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说话只是解经的准备工夫,接着朱子即要学者将自身投入经典之内,与经典进行深刻的对话交谈。所谓「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方见得一段道理出。」[89] 由是遂有涵泳、玩味之说。《语类》卷一百一十六〈训门人四〉记云: 甲寅八月三日,盖卿以书见先生于长沙郡斋,请随诸生遇晚听讲,是晚请教者七十余人。或问:「向蒙见教,读书须要涵泳,须要浃洽。因看孟子千言万语,只是论心。七篇之书如此看,是涵泳工夫否?」曰:「某为见此中人读书大段卤莽,所以说读书须当涵泳,只要子细寻绎,令胸中有所得尔。如吾友所说,又衬贴一件意思,硬要差排,看书岂是如此?」[90] 这里说的涵泳大概相当于诠释学者提倡的「浸淫于题材本身」。[91] 其具体的作法则是仔细玩味、反复推敲: 读书是格物一事。今且须逐段子细玩味,反来覆去,或一日,或两日,只看一段,则这一段便是我底。脚踏这一段了,又看第二段。如此逐旋捱去,捱得多后,却见头头道理都到。这工夫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巳晓得者再三思省,却自有一个晓悟处出,不容安排也。书之句法义理,虽只是如此解说,但一次看,有一次见识。所以某书,一番看,有一番改。亦有已说定,一番看,一番见得稳当,愈加分晓。故某说读书不贵多,只贵熟尔。然用工亦须是勇做进前去,莫思退转,始得。[92] 朱子喜言「读书着意玩味,方见得义理从文字中迸出」,[93] 而「反来覆去」、「一次看有一次见识」之义实与诠释学谓理解乃是于文本的局部与整体间不断循环出入之说法若合符节。最后获得的结果自然是意义的融会贯通,朱子称之为精熟与浃洽。此处虚心、涵泳、玩味、反复、精熟、浃洽等说法固然是属于理解边事;即一个由掌握文字到运用理性思辨以求意义通贯的理解过程。但切勿忘记朱子说过「须是存心与读书为一事方得」,[94] 所以它们同样是体会边事。事实上,朱子讲精熟与浃洽亦总是将之关连于学者自家的性命体会处来发挥: 为学之道,圣贤教人,说得甚分晓。大抵学者读书,务要穷究。「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读书要自家道理浃洽透彻。[9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