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自然之美 道家思想与传统音乐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浪博客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传统音乐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之美,提倡返璞归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它是一种无为、宁静、不争、问心的高尚态度与道之精神。
    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古代音乐反对人为之乐、有声之乐,追求含蓄之美,注重意境创造,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清新、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老子所说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四十一章》)。其中的“大音希声”表明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是道的音乐,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需要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才能领会。 “大音希声”是一种以自然本色,不事人工雕琢的精神对完美至上音乐的追求与界定,是崇尚自然的一种表现。倡导这种音乐精神对于塑造我们的理想人格以及个人修养具有启示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它会使我们真正具备美善统一、纯朴自然的精神品格。
    道家思想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也以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强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心斋”、“坐忘”。“要求审美主体忘掉自身、忘掉功利,超越个人的生理感官、摆脱个人之机心,用心灵去感受、体验、想象,从而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合一的自由审美境界。”
    音乐美的标准应该是自然和朴素的美,音乐更要摆脱礼法的束缚,合乎自然和人的本性。所谓礼法是指世俗的不合时世的制度和法规,它们是束缚音乐艺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发展的枷锁,从而使音乐艺术及其他艺术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庄子明显反对这种思想。
    竹林七贤之一、文学家、音乐家阮籍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恬淡虚无”的观点。他在《乐论》中写道:“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强调圣人作乐为的是“自然之道”,这便是“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另外,阮籍也强调音乐与“无欲”的关系。这些思想都来自于老庄的的论点。阮籍崇奉老庄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阮籍“容貌环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经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他的这些不遵循礼法的行为显然是和当时的统治集团的思想相违背的。《酒狂》便是阮籍的感怀之作:全曲以三拍节奏,大跳音程,轻重拍颠倒的韵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醉意朦胧、步履蹒跚的形象。他的艺术思想成就了他的盖世之音、绝世之响。正所谓“心写心声不失真”。
    音乐是一种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抒发人的真情实感的艺术,是人的心灵的表达,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感情生活的同时,道家音乐倡导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反对束缚、追求自由、要求解放、尊重人性的原则以及探求音乐本身规律的可贵思想是值得我们提倡的。建立中国的现代音乐美学体系,就是要求音乐以人为本,使其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从而使音乐创作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