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复杂性和人自身的多向性,决定了人生心路历程,我们无权选择所拥有的世界,但我们有权选择自己客串的角色,只有诗化的人生,才能在模糊的视线中把握心路之门。 庄子认为人与外部世界之间联系的偶然性、不稳定性,如梦境一般,庄子在《齐物论》者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告诉我们,人生有时犹如梦中梦,每个人都在客串着生存角色,当我们反躬自醒时,经常找不着自己的心路之门。庄子对人生的态度虽然是通过审美体验完成的,通过物化的自然来感受的,但我们不能不看出庄子在虚无与游戏中去寻找心路之门。 庄子虽然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游离,但当他面对人生真正的体验时总感到力不从心,现实生活中他的失意,他的无奈使他不敢真正面对人生,他只有借助理想的精神世界来寻求一种慰藉。 庄子的人生哲学充满着悖论,充满着矛盾,他的理想境界一回到现实中就变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的超远的意境,超人的思想总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其实庄子的超然哲学与尼采、康德以及马克思哲学一样,当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放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比照和运行时,总会出现对立、矛盾和彷徨,总在物质和精神文明两个宇宙观层面上发生碰撞。 人生的路虽然只有一条,但这条路可是有两层组成的,一层是物质和生理之路,一层是心理和精神之路,物质和生理之路是时间和肌体组成的,这条路人生大体相近,但精神和心路历程却千差万别。我们经常被这两条路交叉和错位搞得不知所措,经常在两个世界观中迷离徘徊,当我们注定审视自己时,却找不着自己的心路,就像庄子一样变得游世起来,变得超然起来,变得诗化起来。 胡适认为庄子是一个避世高手,是一个“出世主义的哲学家”,庄子极端重视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主张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像儒家那样只知治外(客观世界)而不知治内(主观世界)。为了实现自己治内的目的,庄子把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把恬淡逍遥的人生视为自己精神的最高享受。为此,庄子终身不仕,整日留恋于山水,嬉戏于自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曹商出使秦国,屡献媚于秦王,得秦王欢心,蒙赐车马百余辆,一夜之间成了宋国的富豪。并自鸣得意地对庄子说:“我的长处在于能够结交万乘之君,并能蒙其厚赐。”庄子沉吟良久说道:“我听人说,如果有人能够舐掉秦王屁股上的毒疮,就可以得到一辆马车;如果再能替他舐痔疮,就可以得到五辆马车。总之,舐的地方愈卑下肮脏,得到的车辆自然也就越多。”“你莫非是替秦王舔过痔疮吧?要不然,你怎么会得到这多么车马呢?”在庄子看来,曹商虽然用自己的卑下和谄谀换取了金钱和地位,但他丧失的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人格和尊严,恬淡和自由。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类人比比皆是,为了金钱名利和地位,阿谀奉承,极尽拍马之能事,为了达到自己一己之私,出卖朋友,出卖人格和自尊。整天看着上级的眼神,品着官场上那套技巧和语言,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着一代,都已经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了”,官场语言,官场行规,官场套路,官场环境等。 不去庐山难以感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的意境。站在五老峰上,云海飘忽,霏霏然,悠悠然,柔白的云海翻腾于蓝天白云苍翠山峦之间,忘却了自然,忘却了山峰,忘却了自我,站在风云变幻之中,找不着坐标点,找不着参照系。 人生经常也会这样,当处在迷离云雾之中,你很难再有坐标点,再有参照系,人生之路就会迷茫。这时就要学会当局外人,用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观照自己,才不会有只缘深在此山中的感觉。 经常可以发现,当一个人从死亡线上挣扎着活下来,他的人生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他会用回眸的视角去重新看待走过的路,他有一种超前的感悟来领会人生之路。经常会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想通了,什么都可以理解了,什么都可以接受了,什么都不重要了,人生只有生命最有意义。 经常能听到一些官场之人自叹,人生无涯苦作舟。上班时人前马后,左右逢源,下班时还要梳理一下一天的思绪,整天担惊受怕,生怕有一天失去乌纱帽。 常怀庄子之情,常有逍遥之心,常有无用之境,常品诗化人生,常思审美之境,也许我们会过得更安逸、更快乐。 庄子的诗化人生虽然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应色彩和感性体验,但我们在他汪洋恣肆,恢弘绚丽的哲学思维中感受到人的主体意识,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自由驰骋和放纵流溢。《秋水》篇中北海若与中河泊的对话,就是以主体的心态和感觉为转移,“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不不祸”,“得失、生死、大小、优劣、贵贱之化若一也”,将人生主观感受诠释得淋漓酣畅。《逍遥游》中对人的主观精神自由的追求,执着得近乎狂放,庄子对人生的诗化眼光就像艺术的放大器,把人生真正放到艺术的天地里进行逍遥之游。 人生实际上是一种写实的艺术,每个人都在客串着各自的生存角色,在人生的艺术天地间完成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对白。人生的路弯弯曲曲,有阳光雨露,有和风细雨,有花香阵阵,有狂风暴雨,闪电雷鸣,我们时常要趟过河流,爬过山峰。 庄子的诗化人生常有虚幻飘忽之感,与现实世界存有很大反差,我们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更不能在想象中度过人生,也不可能在“喝风品雨”中走完人生。我们要面对我们的肉体和精神,只有让肉体体面的生存下来,才能享受精神的愉悦与快乐。庄子的诗化人生,不是让我们在飘忽中生活,而是在告诉我们,当面对挫折和苦痛时,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人生的苦痛有时也是一种收获和美丽,高尔基说过,“苦难是生活的老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苦难和穷困,使我们懂得生活,懂得艰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