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禅说庄子——齐物论》(正文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龙江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进入无我的境界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南郭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字子游,据说死后国君给了他一个谥号叫成。颜成子游当时站在茶几跟前侍候老师,看到老师“荅焉似丧其耦”,蔫耷耷、软绵绵的这种神态,就感到有点吃惊,于是就问他的老师:“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何居乎,到底怎么回事呢?形固可使如槁木,我们看医院里的植物人,就真正是身如槁木了;监狱里关着的犯人,那些绝望了的人,呆呆傻傻的,也可以说是身如槁木。但是,一个人的心,能不能如死灰呢?每天,我们心里的念头总是东蹦西蹦的,哪一个人能够真正死了一条心,再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动机在心里窜呢?要达到这点不容易哟!心如死灰,并不是不思不想,而是让那些念头、各种心的情趣、心的内容,都不再蹦跳了。
    这里就提出修行上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要做到无我,就要做到心如死灰。形固可使如槁木,我们到禅堂里看到,那些打坐参禅的人都很肃穆,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在那里,真是形如槁木。但是,他们的心是不是死了呢?我问过一些坐禅堂的人,你们身是静的,心是不是静的?当时你们的心里念的什么?想的是什么?结果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回答,都说自己功夫不够,收拾不住念头。所以,修禅定的看到这里,就要当心了。这里就是讲,人的心能否如死灰一样的一动不动,别无生机?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我觉得老师你变了,你今天靠在这里跟往日有点不同了,好像焕然一新了,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所以颜成子游也是很有眼力的,一看就感觉老师今天不一样了,有点“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样子了。看到这个样子,他的问题也来了,身如槁木我们做得到,但要让我们心如死灰,这个就难了。但是,老师这个样子,分明就有点心如死灰的状态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子綦一听徒弟这么问,就对他说道:“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这里南郭子綦就表扬他的徒弟,唉呀!你问得非常好!非常棒!很会看问题呀!告诉你吧,今天我失去“我”了,进入了一个“无我”的境界。用佛教的话来说,我今天终于把“我”放下了,今天把“我”看穿了,把“我”看破了,也可以说我今天是解脱了。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今天破参了,大彻大悟了!汝知之乎,你知道吗?这里已经另有一番境界了。
    我们自己有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焕然一新并不是说,我今天搬新家了焕然一新,今天突然升官了焕然一新,今天突然发财了焕然一新,或者大病一场病愈后焕然一新。他不是那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他是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精神,有那么一种彻底翻过身来的感觉,那是在道上有所“体证”以后,他才会找到这种“丧我”的感觉。
    佛教中也常常讲,我们被烦恼栓系,生生世世流转不已,在六道轮回中不得自由。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我执、我知、我见、我贪、我慢,等等把自己束缚住了。正是因为有我的存在,就把世界分成一个我和一个非我,这就把我和世界割裂开来了。这就是二法,就是庄子前面说的“耦”。佛教里经常谈二和一的关系,一是浑然一体,宇宙万物与人生一体,密不可分。但是,这个我执冒出来以后,一下子就把这个浑然一体的人生和宇宙,裁成两部分:一个是我,一个是非我;一个是我所有的,一个是非我所有的。你要想重新回归于道,回归于“一”,我们就是要把横在中间的这个“我执”去掉,否则不能回归于道,也不能回归于自然。
    今者吾丧我,这就已经点明其中的消息了,也点明了我们与回归大道的实质。汝知之乎?你到底明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啊?(冯学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