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读《庄子》悟道: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活得逍遥自在?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哲学界有个说
    庄子的“逍遥游”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逍遥”之后,就可以“游”了。
    庄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活得逍遥自在。
    内篇共分七篇,分别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庄子的飘逸潇洒、汪洋浩荡,表面上看东一句西一句,其实是一个整体,互相连贯的,上下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不开分开来理解,不可断章取义。
    法叫“逍遥
    闲言碎语不用讲,咱们切入正题,说说庄子的《逍遥游》。“逍遥”在《诗·郑风·清人》中出现过:“河上乎逍遥”。庄子在杂篇《让王》里有云:“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逍遥,辞海上的解释是:优游自得,无所烦心貌。我们现代形容一个人游山玩水、自得其乐,就说这个人真逍遥。
    现代汉语有个词,叫逍遥自在。那么,庄子的“逍遥游”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逍遥”之后,就可以“游”了。什么叫“逍遥”呢?所谓“逍”,就是什么环境都可以适应,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就是很随便,随遇而安,随时而安。在山东也好,在海南也好,在黑龙江的一个乡下也好,当官也好,为民也好,上白班也好,上夜班也好,都可以适应,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骂娘。所谓“遥”,跟距离有关。就是无论距离多远,都可以可以适应,今天在海口,明天到了美国,不用倒时差,一样能适应。
    “逍遥”者,无为也。逍遥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无为的意思,类似佛教讲的解脱。一说老庄哲学,一般人马上想到的就是无为。有人说,无为,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太消极了嘛。这是望文生义了,只是从字面上来看啦,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庄哲学讲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要做,而是说一个人要学会顺应自然,不要没事找事。比如说,有个官员刚建好一座高楼,过不了几年,下一任官员又觉得不好看,怎么办呢?就炸掉!多浪费呀。马路刚修好不久,又“开肠破肚”,掘地三尺,重修。这些拍脑袋、乱决策,还不如“无为 ”好,您对是吗?
    学院”,通常认为就是“亚里士多德学派”,传说亚里士多德经常边散步、边给弟子讲课,所以有此美名。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我们中国的孔子几乎是同时代人,都主张将世界规则化、秩序化。
    我们的中医中有个方剂,叫逍遥散(见《和剂局方》),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甘草研末,加生姜等,水煎服。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这逍遥两个字,就来自庄子。“逍遥散”,你瞧瞧,这个方剂的名字起得多好。吃了保证你逍遥,心理已经安慰你了,好了一半了。所以中医里面有哲学,有经典文化。记得佛教中有一个“梓中宝藏”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自家房下的地窖里藏了很多无价之宝,心想万一某天家道中落,子孙后代凭着这些财宝还能复兴祖业。许多年后的一天,这座年久失修的宅子突然失火,屋毁梁倾,子孙们弃屋而逃,流落他乡。因为他们不知道,废墟之下,藏着祖宗留下来的传世宝物。
    中国的好东西,老祖宗那里多得是,关键是要继承下来,这是个问题。如果我们连古代的语言都看不懂,那怎么继承?
    媒体报道说,最近“国学”热。按照古人的说法,“热”就出问题了,就不是好事了。人一发热,就可能是感冒了,要吃药打针了,要尽快治疗了。“国学”发热怎么办?同样要诊断了。即使在科举考试时代,“国学”也从来没有热过。经典文化在那里放着呢,为什么要去炒热、让大家看热闹呢?看到网上那个号称孔自第若干代子孙的那个女大学生,穿着暴露的衣服,骚首弄姿,居然被冠以“国学辣妹”,如果孔子再世,不破口大骂才怪哩。
    什么叫“国学”呢?“国学”有许多寓意,现代一般都理解成文、史、哲,史学、文学,都很明确,小说、诗歌在那里放着呢,没有人怀疑中国没有史学、文学,问题出在哲学上。按照西方的定义,中国是没有哲学的,这一点争议比较大。这个问题留给学者去讨论好了,我们继续我们的讲座。
    “哲”这个词较早出现在尚书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后人根据这句话编成一个成语:明哲保身。由此可见,古代就有哲人一词。“哲”在中文的里意思是“智慧”。古代的哲人,有点接近于圣人,像尧舜禹这样的人。“圣”字在古代写作“聖”,上面的“耳”代表听天意,“口”呢?意思是传达天意。
    在古希腊时代,人们认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学科,就是第一学科,百学之学。由于谈论的人很多,所以有咖啡馆哲学之说。
    庄子哲学可不是咖啡馆哲学,庄子的影响也多是在士人和官员中间,对于一般的工商阶层,关心庄子的并不多。但无论你关心与否,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受庄子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人碰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比如失恋、失业、被老板骂了、仕途受阻、炒股亏了钱,都会不由自主地到庄子开的药店,买了一剂“顺其自然”药来调剂心情,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所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情,其实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庄子。一般人简单地把庄子说成“消极”,却忘记了恰恰是庄子的“消极”安抚了你我急躁、狂妄、焦虑的心,庄子开出的药方不知治愈了多少人的心理问题,老庄先生没有找我们收过一文钱的药费,也没有收过什么心理咨询费,更有不知道多少人靠读庄子拿到了学位、找到了好工作,现在我们反过来指责他老人家“消极”,好意思吗?真的,我们欠庄子的太多了,您不觉得吗?
    庄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强调的是境界。境界这个词,本身是佛教的说法,庄子通过寓言呈现了不同的境界。接下来我们看一段原文,说的北极那里有一条大鱼,长有几千里,忽然有一天,变成了大鹏鸟,一怒飞天,不怒不飞耶。也不知道是谁惹了它,管它呢,我们听庄子讲故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一个人到了大境界,就是悟道并得到了。大鹏鸟高大威武吧,一飞9万里,从北极飞到南极,“去以六月息”,6月太热了,飞到南极玩玩去,去那里避暑、度假,小鸟看了嫉妒得眼红啊,看看人家,那才叫飞,想去那里,一展翅就到了,真可谓鹏程万里呀,现在我们送人去外地,或者祝福某朋友兴旺发达、步步高升,就喜欢说祝人家“鹏程万里”,就是从庄子的寓言里来的。
    小鸟听说大鹏的故事,就嘲笑,嘿,多事,何必飞那么远呢?像我,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上,从这个单位跳槽到那个单位,从北京到上海,再到长沙,飞来飞去,很自由很自在,挺好的嘛。万一我累了,从这个树飞到那棵树,即使掉下来,不过是掉在地上,不会掉到大海里,也摔不死,淹不死嘛。那个大鹏仗着自己本事大,漂洋过海,一飞到美国,再到南极,呈什么能?
    小鸟的意思是,你大鹏不该飞那么远,没用。老子说,见识短的人,听到高的道就会嘲笑。他的知识范围太窄,思想太狭隘,所以说,“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陈胜起义的时候,不是说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我是要做大事的人,那些萎萎缩缩的小人理解不了。
    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是和他的学问、气度、心胸、视野、见识、阅历有关的,气量太小,像小鸟一样,难成大事,起码当不了老板。一个小智慧、小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了解大智慧人的眼光呢?这些耍小聪明的人,也不懂得把握生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如何进步,如何让自己心胸开阔一点,所以也不懂得如何健康长寿的道理。所以,我们看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庄子老是骂惠子:你之所以认为没用,那是因为你眼界太小,你是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单位这么小的一个天地,老在小圈子内争来夺去,殊不知人家不给你争,不是因为怕你,也不是傻,而是气量大,眼光远,心在更大的范围内来看问题。惠子贵为宰相,眼光那么小,所以后来魏王也就不用他了,他失宠了。
    再看庄子给我们的讲的一个寓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我解释一下上面的话。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粒葫芦种子,皇帝送的,我高兴呀,马上在院内种上,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足足有5石那么大。我们知道,“石”是容量单位,一石是十斗。5石是多大呢?估计比你家书房里的写字台要大4倍。
    惠子就问庄子,这个东西太大了,大而无用,切开当瓢吧,拿不动。
    庄子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你这个人没用,就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说:宋国有个人,家里有个祖传秘方叫“不龟手”,在冬天的天气里可以使手不裂。这家人世代做漂布的生意。
    古时候漂布,可是苦工活,要脱了衣服站在流水里,夏天还勉强,冬天来了之后,那冷不说,皮肤还会裂的呀。于是这家人就发明了“不龟手”这种可以让身上皮肤不裂的药。
    有一个人得知后,提出重金购买他家的祖传秘方。全家一商量,人家给了那么多钱,可以在宋国首都最繁华的路段买大房子了,剩下的钱还能开间饭店,为什么不卖呢?
    那个人买了秘方之后,马上去了南方,见到吴王——那时候正是冬天,吴国和越国正在打仗,他向吴王建议打水仗,一定能赢,因为他有本事让士兵下水不怕冷、皮肤也不裂,吴王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打了胜仗,“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对这个人“裂地而封之”。他有功劳了嘛,就被分封了一块地,自己当上了诸侯,成了土皇帝。
    庄子骂惠子:你这个大笨蛋,你看看人家,同样一个小秘方,在那家人那里只能养家糊口、做苦工,而在这个有智慧的人这里,却可以当上大王。你的脑袋里一定是长满杂草了吧?这么大的葫芦,你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大船呀,你坐在里面尽可以逍遥于江湖。
    大家看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同样一个东西,有人看到的是没用,有人看到了有用,有人看到了大用。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在有智慧人的眼里,也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而在气量小的人那里,却只能闲置。可以,做人的境界和眼光、知识面,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有人总抱怨,我现在的工作只能算饭碗,不能算事业呀;有人说,我工作那么忙,要上夜班,下了班,就睡觉,累呀,根本没时间看书;也有人说,我天天忙健身呀,忙应酬呀,忙约会呀,也没有时间读书,只能为生存奔波,看了人家出书呀,上电视讲座呀,到国外讲学呀,我也羡慕,可自己就是太懒,没时间写,如果我写的话,也不会比他差……所有这些,都是脱词,都是借口,机会只为有准备的人,而且一闪即失,能否把握机会,除了看你的知识积累,更多地看要你的境界、智慧和见地,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和一个自以为是的小鸟一样,只会错失良机,当机不断。
    细节决定素质,素质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影响力,影响力决定气度。所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个没智慧、没知识、没气量、没见识的人,境界能高吗?没有境界,又何谈悟道?没有悟道,何谈修道?一个有道之人,虽然外形异常平凡,却有虚怀若谷之心,而不会一味去嘲笑大鹏,也不是糊涂的惠子。
    庄子只是讲寓言,他对自己小鸟到底怎么看?没有给我们答案。像后来的禅宗一样,不提供答案,答案要我们自己悟。我讲到这里,您悟到点什么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