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开放的儒学与重建主体性的文化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楚云 佚名 参加讨论

    ——评《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的新著《中国儒学之精神》,日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名现代儒者,郭齐勇近二十年来在大学开儒学课,并在民间做了近百场儒学演讲。历年来讲义讲稿的精粹,汇聚成这部带有专著性质的国学教材。该书以十二讲重点梳理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等。同时,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相为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开放的儒学”可以视为作者的儒学观以及对中国儒学精神的基本评价。儒学的开放性表现为多个维度: 
    首先,儒学反对唯我独尊。很多人一提到儒学,就习惯将它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历史上看,真正的儒学决不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毋宁说,儒学的真精神乃是尊重多元,反对唯我独尊。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与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各家并行不悖、相育不害。两汉以后,各家思想虽有所沉浮,但“诸家大体上是处在合理的冲撞与相互补充的文化生态之中的”。时至今日,包含有儒家的中国哲学,也是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等哲学流派的对话和互动中发展与完善的。中国儒学的生命力并非来自于对他者的排斥与压制,恰恰相反,正是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文化资源的包容与涵化,才成就了儒学长久的生命力。 
    其次,儒学的本质是变动不居、趋时更新的。作者指出,儒学并非一个凝固的概念,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儒学。儒学的开创者孔子就被尊为“圣之时者”,儒家都是“时间的人”,与时偕行,不舍昼夜。历史上的儒学既有其共同尊奉的核心价值,也有适应各自时代所形成的有特色的儒家思想系统或社会人生观念;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学、儒家或儒教当然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儒家、儒教。 
    再次,儒学是下学上达的学问,是生活的智慧。作者明确指出:儒学不是博物馆或图书馆,儒学是生活,儒学有草根性。真正的儒学从来都是生活的儒学,实践的儒学。即使是在农业社会之后,即使清末民初以来基本社会架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儒学、儒家仍活在民间,例如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潜藏在老百姓心中,体现于当下的生活与社会大群人生的伦常之中,处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作者反对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划分,反对将儒学的“学”与“行”隔离。开放的新儒学或新儒家,不仅要做自身修养,著书立说,更重要的是做事,是参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活动,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最后,作者指出:开放的儒学并没有放弃未来,儒学与现代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是参与现代化的积极力量。儒学的主要精神与价值理念,仍然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