是内修功夫极高的人,所以他的“知”、“明”、“成”都是建立在内修和道德的基础上的。他的“行”、“见”、“为”是“道”这个层次上的,是建立在“无”的基础上的,因此他的“知”、“明”、“成”才是神通级的,是符合宇宙大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