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老子智慧:在虚静中觉悟人生(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这就是老子的思想,他说让万物做它自己,你不要太主观,认为人是价值的判断者,结果扭曲了万物的真相。最大的差别:儒家肯定人性向善,然后你这一生要择善固执,止于至善,但是道家讲真实,你不要管善不善,那个标准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时代有不同的善恶标准,没有普遍共同的标准,那你为什么要强调善呢?所以道家认为不要讲善恶,要讲真实。我一念庄子就很惭愧,他讲真人,代表我们是假人。你不要主观,不要加上色彩,让它本身自动出现。庄子讲镜子,什么东西来照,就显出本来的面貌,我们看人有自己的成见,我喜欢看就看,喜欢看到我喜欢的部分,而无法看到他的真相。所以道家强调从真实再到美感,你要欣赏一样东西,就从真实来欣赏,我们最自然的本身,你千万不要以为有某种标准才能叫做美,这不是我们道家的想法,道家想法是你存在就有美的资格,看有没有人欣赏你,重要的不是你美不美,而是欣赏你的人条件够不够。基本上道家的特色跟儒家大不相同,称为有革命性,因为把天拿掉了,换上一个道。上有天下有地,天地代表万物的空间跟时间,在这个里面万物出现了,我就要问了,道家为什么提出道呢?分享有关老子的心得,请各位记得一句话,道家的思想的关键在于道不等于自然界。
    多少年以来我们喜欢强调,道就是大自然。如果道就是自然界,就是天地万物的话,老庄直接讲天地万物,何必讲道呢?又说道可道非常道,那你要说什么呢?直接讲天地万物,非讲道不可,因为道不等于天地万物,又不能讲清楚。道和天地万物不一样,是根源,根源和结果要分清楚,根源永远存在,这就是道家重要的立场。如果你把儒家的天拿走,宇宙万物没有根据了。高山也是天所造的,人类更不要说了,许多老百姓都是天所生的,你把天拿掉,人类怎么来的?道家需要说这个,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你先不要管一二三,我们不做这样的探讨,我们只是说万物从道而来,因为你把天拿走,给万物的来源做一个清楚的说明,他所谓的不可说,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说它是根源,包含一切。
    给各位两个观念是,第一,道不等于自然界,道是一个整体,你看到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的话,代表对道家有基本的认识。你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整个一生,假设我活80岁,是一个整体,我小时候念书有一次失败,我大学念书不太顺利,说不定将来你正好因为这样而成功,这样从整体来看的时候,你的情绪就可以化解,得到我也特别快乐,失去不会特别难过。道家强调真实,真实需要你平等的愿望,不要去曲解,要从整体来看。
    有一次楚国的国君去外面打猎,回来的时候他的弓不见了,这个弓是很漂亮的弓,最后楚王说:“算了,算了,楚人失弓,楚人得之。”楚人掉了一把弓,一定被楚国人捡到,因为在楚国的境界里。孔子听说就说:“何必限定楚国人呢?就说人失弓,人得之。”一个人把弓失掉了,另外一个人捡到,可千万别被猴子拣去了。老子听说就说,何必讲人呢?就讲“失弓、得弓”,都没有关系。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你如果是一个国君,只照顾这国家的人,千万不要和别国的人混在一起。你是一个儒家,你要照顾人,可不能被猴子拿去。你是一个道家,管你被谁拿去,在天地里面跑不掉的。这个故事一看道家的特色,的确不同。道家很难念,跟一般的想法不一样,一般人以人为本位,或者以自己为本位,所以学道家就有一定难度,那问题来了,那谁适合学道家呢?适合道家三种人,一种年纪很大很大的人,叫做“老子”。人到老的时候确实会有一点聪明,我们有一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阅历很丰富。美国有一个简单的故事,很多年轻人围着一个老人家说,您这么老了,您一定有丰富的人生智慧,给我们一些建议吧。老人家说:“我给你们一个建议,这一生绝对不要谈恋爱。”那老人家知道谈恋爱的结果一定是不好,谈恋爱成功你结了婚,感情也消失了,变成夫妻之情,谈恋爱失败更痛苦。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太好了。因为有开始就有结束,这是所谓老人的智慧,很特别,我们会接受吗?我们当然不会接受,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就在于勇敢泛滥,勇于犯错,然后再慢慢后悔,前半生犯错,后半生再弥补,然后弥补完毕再接着犯。所以我们提到说老年人,这是第一种。第二种,道家的思想最适合失意的人。你有很高的才华才有失意的条件,你什么都不懂,你感觉活着倒霉,你本来就活该倒霉。所以如果你很有才华,怀才不遇,你说我实在是很失意。据我所知,没有人比庄子更失意,庄子有资格成为道家。
    孔子跟老子学过,孔子看到老子之后,回家跟他的学生说,我以前不知道什么是龙,现在知道了,就是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另外,孔子见老子之后被司马迁写进《史记》,说老子把孔子教训一顿,说你不要这么多欲望,但是老子这样讲不公平,人怎么会没有欲望呢?但是欲望分两种,一种是自我为中心的欲望,第二种是非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第二种是好的。比如我希望我自己发财,别人都倒霉,这是自我中心。第二种是我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好欲望。所以老子叫孔子没有欲望,对孔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孔子后来整个生命是转向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以自我为中心,是希望服务人群,所以儒家走向正路,跟孔子早期接触老子有关系。那么老子的思想到底在说什么?
    第一要问老子在说什么。一个乱世里面,共同的问题是怎么样化解时代的危机,使这个世界不再乱下去,这是很大的问题。老子怎么办呢?老子认为“解铃仍须系铃人”。天下的乱是由人类造成,所以你不要怪万物,要问人类怎么化解人类所造成的困难。第一步要研究人跟万物有什么差别,老子立刻发现人类很聪明,人有认知能力,所有问题都是由人类的认知能力产生的,认知会产生偏差,就会有偏差的欲望,所以所有的欲望都来自认知。如果你知道哪里更好,你就会希望去,叫做“有知就有欲望”,如果你本来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你怎么会想要离开呢?
    知跟欲很主观。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条河,两岸住着不同的人家,这一岸有一个年轻人,他很羡慕对岸的人,这个河很宽,有一个渡河的老船夫,这个年轻人说,请问您这个给两边人渡来渡去,是不是这边人比那边人快乐?老船夫说你认为这一边怎么样,那边就怎么样,天下任何地方都一样,一头牛牵到任何地方还是一头牛,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样,重要的是你是怎么样的心态,你心态不改变,在这边抱怨,到其他地方照样抱怨。我有的朋友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我问他们快乐吗?他们说不是很快乐,因为底下有子女之后担心了,看到子女英文比自己好,讲的很像美国人的英文,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也很担心,怕他不懂中文。我在美国念书在耶鲁大学,每到礼拜天就看到两批家长,借一间教室学习母语,我就很奇怪,问当地一个朋友,他的小孩也送来学中文。我说:“你当初出国恨不得中文很差,英文很好,但是现在你的小孩英文真好,为什么要学中文呢?他说,说实在的,我跟我太太到美国之后,生了三个孩子,看他们从小受美国人教育,心里就很担心,担心将来老的时候住养老院,因为语言文字里有思想,你让你自己的孩子接受美国人的教育,老了肯定住养老院。因为美国人一致认为老人家就应该住养老院,要不然怎么办呢?但是你只要是华人,是中国人,就希望三代同堂啊,含饴弄孙啊,这个在中国可以,在美国是幻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