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禅说庄子——齐物论》(正文四)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龙江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庄子对大自然的观察
    我们把这一段翻成通俗的白话,就是天地所发出的气息,它的名字叫风。它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起来,万物的孔窍就要怒吼起来。你难到没有听到过悠长的风声吗?
    下面就是对“地籁”的具体描写。“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你看那高下盘曲的山势,百围大树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酒瓶,有的像杯子,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池沼,有的像泥坑。而风吹众窍之声呢,有的像激流,有的像飞溅,有的像伐木,有的像吸气,有的像喊叫,有的像哭号,有的像哀叹。风和这些孔窍都是一唱一和的。小风吹就小和,大风吹就大和。疾风停息了,万物又复归于无声。尽管万物无声,你没看到树还在摇动、草还在摇晃吗?
    这一段写得很潇洒,铺排得有声有色的。我们读盛唐时期的诗歌,比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等人的诗,也有助于我们来感觉大自然的气息和气象,特别是他们写山居、写自然风云的那一类作品。庄子对大自然的那种深入的感觉,我们要用心灵去领会。
    有人问,你去感受这个干什么呢?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认识到个人的渺小,你就能把世间的七情六欲、酒色财气都放在一边。直接让你去感觉大自然的景象,这个更本原一些,没有人世间种种复杂关系的烦躁。所以这里,庄子他没有具体谈“人籁”,而是直接描写了“地籁”的情景。
    我们平常看这些不容易看懂,但通过这种文学语言的铺排张扬,就比较清楚,非常生动了。这里庄子举“山林畏隹”,所谓畏隹,就是指山势巍崔。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荒山秃岭多,在先秦时代,在庄子所处的淮河流域一带,包括我们四川的这些地方,森林是相当茂密的。
    那时候我们四川的气候,有点像现在东南亚热带雨林的这种感觉。在战国初年,楚国那些地方,南方还有大象,长江以北都还有大象、犀牛这些现代意义上的热带动物。我们看庄子的文笔,他在谈“山林畏隹,大木百围之窍隙”,我们平常可能很难得去观察这些窍穴,如今只有在大型根雕艺术作品中看得到。但是庄子就观察得很细,“似鼻,似口,似耳”,这三个是像人的身体器官的;似枅,象梁上的横木;似圈,象关野兽的栅栏;似臼,象是春米的器具,这三个像我们使用的器物;似洼,似污,这就是象地面上的坑池;“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我们仔细看这整个的感觉,庄子先把自然界不同的音响给大家很生动地做了一番描述。
    佛教里面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庄子这里是先把这些自然的“相”给大家交代一下,然后再回过来,把我们朝着更深、更妙的地方引。(冯学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